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推动中医药人才培养

 循天园 2024-03-01 发布于广西

中医药人才是传承创新中医药的根基,中医药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肩负着培养新一代中医药人才的重任。然而,当前许多中医药院校教师面临严重的“内卷”现象,在繁忙的工作和巨大的压力之下,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关注中医药院校教师心理健康,对于推动中医药人才培养和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教师心理健康是良好师德师风的基础

高尚的师德师风是培养中医药人才的坚实保障,教师心理健康是良好师德师风的重要基础。

其一,教师心理健康有利于树立良好师德师风。教师心理健康,才能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才能为学生树立榜样,培养他们严谨治学、爱岗敬业的品质。心理健康的教师才会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更好地成长,才能成为中医药的继承者和发扬者,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需求。

其二,教师心理健康是践行医者仁心的基础。中医药院校教师的师德师风不仅应涵盖基本的道德素养,还应体现出大医精诚的医者精神。这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基本的道德素养,更要有救死扶伤的医者仁心,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信仰,而这都以心理健康为基石。只有心理健康,中医药院校教师才能树立高尚的师德师风,为培养新时代的中医药人才贡献力量。

教师心理健康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首要前提

中医药专业课程独具特色,融汇了中医药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注重个体差异和人文关怀。教师作为实施中医药课程教学的中坚力量,其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质量。

其一,教师心理健康直接影响教学态度。中医药院校教师除了需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还需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技能。这种综合性的特点使得教师在面对复杂的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时,需要具备较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只有教师心理状况良好,才能更好地应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与困难,从而有效地传授中医药知识。

其二,教师心理健康影响教学能力的提升。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医药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唯有紧跟时代步伐,将现代科技与传统中医药相结合,才能推动中医药事业的繁荣发展。中医药院校教师更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提升教学能力。教师心理状况良好,才会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参加教育培训、学术研究等活动,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学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学需求的变化,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其三,教师心理健康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中医药理论强调因人而异,因此在教学中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与特点。而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情绪智力和情感管理能力,能够理解、接纳和引导学生的个体差异。只有当教师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才能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学生、引导学生,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教师心理健康是推动学校发展的关键要素

中医药院校是培养中医药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教育层次与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质量。优秀的师资队伍是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支柱,而教师心理健康则是保障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其一,教师心理健康有利于推进教学研究。心理状况良好的教师能够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基础,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深化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其二,教师心理健康有利于中医药科研创新。科研创新不仅是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心理健康,才能更好地应对科研中的压力和困惑,进而更加专注于学术研究,提高科研创新的效率和质量,为中医药院校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总的来说,教师心理健康是建立优良师资队伍的关键,提升中医药院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对于推动中医教育的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学校应高度重视教师心理健康,建立健全相应的心理健康保障机制,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努力提升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适能力。(赵惠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