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总熬夜心脏不舒服,用炙甘草汤

 扫地僧一一 2024-03-01 发布于安徽

心为一身之君主……聪明智慧,莫不由之。如果把人体比作一个国家,心就是一国之君。如果心虚了,不仅会心慌、心烦、失眠,甚至会“国破家亡”——出现心力衰竭、休克、死亡等危重症。

所以,一定不要过度损耗自己的心神。
心脏有问题分四种情况:心气虚,心血虚、
心阴虚、心阳虚。

现代人压力大,熬夜加班、晚睡的人越来越多,
心阴虚的人也特别多,很多年轻人熬夜加班,长此以往,心源性猝死的风险就很大。这样的人往往会心阴虚,五脏都阴虚。

心阴虚
的人往往不单是心阴虚,他的五脏六腑都会阴虚,阴虚则生内热,虚热耗津液,“灼津为痰”,痰热上犯于心,会继续耗损心阴,心脉就容易被堵塞,造成血行不畅,引发更严重的心脏问题。心电图结果正常,并不代表您的心脏没事,心电图只能捕捉到发病时的心电改变。

图片

什么原因会导致“心虚”?
外邪可导致心的虚损,寒凉饮食、熬夜、过度劳倦会导致心虚,服寒凉的保健品会导致心虚,汗出过多会导致心虚,思虑过度会导致心虚,衰老会导致心虚。

💖对于气阴两虚的人,可服用生脉饮,滋养心气、气阴双补,盛夏时节气阴两虚很适合服用。

💝对于气阴两虚较为严重的人往往会导致心律失常,生脉饮不起作用了,要用炙甘草汤来调理。(罗大伦)

图片

今天一起学习,总熬夜心脏不舒服,心阴虚用炙甘草汤调理...

炙甘草汤(复脉汤)

《伤寒论》【原文】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伤寒论:177)

炙甘草汤方

甘草四两(炙) 生姜三两(切) 人参二两 生地黄一斤 桂枝三两(去皮) 阿胶二两 麦门冬半升(去心) 麻仁半升大枣三十枚(擘)

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一名 复脉汤。

一,炙甘草汤可益气通阳,滋阴养血,阴阳双调,气血双补

炙甘草汤阴阳双调,气血并补,

用于气血阴阳俱虚的脉结代,心动悸。

临证气虚甚者,加黄芪;阳虚甚者,加附子;

阴虚甚者,加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

伴心血瘀阻者,加丹参、川芎、赤芍。

炙甘草汤少阴虚,心悸脉结证无疑,

麦地麻胶桂姜枣,清酒与水煎法奇。


【功用】益气通阳,补血养阴。
【主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者。

主治病证:气阴两虚,心脉失养证,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少苔,或舌质干而瘦小者。
其实,偶尔一次的心跳偷停是小事,心经得不到滋养才是大事。心为君主之官,心经得不到滋养,群龙无首,身体一定会出现各种问题。

【功效配伍】炙甘草汤通阳复脉,滋阴养血

方中以炙甘草为主药,甘温补中益气,养心复脉;

人参、大枣益气补养心脾,助炙甘草之用;

生地黄、麦冬、阿胶、麻仁滋心阴,养心血,以充血脉;

桂枝、生姜辛行温通,温心阳,通血脉;

桂枝与炙甘草相配,即桂枝甘草汤,以温心阳见长;

加清酒煮药,通阳以利血脉,又可兼制大剂;

地黄与麦冬、阿胶阴柔之性,以防凝滞。

诸药相合,益气通阳,滋阴养血,阴阳双补

使心阳振作,心血得充,心脉复通,心悸自安。

本方功在复脉,故又名复脉汤。

诸药合用,滋而不腻,温而不燥,使气血充足,阴阳调和,则心动悸、脉结代,皆可以平。

上九味药,用清酒加水,先煮八味药,去滓,再入阿胶烊消,温服,一日三次。

本方用“清酒七升,水八升”,煎煮后仅“取三升”药汁,说明该方需经久煮

图片

二,深度解读“炙甘草汤”为什么可以阴阳双调,气血并补

【方解】人参、麻仁之甘以润脾津;生地、阿胶之咸苦以滋肝液;重用地、冬浊味,恐其不能上升,故君以炙甘草之气厚、桂枝之轻扬,载引地、冬上承肺燥,佐以清酒芳香入血,引领地、冬归心复脉;仍使以姜、枣和营卫,则津液悉上供于心肺矣。脉络之病,取重心经,故又名复脉。

【方证论治】炙甘草汤治心悸,阴阳两虚证。症见伤寒,脉结代,心动悸。

伤寒,泛指太阳病变

脉结代、心动悸少阴病变

太阳与少阴互为表里,太阳为外卫,心主为宫城;太阳受邪,可内陷少阴少阴心主气血阴阳素虚易受太阳之邪

心为君主之官,主血脉而藏神。

心之阳气亏虚,心失温煦,血脉鼓动无力;

心之阴血亏虚,则神失所养,脉道不充,血行涩滞,脉气难以接续,故脉来或结或代,脉律不齐,间有歇止,心中动悸。

本病虽与太阳外感有关,但当前症状以心之阴阳两虚为主,故予炙甘草汤通阳复脉,滋阴养血。

【原文】按之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又脉来动而中止,更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名曰结,阴也。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曰代,阴也。得此脉者,必难治。

(伤寒论:178)

注释:

[1]动:即脉搏跳动。

[2]小数:指脉动稍快。

[3]反动:指又动。

辨别 结脉代脉的脉象特点及预后。

结脉代脉均为脉缓而有歇止。

结脉,指脉按之来缓,时有间歇,歇止之后,其脉复来;或脉来动而中止,更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为结脉。

代脉,指脉来动而一止,不能自还,复动而不见小数者,为代脉。

结脉与代脉皆为阴脉,多见于心脏阴阳气血不足,脉动无力,脉气通行不畅,凡见此脉者,预后较差。

治疗亦可用炙甘草汤

图片

三,炙甘草汤怎么用?适用于哪些症状?适用于哪些病症?

【方证要点】
①气阴两虚证:以腹无痉挛而兼有胸满,心动悸,烦热,脉结代为辨证要点。主要症状为口唇淡白,面部无华或者青白,心悸;咯吐涎沫,量多;心中烦躁,咽干口燥,失眠多梦,四肢酸疼,手足心热,潮热盗汗;舌质淡而嫩、有光泽,苔薄白或者薄黄,脉细弱,或者兼有结代。
②常用于贫血、神经衰弱、黄疸、肠伤寒、肺炎、交感神经紧张症、高血压病、巴塞杜病、产褥热、胃溃疡、肺结核、喉头结核、真性臭鼻症、心脏瓣膜病、心内膜炎、功能性心律不齐、心悸、结代脉(心律不齐)等属于太阳之邪传入少阴而为气阴两虚者。
③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功能益气通阳,补血养阴。治气阴两虚所致的脉结代,心动悸,气短胸闷,舌光少苔,以及虚劳肺痿。

④体质要求:羸瘦,面色憔悴,皮肤干枯,贫血貌。这种体质状态多见于大病以后,或大出血以后,或营养不良者,或极度疲劳者,或肿瘤患者经过化疗以后。患者精神萎靡,有明显的悸动感,并可伴有早搏或心房心室颤动等心律失常。

【用方思路】脉结代,心动悸的原因较多,如瘀血、痰浊、痰瘀、水饮、阳虚、阴虚、气血两虚等均可引起。

炙甘草汤阴阳双调,气血并补,用于气血阴阳俱虚的脉结代,心动悸。

临证气虚甚者,加黄芪;阳虚甚者,加附子;

阴虚甚者,加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

伴心血瘀阻者,加丹参、川芎、赤芍。

此方麻仁之用发人深思,盖心与小肠相表里,心气虚或心阴虚,均可见大便异常改变,用麻仁以保持肠道通畅,可间接改善心脏功能。

本方临床用于治疗病毒性心肌炎、风心病、冠心病、心绞痛、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扩张型心肌病、心脏早搏、心律不齐、低血压等疾病。

【类似方证鉴别】
①.炙甘草汤桂枝甘草汤:都可以治疗心悸。

炙甘草汤证之心悸为气阴两虚,必有神疲少气、脉细结代等虚劳见症;而桂枝甘草汤证为汗出过多,心阳虚损,以心悸不宁,喜叉手按压为特点。


②.炙甘草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都可以治疗心动悸。炙甘草汤证之心悸为气阴两虚,必有神疲少气、脉细结代等虚劳见症;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为肝胆火盛,具有胸满烦惊、生气受惊之症状及病史。


【原文】
1.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177)
2.《千金翼》炙甘草汤,一云复脉汤: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
3.《外台》炙甘草汤: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

图片

【医案举例】

①郭子光医案:汪某,女,48岁,家庭妇女。1993年10月27日初诊。

病史:有长期吸烟史,1周前自觉心悸、心慌、心空,头晕,失眠,气短,乏力。随即去县医院诊治,心电图检查结果: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下壁心肌缺血。服用普罗帕酮、丹参片等无效而来求治。

现症:心悸、心慌、心空、胸闷塞,心烦,气短,乏力,时时太息,头晕,眠差,饮食尚可,二便正常,察其形体偏瘦,精神欠佳,舌质淡有瘀点,苔薄白少津,脉促细而无力。血压90/60mmHg。

辨治:气虚血弱,心失滋养而夹瘀滞。

用炙甘草汤加味:红参15g,炙甘草10g,麦冬30g,阿胶15g(烊服),生地黄20g,桂枝10g,生姜10g,酸枣仁15g,大枣15g,黄芪30g,丹参20g。

复诊:上方服4剂,诸症缓解,又自配原方再服2剂后,去原医院复查心电图,结果正常。诊其脉率80次/分,脉细而有力,脉律正常。

以上方与服6剂善后。随访2年未复发。

按语:炙甘草汤为仲景治疗“伤寒,脉结代,心动悸”之证,现代研究认为,本方有减低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和恢复心脏传导的作用。

临床体会,以酸枣仁火麻仁更能养心安神;气虚甚者加黄芪夹瘀者加丹参,对改善症状效果更好。[郭子光.心律失常的凭脉辨证.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11.]

②张建荣医案:岳某,女,60岁。2013年4月12日初诊。患心脏病10余年,劳累后加重

住某医院治疗2周,出院已20天,心电图示:有房性、室性早搏。近日心慌,有时心里一阵难受,约10分钟即过,并见头晕,纳差,咽喉似有痰阻,时有时无,夜间醒后自觉手足无力。

检查:精神较差,体格消瘦,舌质稍暗 苔薄腻,脉沉细弱。心脏听诊未闻及早搏,血压:120/70mmHg。证属心阳虚夹有痰浊。

处方:枳实薤白桂枝汤去枳实,加黄芪、丹参等,连续用药14剂。

2013年4月26日复诊:心里一阵难受、喉中痰阻现象已消失。现心慌仍间断发生,失眠,大便干燥,舌淡略暗苔薄白,脉结代。

更方:炙甘草汤加减:炙甘草10g,桂枝10g,黄芪15g,党参10g,麦冬10g,五味子10g,远志10g,酸枣仁15g(捣碎),火麻仁15g(捣碎),丹参15g,焦山楂10g。7剂,水煎服。

2013年5月20日三诊:病情较前明显好转,饮食增加,大便通畅。劳累仍有轻度心慌,头晕,舌淡苔薄,脉细弱。心脏听诊未闻及早搏,血压:110/60mmHg。治宜续用2013年4月26日方,火麻仁减至10g,守方用药20剂。

半年后回访病情稳定。

图片

附:

心源性猝死的人,基本都有心脏的基础性疾病,这类人的心脏很可能存在问题。所以在某些条件的诱发下,突然导致心源性猝死。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无论身体哪个脏器出现问题,都要考虑气血阴阳、瘀血、痰湿等因素。为什么这些因素会导致心脏出现问题呢?


心脏气血亏损,心气虚与心血虚,心脏无法得到血液的滋养就容易出现问题。可用“玉灵膏”(龙眼肉、西洋参10:1蒸4小时以上)来补足心血。
心律失常,心阴虚,阴虚生热,热伤津液,“灼津为痰”,痰热上犯于心,心脉就容易被堵塞,导致心脏的问题。
治疗心律失常,可参
考炙甘草汤。

天王补心丸也可以调理心阴虚。

心脏的阳气不足,心阳虚,心为君主之官,心脏最怕阳虚,阳虚之人的身体会出现各种疾病,但是心阳不足是最致命的,特别可怕。这时干姜(姜粉冲服)可救命。(罗大伦)
心脏瘀血,瘀血是心脏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老年人坚持服用三七粉、西洋参粉,有助于活血化瘀。(罗大伦)
情绪失调(肝气不舒)也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肝气不舒,会导致全身气机紊乱。可参考逍遥丸,越鞠丸,柴胡舒肝丸。
饮食不当引起的心脏问题,
特别是老年人饮食要保持节制,不能过饱。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