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溪文化“空心陶响球”,是玩具吗?

 宁似卿 2024-03-01 发布于山东

《古诗源》卷一记载《弹歌》,曰:“断竹,续竹,飞土,逐宍(ròu肉,这里指飞禽走兽)。”这首古代民歌可谓历史悠远,是一首反映原始社会古人类狩猎生活的古老二言诗,意思为:“去砍伐野竹,连接起来制成弓;打出泥弹,捕获猎物。”歌中的“土”,是指泥弹。

笔者不由思考:团泥成丸,火烤为弹,那不就是陶球或陶弹丸吗?球形,是人类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几何体之一,日、月即为球形。新石器时代,史前先民们已经开始把球作为生产、劳动的工具。在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中,在不同史前文化遗址中分别发现有许多陶球、陶弹丸,其中大多数为实心陶球,也有个别是空心陶响球。古人类在绳索两端各绑上一个球,做成的“飞石索”可以用于狩猎。《弹歌》中的“飞土”,想来其中应该就有陶弹丸的身影。

大溪文化是主要分布于长江中游流域,距今约公元前4400年-公元前3300年的一种新石器时代史前文明,因为最早发现于四川省巫山县(今重庆市巫山县)大溪遗址而得名。在大溪文化众多遗址中,出土有迄今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空心陶响球,譬如重庆巫山大溪、湖北宜昌清水滩、江陵毛家山、松滋桂花树等地遗址中均有陶响球出土。显而易见,陶响球在大溪文化时期极为盛行。

在重庆市巫山县大溪遗址,先后出土十余枚以上的史前陶球,其中就有一枚异常精美的空心陶响球。其直径5.4厘米,泥制红陶,上下左右六方各有等距离圆形小孔相对称,小孔间由篦点纹构成菱形图案花纹。陶球内部中空,内存有砂砾制作的籽粒,轻轻摇动会发出声响。制作如此精美的陶响球,想来绝不会是作陶弹丸使用,应该另有用途。

玩,是人的天性。玩具的历史,其实和人类的历史一般长,甚至比人类的进化史还长。陶响球应该是人类玩具里的老前辈,球体内部中空,里面装着小石头或者砂砾,摇动的时候沙沙作响,以此刺激和锻炼婴儿的听觉和视觉。它作为来自远古时代最早的摇咕咚玩具,至少有五千年历史了。

在这一枚小小的空心陶响球上,亘越古今数千载光阴来到我们面前,上面汇聚的却是父母对子女的关爱,这份爱从不曾改变啊。(作者 蒋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