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世界几乎都被“字母”占领,为什么只有中国保住“汉字体系”?

 timtxu 2024-03-01 发布于江苏
春秋玉史
春秋玉史
2024-01-18 11:35

| 小F

编辑 | 春秋玉史

«——【·前言·】——»

当我们放眼全球,会发现一种奇特的现象,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使用字母文字,无论是英语、德语还是法语,它们都源于拉丁字母体系,在这个被字母占据的世界里,我国成了一个独特的存在,坚守着古老的汉字体系。

曾经辉煌的古老文字,如苏美尔人的钉头字、古埃及的圣书字以及美洲的玛雅文字,都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唯有我国的汉字,历经千年仍然充满活力,仿佛拥有不老的生命力,为什么在全球范围内,古老的汉字体系能够持续至今,成为唯一一个自源的表意文字系统?

全世界几乎都被“字母”占领,为什么只有中国保住“汉字体系”?

古老文字的起源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基石,通过记录和传承着历史文化,不同地区和时期的文字系统展示了人类的多样性和创造力,从最早的楔形文字到现代的字母或汉字,每种文字体系都有其独特的起源和发展。

楔形文字最早出现在约公元前32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它复杂而有力的形状和线条给人一种深刻的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楔形文字的使用逐渐减少,先被波斯人的统治所淹没,再被其他现代文字所取代。

全世界几乎都被“字母”占领,为什么只有中国保住“汉字体系”?

楔形文字最早的书写方式是从右向左,但这种书写方式不太方便,人们逐渐改变了书写方向,开始采用从左向右横写的方式,苏美尔人并不会造纸,他们通常使用削尖的芦杆或木棒,在由粘土制成的泥板上刻文字,正是通过这些泥板文书,楔形文字才得以为人所知。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也受到了时间和历史的冲击,公元前3000年左右,它作为表达古埃及人民想法和语言的精确工具而出现,这些象形文字逐渐演变成意符、音符和定符的复杂系统,随着古埃及人的文明逐渐衰落,最终导致了象形文字的消亡。

全世界几乎都被“字母”占领,为什么只有中国保住“汉字体系”?

玛雅文字是十分神秘和细腻的文字形式,它既有象形也有会意,同时还包含了形声作用,这种文字系统记录了玛雅文明丰富的文化和人类智慧,但是当西班牙人征服玛雅文明时,玛雅文字也遭受到了破坏和遗忘。

甲骨文是我国古老的文字体系,它是目前为止所见过的最早的成熟汉字文字系统,它出现在商朝,甲骨文大约包含4500个单字,已经发现的甲骨文约有15万片,以及铸造在青铜器上的5454篇金文,这些文献占据了商代文字材料的绝大多数。

全世界几乎都被“字母”占领,为什么只有中国保住“汉字体系”?

甲骨文的内容涉及天文、地理、气象、职官、畜牧、宗教等多个方面,主要用于记录占卜和记事,甲骨文的发现揭示了中国古代文字的起源之谜,并且展示了中国先民智慧和文明的传统。

英语的起源及普及

英语,这一源自公元五世纪不列颠岛的日耳曼方言,如今已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语言现象,从英伦三岛到世界各地,英语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最终成为全球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它不仅仅是一种沟通工具,更是文化和经济交流的桥梁。

全世界几乎都被“字母”占领,为什么只有中国保住“汉字体系”?

甲骨文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英语作为国际商贸交流的主要语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众多发展中的国家和地区而言,掌握英语意味着打开了通往世界的窗口,从印度到肯尼亚,再到菲律宾,这些国家的企业和个人都在积极学习和运用英语,以便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开展国际贸易,吸引外资,以及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政治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英语的普及,大殖民时代,欧洲列强通过军事征服和政治控制,将英语带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在殖民地内部,为了适应殖民者的统治和管理,当地居民不得不学习英语,从而使得英语在当地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全世界几乎都被“字母”占领,为什么只有中国保住“汉字体系”?

由于字母文字相较于其他类型的文字更为简单易学,英语等字母语言在传播过程中也占据了一定的优势,目前英语在全球的使用人数仍在持续增长,据统计有超过十几亿人能够使用英语,这一数字超过了任何一个国家的总人口。

在互联网及国际交流中,英语的地位更是无可替代,在撒哈拉以南非洲,2019年有34%的互联网用户使用英语;东南亚的互联网使用者中,有23%为英语用户,南亚地区有29%的手机用户使用英语,这个数字超过了美国的总人口。

全世界几乎都被“字母”占领,为什么只有中国保住“汉字体系”?

汉字不可替代的魅力

尽管英语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极高的普及度,但汉字作为一种独特的表意文字,仍然拥有庞大的使用人群,汉字的使用人数之多,在全球语言体系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同时汉字及其背后的中华文化,也对字母语言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符号,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它的演变不仅仅是形态上的改变,还在功能上越来越丰富,汉字在封建社会尤其是唐代的发展中,影响力迅速扩大,成为东亚地区重要的文化交流媒介。

全世界几乎都被“字母”占领,为什么只有中国保住“汉字体系”?

在全球化的今天,英语在国际交流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汉字依然屹立不倒,这得益于这几个关键因素,第一是汉字与中华文明的绵延挂钩,我国日渐强大的国力,文化和语言文字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发展。

接着是汉字有庞大的使用者群体,尽管我国历史上曾历多次外族入侵,但汉字和汉语仍然存在并得以继续使用,历史上曾有尝试用拼音、拉丁文和世界语等文字来替代汉字,但都以失败告终,拼音虽然与汉字联系密切,但无法区分意义,处理同音字时会遇到不小的问题。

全世界几乎都被“字母”占领,为什么只有中国保住“汉字体系”?

拉丁文曾作为欧洲历史上主要的文字载体,曾经广泛使用并具有世界影响力,但是拉丁文与我国传统文字的差异较大,我国对其的接受和使用度很低,推广拉丁文需要全国普及教育和三代人的坚持,这对19世纪的我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而简化字的推广取代了拉丁文的使用,进一步降低了拉丁文在我国的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拉丁文逐渐被其他语言所取代。

全世界几乎都被“字母”占领,为什么只有中国保住“汉字体系”?

之后世界语的出现为解决全球不同国家之间文字,语言交流的障碍提供了新的思路,世界语虽然在中国曾短暂流行过,但由于其发音和语法上的困难等原因,未能在我国广泛推广,相反世界语在欧美国家有一定的流行度,尤其在国际组织和专业领域。

在信息时代,英语还成为了电脑主要语言,但五笔输入法的出现使得汉字重新占据了主导地位,随着我国独立空间站的建立和使用中文键盘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自愿学习汉字,已经有超过十亿人在使用汉字和汉语,这庞大的数量让它成为不可或缺的存在。

全世界几乎都被“字母”占领,为什么只有中国保住“汉字体系”?

而汉字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这就是汉字可以长久延续的根本原因,其他文字很难准确传达汉字的文化和内涵,拉丁文、世界语和英语都无法承载其文化底蕴。

汉字不仅是一种书写工具,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只有深入了解汉字的形态、结构和含义,我们才能充分领略到汉字之美,以及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让我们珍视并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汉字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全世界几乎都被“字母”占领,为什么只有中国保住“汉字体系”?

结语

汉字能在字母语言的冲击下生存下来,得益于中华文明的繁荣,其庞大的使用者群体和汉字本身的独特性,只有一个强大的文化才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才能让一种文字在历史的长河中延续流传下来,正因为如此,汉字成为了中华文明的象征。

展望未来,汉字将继续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