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走一走,多看一看,寻找真理

 陈益峰地理 2024-03-01 发布于重庆

文/陈益峰

笔者专业研究地理多年,初期主要是拜师学艺,学习传统的理论,学习书本理论,学习明师理论。

后来偏重实践,在实践中,多看看现实的富贵案例,考察其近代的祖坟,考察其近代的阳宅,对比传统理论,到底有哪些理论,是有价值的?哪些理论是没有价值的?

去两广的地形看过,也去西北的黄土高原走过,去河南河北的中原研究过,去华北的蒙古高原看过,也去西北的大沙漠研究过。

现实远比书本复杂,远比理论复杂。古代的书本,常常这是某一个师傅,根据本村的地形,结合自己创造的一个理想模型,写一本书,形成一个理论派别,号称不可超越,秘不可传。

多数理论,仅仅是参考而已,属于自娱自乐。

比如形峦理论推崇的朝怀水、下手砂、文笔峰、官帽山、窝钳等等,现实的富贵,基本上九成九的阳宅和祖坟,都见不到。

只要有空,就在老坟周围转悠,一个人,来回转悠,研究每一个地形的细节,反复玩味,反复捉摸。累了就坐在坟前,抽一根烟,观察气数的变化,寻找和探索地理的规律,常常有所心得。 

古书云:

逆砂一尺可致富,朝水一勺能救贫。

大水洋洋对面朝,列土更分茅。

大水洋朝,无上之贵。

这些逆砂一尺、朝水一勺、大水洋朝等等,在多数富贵的祖坟和老宅附近,是见不到的。偶尔有见到的,多数没有得到富贵。少部分案例,只有极小的富贵而已。

究其原因,就是把地理理论过于僵化,过于模板化。

地理风水,是活的,是多样化的,灵气常常存在于虚幻之中。灵机,常常在刹那之间闪现。

笔者这些年,主动地、不断地更换研究的环境,扩大研究的的地形类型,不断的更换生活的环境,不断的接触不同类型的人群,研究当地的阳宅和阴宅的案例。

某举人的老宅前,研究地理规律,该宅院短暂一发,就长期衰败,从此运势再也没有能够翻转。

多走一走,多看一看,在现实中,寻找灵感,寻找真理,收获很大,感悟很多,很多困扰心中多年的谜团逐渐解开,阴云得到消散。

很多的感悟和专业收获,已经有明显的光明境界。这些光明的境界,常常不能用文字描述。

但是依然有部分关键的问题,未能获得到答案,笔者请教过很多当代的名师,有的是智力限制,有的是见识太少,有的还在死抱着书本不肯撒手,有的是还处于初学风水的癫狂状态,还没有认识到什么是关键问题?更谈不上有答案,与他们的交流,暂时得不到启发。

这些关键问题的破解,恐怕还需要时间,还需要更多的经历,多走一走,多看一看,多听一听,多思考,多总结,或许在某一刻,突然得到感悟和光明,得到顿悟。

全文完。

  作者:陈益峰,男,专业地理师傅,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系硕士研究生,先后在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古建园林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工作,现任国际易学联合会 地理环境专业委员会执行会长,筑龙学社建筑风水学专业学术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相地、相宅、传统地理学的实践、考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