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话短说第6期

 杨春6fmm8arzl2 2024-02-29 发布于内蒙古

026-生豆芽的奥秘

豆芽生长取决于很多因素:豆子、温度、水质、透气性、压力、淘洗过程等等。

母亲说她有时能生好豆芽,有时生不好。多年的成败经历并没有让她有十足的把握生好豆芽,生豆芽仍然在碰运气。

有些原因显而易见,比如温度太高把豆芽热死了,下一次就降低温度。可是,所有能想到的都做到了,豆芽还没长好,人就困惑了。

如果实证无法找到原因,那就用想象做解释了,她猜测可能是人的问题。她生豆芽就像照顾新生儿一样精心呵护,就这样也长不成。而村里某某人,日常家务稀里糊涂,年年能生出好豆芽。你说去哪儿说理去?

鉴于去年失败,今年请后院的邻居泡豆子,她在一旁取经学习。看过所有操作,她说:“这不一模一样的做法吗?”

母亲不讲迷信,但在生豆芽这件事上,她创造了一种解释:生豆芽,是要看天年和时运的。

人无法忍受未知、悬置和混沌,有人一头扎进复杂的变量中,成为豆芽科学家,有人找到万能的答案,成为豆芽神的信徒。无论是科学的解释还是荒谬的解释,必须要有解释。科学的解释让人有信心掌控事物,而荒谬的解释则让人在不可控的世界里心安,不至绝望。

我问:“难道那些卖豆芽的都有好的时运?”

“他们用机器和药物,豆芽不一样,不如自己生的好吃。”

“好吧,祝您成功!”

027-何不选择相敬如宾

厨房是最难收拾的。那些年都是我收拾厨房,最能体会其中辛劳。我看妻子干了一上午,说:“厨房是最难收拾的。”我本意是想说:“你辛苦了!”

“你不收拾,只能我收拾了。”

这意思好像是我偷懒,把负担甩给她。实际上我是因为身体难受才让她干的。她不但不领会我的问候,体谅我的痛苦,反而说出冷冰冰的话。

她这样回应是因为昨晚我的一句话:“你就负责厨房吧。”我为自己辩驳,针锋相对的对话开始了。多少夫妻,在情绪化的语言中相互较劲成为一种常态。

起誓不吵架的,结果又出言不逊;发愿不打孩子的,结果又动手。大脑记录的是曾经的行为,而不是事后的悔意和承诺。我们都能理解事理,但依然摆脱不了过去行为的控制与纠缠。

事后的沟通交流让我们明白此刻的坏情绪可能来自于别处,但下次类似情景出现,我们又“尿炕了”。一次应激性的情绪化反应会不断重复,进而形成、固化一种稳定的交流模式。本来无意为之,我们却错误地把令人沮丧的对话归因于感情不和甚或价值观冲突这些不可变的因素。

只有识破这种行为阴谋,我们才能在刺激和反应的之间稍作停顿,作出新的选择。夫妻之间到底是举案齐眉、相敬如宾,还是磕磕绊绊、琴瑟不调,取决于一次新的尝试。

改变一次,改变整个人生。

028-儿童画是不是艺术品

我想在家里找一件可以作为家庭艺术品的东西,发现儿子的画最具这样的潜质。

儿童画是不是艺术品,是否值得我装裱起来珍藏?

艺术品使质料的感性特质得以呈现,作者呈现材料特质的技艺精湛,且有独创性。显然他的画没有把打印纸的细腻光滑和白亮,中性笔的纤细丝滑和精准这些感性特质呈现出来,技法掌控力不纯熟,亦无创新。

说明书保存了产品的操作方式,建筑图保存了建筑的构造方法,地图保存了特定视角下的地形地貌。如果没有这些载体,信息在大脑当中是不稳定的。同样,情绪作为一种真实的生存体验,也是不稳定的。艺术品可以保存人的情感,表达超验性存在和作者的生存体悟。观看儿子画作,可以看到他头脑里那个独特的恐龙以及他对其狂热的迷恋,看到一个六岁孩童对人生单纯而自由的体悟。如果你尚未丢掉这种原始情感,就可以通过儿童画与孩子共鸣。

艺术品使质料的感性特质与生存体验统一。他的画没有把打印纸和中性笔的感性特质、心中恐龙的性格以及自己对人生的体悟统一起来。他的画只是日记,不是艺术。

如果他有表达冲动,我不断给他“投喂”打印纸,让他通过画笔探索纸张和油墨的感性特质,超越纸张的化学属性,使纸张成为“纸张”,使油墨成为“油墨”,艺术品就出现了。

029-什么是过年?

儿子对衣服不怎么感兴趣,但鞋是个例外。衣服对他就是个装饰,而鞋似乎能给他带来超能量。今年,给他买了一双机械感十足的旋转纽扣运动鞋。

下单后,他每天问:“妈妈,我的鞋还有几天到?”到货后,他迫不及待地拆开包裹,WOW!就是他想要的样子。

他当天就要穿上新鞋出去,但妈妈告诉他要等到过年那一天才能穿。之后,儿子每天都会问:“妈妈,还有几天过年?”

我估计每个孩子都会问这个问题。如同我小时候,妈妈带我坐公共汽车去姥姥家,每到一站,我都会问:“妈妈,还有多远到”?一想到姥姥家的院子,我就不由自主地兴奋。

在期待中等待让人兴奋,快乐也来自于目标达成之前的希冀、等待和准备。一想到春节迫近,人就充满斗志和能量,快马加鞭地打扫卫生,储备年货。我们预测目标实现时我们会长时间的沉浸在幸福当中,然而包裹一到,目的地一到,年三十一到,情绪反而很快复归正常。人不由感叹:“唉!炮一响,年就过去了。”人真的是不擅长预测幸福感持续的时间啊!

如果事件的预期与你的预期相符,你的快乐水平就会在事件发生之前得到改变,直到你实际经历这件事件。快乐本身常常存在于对事件的预期之中,这是因为多巴胺在积极事件发生之前会增加,在事件发生时会减少。

030-微步刷牙

毛豆忘拿牙具了,妈妈给他找了一套新的,他特别抗拒。他站在水池旁,唯唯诺诺,手里的牙刷好像不是牙刷,而是一根奇怪的棍子。

妈妈生气地问:“你到底刷不刷牙?”

“我要自己的牙刷和牙膏。”

在妈妈的眼里,新牙刷和新牙膏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对毛豆来说,把陌生的粘稠液体和棍子放嘴里是令人恐惧的冒险。

然后我接管了。

我没有逼迫孩子,而是让他做一个动作:

“毛豆,请你把牙刷拿在手里。”

他照做了。

我给了他一支酒店里的小牙膏,“请你把这个牙膏挤在牙刷上。”

他照做了。

“请你把牙刷放在嘴边。”

他照做了。

他保持这个动作静默了几秒后,突然深吸一口气,闭着眼睛把牙刷放在嘴里,开始疯狂刷牙——他想在牙膏把自己毒死之前刷完牙。

他很快适应了新味道,白色的泡沫从嘴里流出来。我问:“这种牙膏的泡沫是不是更多更白?”他点头。

如果牙膏很正常,你为什么要鼓励我?越是从动机上鼓励他,意味着牙膏越危险。他把妈妈的愤怒和自己的恐惧都归因于陌生的牙膏牙刷,这又增加了抵触。

我把一个完整的行动分解成微动作,把困难分解到动作中,而不是积聚在头脑。即使今天不刷牙,拿牙刷、挤牙膏、放到嘴边也是能做到的。当人做了一些奇怪的动作后,就会自找理由,让行为不再奇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