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四家之一王蒙(赵孟頫的外孙)绘画作品展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24-03-02 发布于湖北
原创2022-01-25 11:00·岂独文采传三世

王蒙(1308-1385年),字叔明,号黄鹤山樵,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朝画家。赵孟頫外孙。

王蒙的山水画受到赵孟頫的直接影响,后来进而师法王维、董源、巨然等人,综合出新风格。

兼攻人物、墨竹,并擅行楷。

关于元四家,主要有二种说法:

一说指赵孟頫、吴镇、黄公望、王蒙四人,见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附录》。

二说指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人,见明代董其昌《容台别集·画旨》。

鉴于王蒙是赵孟頫的外孙,王蒙的绘画风格自然是师法外公,一脉相承。再说,老赵要是知道和外孙齐名,也不见得会高兴。所以我还是采信第二种说法。

下面请欣赏王蒙精品绘画展:

1.《夏山高隐图》

《夏山高隐图》是王蒙作于元末政局变动之际的作品,乃“国宝”级文物。画中大壑奔泉、高山峻岭,其间点缀梵宇、茅屋与放旷高士。此作被张珩赞为王蒙画作“绢本中第一”,后又获徐邦达等“画法苍郁秀润,王氏精作”之评,并随之成为研究王蒙隐居山水画的关键之作。

2.《西郊草堂图》

《西郊草堂图》是王蒙少见的笔法疏朗之作,乃国家一级文物。研究者常将王蒙的画作分为草堂山水、书斋山水、隐居山水三个时期,此作被视为其由草堂山水向书斋山水转捩的标志性作品之一,是研究王蒙与名士交游、切磋诗画,从而日渐形成独立画风历程的重要作品。

3.《太白山图》

《太白山图》28.3厘米,横240.6厘米

《太白山图》是王蒙为天童寺住持左菴所绘,图中以绵延不绝的古松长径贯穿全卷,通过入山、渡水、会友、礼佛四个部分,还原了太白山群峰抱古寺、万松朝梵宇的景致。明代初年,此图因胡惟庸案而被裁切分藏。

4.《花溪渔隐图》

《花溪渔隐图》 纵124.1厘米 横56.7厘米

《花溪渔隐图》是王蒙的隐逸山水画经典之作。画中一川碧水,映照两岸桃花,连绵群峰,环抱参差人家,山明水秀,桃红柳绿,俨然仙境桃源。全图不仅形象地再现了元代文人归隐林泉、以烟波渔樵为乐的风雅生活,也促成了“花溪渔隐”这一山水主题在后世的广泛流行。

5.《葛稚川移居图》

《葛稚川移居图》 纵139.0厘米 横58.0厘米

《葛稚川移居图》绘葛稚川(葛洪)移居罗浮山修道之典故。画中重峦叠嶂拔地而起,丹柯碧树郁然深秀,烘托出“罗山万仞云中起,浮岛一峰天外来”的仙山胜境。“葛稚川移居”寄寓了封建社会各阶层的理想——文人士大夫欣赏其高士情怀,民众则爱其神话色彩,故而成为宋元以后的流行绘画主题。

6.《青卞隐居图》

《青卞隐居图》 纵140.6厘米 横42.2厘米

《青卞隐居图》被誉为“山樵平生第一得意山水”(黄鹤山樵为王蒙的号)。画作以高远法布局,干、湿笔共用,水、墨法并施,描摹出千岩万壑峥嵘崔嵬之景,极尽卞山雄伟奇崛、蔚然葱茂之势。全作山势俯仰有致、气脉流畅贯通、笔墨飞动恣肆,元气磅礴,纵横潇洒,展现出王蒙“五百年来无此君”的笔墨修养,也为明清以来的山水画发展,提供了多种可供探索的方向。

7.《溪山风雨图》

《溪山风雨图》纵28.3厘米 横40.5厘米

《溪山风雨图》是王蒙早年“师古人”阶段的作品,画面描摹细致,景色深密,表现出江南水乡温润秀丽的意境。此作虽为画家早年的作品,却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是解读其创作风格从师法古人走向“千岩万壑”“繁复苍郁”的自家风貌的重要参考。

8.《夏日山居图》

《夏日山居图》纵118.4厘米 横36.5厘米

  此图绘长松高岭,山坞人家。半敞的房舍中一位怀抱婴儿的妇女似正在来回踱步,哄儿入睡,极富生活情趣。王蒙的作品虽多描写高士隐居生活,但其中往往蕴含俗世的生活情趣,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画家入世情结的一种流露。

  画中山体施以细密而短促的牛毛皴,凸处和边缘处笔少而墨淡,凹处及深暗处则笔多而墨浓,借以表现出山峦的层次和体积感。松树以淡墨勾形,偶尔施以重墨,树身以干笔圈皴,松针先以淡墨写出,复施以浓重的焦墨,使之层次分明,愈显清峭挺拔之势。山间丛树用焦墨侧锋点染而成,与山体皴染融为一体,相辅相成,更增夏日青山浑厚华滋的质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