分享

用弘一法师的《心经大意》解读般若苑的“空碎碎空”

 乡愁里的福州 2024-02-29 发布于福建

空碎 碎空

作者:印月居士

今天借涌泉寺般若苑的空碎碎空来介绍弘一法师的《心经大意》。弘一法师解读心经原文,不是根据大家熟悉的唐僧译本,而是根据北印度人,宋施护法师。他是宋代译经高僧。他的译本写得比较详细,比唐僧经典版本的容易理解。

今天解读: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王舍城的灵鹫峰山中,观自在菩萨与1250个僧人围绕在世尊身边。尊者舍利子是佛的大弟子,现场请教观自在菩萨如何修行《大般若经》。

观自在菩萨即观音菩萨。观世音菩萨是循声救人的菩萨,因此名作“观世音”。后因避讳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改名为“观音”。菩萨也要为帝王让位。

弘一法师说,观音菩萨根据一切众生的悟性来度化。这是观音菩萨的慈悲。菩萨早已达到了达自在的智慧双运,自利利他的境界,故得“观自在”之名。

观音菩萨的般若法门修行很深,明白了世间万物(五蕴)没有自己的本性,人体是空的,佛法也是空的。

因为人体是由细胞和各种器官结合成的,如果把它拆分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并没有一个真实的我,不过都是暂时寄存于世间的肉体而已。狭义的五蕴是环境(色蕴)、人的感受(受蕴)、人的思想(想蕴)、人的行动(行蕴)、人的认识观念(识蕴)。

五蕴中最难破除的是色蕴。因为环境由各种条件构成,凡夫都依靠环境而生存,多数是依赖,很难看破,明白这环境也是一种假和、假有,只是借你暂居而已。由于很多人留恋这环境,就会被物质迷惑了本心,产生各种迷惑、偏见执念、烦恼,因此终生精神困扰,乃至影响健康。若能看空,明白外部环境是无常的,好比沧海桑田,小时候的我和中老年的我也早已不是同一个我了,因为身体器官、心境都发生了化学变化。明白了这变化,就理解了一切是无常的。

空就是无相,和有(有相)形成对比。色蕴(环境)既然是一种暂时存在的表面现象,就不要执着迷恋,肉眼所见,不必执着。做到不为物喜,不为己悲。

观音菩萨十分明白五蕴皆空的道理并能做到,所以能轻松解脱这一切由物质和烦恼带来的苦厄。

般若苑的“空碎碎空”便来自《心经》。“空碎”即用空来破有,让大家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产生贪嗔痴,一切都是过眼烟云,何必执着呢。

“碎空”是,空要破有,但勿走极端,认为什么都没有而产生消极观念。空有是相结合的。《心经》此后就说到了“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作者简介
孟丰敏,笔名璎洛,号佛子印月,出版书籍:《福州》《流翠烟台山》《乡愁里的福州》《琼花点绛马厂街》《约你开花》《台湾音乐往事》,参与主编并撰写的书籍《福州传》《仓山园庐史话》《仓山红色记忆》《螺洲红色记忆》等,并撰写大量介绍福州人文历史的散文,作品曾获一些文学奖项。
作词作曲的歌曲有佛乐《爱是一种信仰》《秋在云上》《人间四月天》《与妻书》《丹衷昭天地》《我在福州等着你》《卡遛福州》《诗意榕城》《梦里琼花乡》《诗恋烟台山》《恋恋蓝花楹》《采莲伊》《带着月光来看你》等七十多首。一些歌曲获得国内外音乐征歌奖项。

相关文章链接:

介绍弘一法师解读《心经》

弘一大师的“悲欣交集”来自《楞严经》,表示已悟道成佛

从宗教心理学角度分析李叔同出家原因

诗情画意的北禅寺,名臣李纲、曹学佺捐资重建

涌泉寺元贤禅师与鼓山禅

佛學大師歐陽竟無《佛法非宗教非哲學》

揭秘涌泉寺的传奇。般若苑是什么神仙境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