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影《巴山夜雨》,伤痕还是爽文?

 蠢牛颜旭茂 2024-03-01 发布于湖南

  又有很久没发帖子,就连《龙年快乐》这样的应景帖都没有发。不是没东西可写,只是纯粹的懒。

  还有一个原因是年纪大了,忘性也大。往往有个想法,当时很想记录下来,然后有点事情,过后就忘得一干二净,就连大概是个什么意思都记不起来。

  今天有点兴致,写一篇短文。想是想再发几个帖子,一些乱七八糟的内容,看心情,到哪算哪吧。

  最近在网上看了两部以特殊年代为背景的老电影:《棋王》和《巴山夜雨》。《棋王》我看过阿城的原著,当年很是激动,若干年后又翻出来温习了一遍,对那些爽文式的情节还能痛快着,却不再激动。

  也许是多年玩古的缘故,我对小说和电影的偏好进入一种很奇怪的状态,要么追求真实,要么索性天马行空

  《巴山夜雨》是头次看,以前听说过。我个人的观感是:内容很紧凑,拍摄手法很讲究,是一部好电影。
  也有不合我口味的地方,比如:秋石以诗人为名,剧中的两首歌词也托名为秋石的诗作,却有点白开水的味道;剧中演员大都比较做作。
  据说这部电影属于伤痕文学的范畴,我个人感觉,可归为浪漫主义、理想主义一类,像一部在实景中拍摄的舞台话剧。一船一舱之中,每一位人物都代表一种分工或身份,且都是高觉悟者,善良和勇敢双全,恐怕也只在戏剧中可见。生活中,善良者常见,勇敢者不常见啊,何况此时此景。
  最具理想化的是刘文英这个角色,她是秋石的两位押解者之一。在前期,她是被蒙蔽的角色。通过秋石的点醒和对舱中旅客的观察,乃幡然醒悟,最后帮助秋石逃离了客船。
  这是剧情发展的核心,也是展现人性光辉的重要内容。但是就我个人的观感来看,距离现实却有些远,也不利于人们对纹格的反思。
  我是60年代生人,纹格后期的事情尚有记忆。个人所见所闻,那些积极分子在改开之后或仍在其职,或为地方一霸,即便沦为众人,也未见有醒悟者。唯有共同一点,他们都以被蒙蔽者自居,当年所做之事都与己无干。
  不由想起《三体》中叶文洁与曾经打死她父亲的三位HWB见面的情节……这三位可有悔过?没有!
  就像前几年上海YQ期间某些大白和大袖章所为,无不以奉命行事为由,事后又有谁悔过了?不知奉的是谁的命?不过是借着某种机会释放心中的恶念而已。
  去年在网上看到陈佩斯说过的一段话,比较认同:良心就像天赋,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不存在唤醒不唤醒。
  所以说,电影的情节,爽是爽了,却不现实。在剧尾,秋石携女儿逃脱之后,阳光明媚,美景鲜花。接下来,在户籍制度如此完备的现实中,秋石当何去何从?影片中,看着可爱的女儿,秋石那不展的双眉似乎也有所预示。在理想化之后,剧作者似乎也有一些现实的回归?

但愿人生长聚少离分——《巴山夜雨》主题曲_1980


  比较起来,我更喜欢吴贻弓导演的另一部作品——《城南旧事》,在本号中有一个专门的帖子,有兴趣的师友们可点此链接,前往一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