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苹果放弃造车,真实原因说不出口?

 繁星1 2024-03-01 发布于山东

01

苹果是不造车,还是造不出来车?苹果要造车这个事情,在好多年前就已经在市场上广泛流传了,但是呢,苹果造车的结果,这么多年过去了,连一张ppt都没有造出来。就很让人怀疑,苹果造车这事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其实关于这件事情,我在网上也看到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是苹果造不出来车,因为现在的苹果早就已经没有这种创新的精神和土壤了。还有一种说法是苹果在憋大招,要造一件类似于像苹果手机当年颠覆传统功能机那样的划时代的产品出来。

Image

外界猜谜一样,猜了这么多年,现在苹果终于揭晓答案了,苹果确实憋了一个大招,那就是苹果决定放弃造车了。

据彭博社报道,苹果公司已搁置并取消了自动驾驶电动汽车的所有开发计划。苹果汽车项目启动已有十多年时间,期间投入了数百亿美元,但最终决定这不是一个可行的项目。据了解,苹果停止运作了近10年的造车项目,转而投入生成式AI业务,从事汽车研发的员工将被调整至人工智能部门。数百名硬件工程师和汽车设计师将被调往其他团队工作。

苹果过去决定要跨界造车。这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因为苹果在很多人看来就是西方创新精神的象征。当年的乔布斯带领苹果发明了iPhone,这彻底颠覆了手机行业由诺基亚引领的功能机时代。这些年来,智能手机对于生活的改变也是巨大的。

所以当苹果说要造车的时候,全世界都很期待苹果造出的车将会是什么样?是否又会是颠覆行业,颠覆时代的一个产品?然而等了10多年,大家等到库克最后拆出来的大礼包,居然是一坨shit。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毫无疑问,这更加证明了一点,那就是美国与中国,美国大公司与中国公司,美国产业与中国产业之间的差距。

在绝大多数人看起来,苹果属于是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技术有技术。在西方技术领先论,市场万能论的这些拥趸看来,就不应该有苹果办不成的事,更不应该有在技术领先的情况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居然还彻底失败,造不出来车这种情况发生。

但事实就是,苹果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搞了十年,最后搞了个寂寞。中国这边的企业,没那么多钱,也没么多资源,这十年间,虽然也死了一批造车企业,但是现在也有很多企业的车已经遍地跑了。甚至有的已经开始反过来,向欧美传统造车企业输出技术。

现在回过头来看,跟苹果一比,特斯拉最正确的战略决定,就是来中国造车。现在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已经是特斯拉全球最大的工厂,产能超过特斯拉全球的一半以上,可以说没有上海超级工厂的落地,特斯拉现在应该已经被比亚迪远远甩在后面了。

科技的发展是动态的,我们通过看最新的科技产业,它的实体产业能不能落地,也就知道美国那边的成色了。现在炒的最火的人工智能其实也是如此,如果英伟达的芯片未来不能在中国持续扩大市场,不能在产业应用中落地生根,将来只在西方玩,必然也是苹果造车的结局。

02

苹果为什么放弃造车?很多人迷信西方在科技领域的创新,其实背后的潜台词,是想证明西方在制度上的优势。而我过去就提出来过一个看法,就是在科技创新这方面,最主要的就是要做到这么三点,一个是大量投钱,一个是大量投人,还有一个是需要产业基础。

基本上只要能做到这三点,科技创新方面的成果就会大量涌现。这跟体制,制度这些,其实没有太必然的联系。很多人纯粹是为了想证明美国的优越性而证明,其实在苏联六七十年代的时候,他们也是做到了这三点,苏联在重工业领域,在航天领域,都有大量的创新,甚至在很多方面比美国更先进。

而我们过去恰好是在这三个方面的投入都不足,尤其是研发资金投入上,跟西方的差距非常大,真正的加大研发投入,其实也就是最近这十几年的事。而特别的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则是2018年以后,最近这5年的事。

实际上效果已经很显著了,过去只是很多时候,因为基于全球化的影响,认为造不如买,认为用西方的技术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所以没有在这方面加大投入。但最近这5年以来,自己加大投入以后,发现效果很好,其实已经开始进入正向的循环。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之一。

Image

我今天还看到一个吹捧苹果的观点,角度非常清奇,认为苹果放弃造车,是要将所有的资源专注于人工智能领域。过去二十年,应该说手机是对生活改变最大的一个智能终端。未来二十年,借助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对生活带来最大影响的终端,会不会是汽车?

至少目前来说,人工智能与汽车结合的应用场景落地是最明确的领域了。这个时候说放弃造车,是要专注于生成式AI,库克听了估计都要脸红。要我说,苹果放弃造车,最主要的责任,就是富士康,富士康的生产线要是搞起来,苹果十年下来,至少可以做个PPT出来吧?

实际上苹果放弃造车,一个很大的原因,他是没法说出口的。那就是因为苹果没法在中国以外,建立一条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而未来如果美国继续将新冷战战略推行下去,苹果的造车计划更将遥遥无期。

作为对比,我们可以看一下特斯拉和小米。特斯拉的上海超级工厂,整个生产建设周期只有9个多月,特斯拉上海工厂于2019年1月开工建设,11月试点投产,3年内便生产了100万辆整车。

我们再看小米汽车,在2021年3月30日,小米创始人雷军在公开演讲中宣布造车。然后两年多的时间,预计在今年三月份,小米汽车就将开始量产。

这是特斯拉和小米在中国的故事。难道说真的是特斯拉和小米格外厉害吗?

其实真实的原因,是因为在过去的十多年里面,中国有大量的新能源汽车企业,通过不断的发展和积累,已经在中国建立起来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而这条产业链,才是所有其他的造车企业,可以将一辆车,从PPT变成一辆真正能跑的车的基础。

如果苹果真的想造车,只要他来中国,我相信苹果汽车很快就可以从ppt变成现实。但是如果苹果要想造一辆去中国化的车,那恐怕再过10年也不可能实现。这大概就是苹果最终放弃造车的真实原因,什么全面投入生成式AI,那不过是库克最后的颜面,用来给自己挽尊的说法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