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窄头双髻鲨

 chh71 2024-03-01 发布于吉林

折叠 编辑本段 动物学史

窄头双髻鲨最初是由卡尔·林奈(Karl Linnaeus)命名为Squalus tiburo,其于1758年将该物种的有效学名更改为Sphyrnatiburo。属名Sphyrna源自希腊语" sphyra",翻译为锤子。

折叠 编辑本段 形态特征

窄头双髻鲨的平均体长为90-120厘米,最大长度约为150厘米。最大体重为10.8千克。铲形或帽形头部。头部在中线缺少缺口。头侧突出短圆,前缘呈圆形。其鼻孔距离眼睛比距离吻端中间要近,吻端中间圆凸。眼睛位于扁平头的均匀圆形裂片的末端,从而增加了视野。游泳时,头从一侧滚动到另一侧。身体中等致密,没有背中脊。高的第一背鳍起源于胸鳍的基部后面。第二背鳍的长度略小于第一背鳍的一半,有一个细长的自由后角,且后半角细长胸鳍短,臀鳍只有一点凹痕。尾鳍的上边缘几乎笔直,下叶大约是上叶的1/3,后缘几乎是直的。

身体颜色从灰色到灰棕色,偶有绿色。有时会在身体侧面看到黑斑。从侧面看,颜色从上到下,从浅灰色到白色底侧。

小而锋利的牙齿位于口腔的前部,用于切碎猎物,而后部的扁平大臼齿则用于研磨较硬的猎物。锋利的前牙短而粗壮的尖牙缺乏锯齿,其次是带有斜尖牙的牙齿,然后是口腔后部的扁平磨牙。

折叠 编辑本段 近种区别

在双髻鲨类中,有几个物种是通过头部的变异而相互区别的。锤头双髻鲨(Sphyrna zygaena)头部呈弓形,呈锤形,中线没有凹痕("平滑")。路氏双髻鲨(Sphyrna lewini)头部稍小,前缘圆形,头部有缺口。无沟双髻鲨(Sphyrna mokarran)以其T形头部而著称,该头部具有几乎笔直的前缘和缺口中心。窄头双髻鲨(Sphyrna tiburo)更容易鉴别,头部呈铲子形,而且体积小得多。

折叠 编辑本段 栖息环境

窄头双髻鲨栖息于大陆架和小岛架上,生活在水深为12米的礁石、河口和浅海湾。冬季向南方迁移或进入到近岸较深的水域。随着水温的变化,每天都要长途跋涉。窄头双髻鲨对水温超过21℃的偏好导致其冬季向温暖水域迁移。因此,在冬季,人们发现窄头双髻鲨离赤道较近,在夏季移回高纬度地区。

折叠 编辑本段 生活习性

窄头双髻鲨通常情况下会结成5-10只的群体,有的时候也会结为成百上千只的大群。主要捕食蟹这种甲壳类的动物,也会吃虾、软体动物和小鱼。经常会在它们的胃中发现海草,雌性的胃容量大于雄性的胃容量,可能是因为繁殖的时候是需要很多能量的,所以它们为了繁殖就必须要储备能量。窄头双髻鲨一天要不停地游动,才能活下去。游动时必须张着鳃呼吸。另外它不游动就会下沉。

窄头双髻鲨用臼齿磨碎猎物,有两个闭合颚的阶段。不同与其他鲨鱼典型的摄食方式,在其他鲨鱼中,它们最初是闭合的,而咬合则在闭合时停止。猎物被压碎后,通过吸力移动到食道。

折叠 编辑本段 分布范围

折叠 海域

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的温暖水域。在大西洋中,从新英格兰南部(美国)到墨西哥湾和巴西。它在整个加勒比海都很常见,尤其是古巴、巴哈马,偶尔在百慕大也很常见。在太平洋,从加利福尼亚南部到厄瓜多尔以外的海域都有分布。

折叠 国家

阿鲁巴岛、巴哈马、伯利兹、百慕大、博内尔、圣尤斯特歇斯和萨巴、巴西、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古巴、库拉索、厄瓜多尔、萨尔瓦多、法属圭亚那、危地马拉、圭亚那、洪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马、秘鲁、苏里南、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乔治亚州、德克萨斯州、密西西比州、加利福尼亚州、佛罗里达州、北卡罗来纳州、南卡罗来纳州、阿拉巴马州、纽约州、新泽西州、马里兰州、特拉华州、康涅狄格州、弗吉尼亚州)、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

折叠 编辑本段 繁殖方式

窄头双髻鲨胎生。一胎8-12只,夏末秋初产崽,初生幼鲨30-32厘米。长到75厘米性成熟。其雌性被认为与多个雄性交配,贮存它们的精子以备后用,但令人吃惊的是,1胎中大多数小鲨鱼都拥有同一个父亲。由此表明,雌鲨鱼要么只与一个雄性交配,要么虽与多个雄性交配,但只有一个雄性的精子胜过了其他对手。估计雌性的寿命为17.9岁,雄性的寿命为16岁。

折叠 编辑本段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4年 ver 3.1--无危(LC)。

折叠 编辑本段 主要价值

窄头双髻鲨经常被拖网捕虾、延绳钓和休闲钓鱼者捕获。肉既被加工成鱼粉,也被出售给人类食用。虽然在市场上销售,但该物种的经济价值不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