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护肤膏霜乳液的配方设计技术分享(下篇)

 泛泛行舟 2024-03-02 发布于云南

如果没有知乎小伙伴的催更,“懒癌”晚期的小K还会拖上一周才能写完这个系列的“大结局”。

图片

言归正传,最后的一部分是防腐剂了。

防腐剂,顾名思义,就是在化妆品中专门或主要用于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成分。目前化妆品配方中大致有以下几种防腐剂:

1)异噻唑啉酮类抑菌剂:对细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对皮肤有累计性,有引起皮肤过敏的风险。代表产品MIT,卡松。

卡松,最早的时候是罗门哈斯开发出来的,后来被陶氏收购过去了,是甲基氯异噻唑啉酮和甲基异噻唑啉酮(3:1)复配而成的,以前这个防腐剂比较贵,现在很多国产的卡松出现后,价格已经很便宜了,最佳的PH环境是4-8, 这个原料在中国仅用于淋洗类产品,最高限量0.0015%。

图片

2)对羟基类抑菌剂:广谱抑菌,油溶性好,有较好的稳定性,代表产品是尼泊金甲酯,尼泊金丙酯,对羟基苯乙酮。

其中尼泊金酯因为皮肤刺激,扰乱内分泌和潜在的致癌性饱受争议。很多产品宣称也打上了“paraben  free”以打消消费者的担忧。除了甲酯是水溶外,乙酯以上都是油溶的。在配方里应用来说,通常是尼泊金酯搭配着使用,增加抑菌广谱性,降低刺激性。

而羟基苯乙酮作为不在防腐剂列表里的抑菌剂,这几年搭配着己二醇在温和型产品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甲醛缓释体类抑菌剂:快速,高效,稳定性差,代表产品是双咪唑烷基脲、咪唑烷基脲、DMDMH。

咪唑烷基脲(杰马 115)在化妆品的PH适用范围是4-9,也可以搭配尼泊金酯,IPBC使用,增强防腐效果,但作为甲醛释放体抑菌剂,越来越多的厂家不再使用了,很多产品也宣称不能检测出甲醛,所以这类防腐剂的使用频率会越来越低。

图片

4)卤族类抑菌剂:释放卤素离子,杀菌性能高,代表产品是IPBC 、布罗波尔、氯苯甘醚。

IPBC属于氨基酸类衍生物,在防霉,杀真菌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欧盟规定在淋洗类最高用量0.02%, 护肤类0.01%。

氯苯甘醚抗真菌效果不错,在中国的最高限量是0.3%。

5)醇类抑菌剂:用量高,作为抑菌增效剂。例如苯氧乙醇。己二醇,戊二醇。

苯氧乙醇用量高时有发热的风险,对真菌效果一般,很少单独使用,一般和乙基己基甘油复配使用(PE9010). 苯氧乙醇是使用频率排名前三的防腐剂。最高限量1%,是很多成分党判断成分含量的“分割线”。

己二醇:不属于防腐剂列表的抑菌增效剂,同时带有保湿性能。

戊二醇:单独使用时用量偏大,不仅保湿还能促进活性成分渗透,成本偏高。

6)其他抑菌剂:有机酸类(山梨酸钾,苯甲酸钠),阳离子类,银离子类。

山梨酸钾和苯甲酸钠适合在酸性环境下抑菌,也经常用在婴童产品里。温和性好。

膏霜乳液的其他组分,例如螯合剂,香精,色素,活性物就不一一举例了。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基础参考配方吧:

申明:以下配方只是参考配方,本公众号不对配方的稳定性及其所有问题负任何责任,请自行测试!


原料名称
INCI 名称
作用
添加量%

       A



溶剂
to 100
EDTA二钠EDTA二钠螯合剂
0.05
甘油甘油保湿剂
7.00
黄原胶黄原胶增稠剂
0.15

       B

MONTANOV 68鲸蜡硬脂醇(和) 鲸蜡硬脂基葡糖苷乳化剂
2.00
A165
甘油硬脂酸酯(和)PEG-100 硬脂酸酯乳化剂
1.00
鲸蜡硬脂醇鲸蜡硬脂醇助乳化剂
1.00
Cegesoft C24
棕榈酸乙基己酯润肤剂
5.00
Myritol 318
辛酸/癸酸甘油三酯
润肤剂3.00
PMX200/100 聚二甲基硅氧烷
润肤剂2.00
乳木果油
牛油果树果脂
润肤剂0.5
VE
生育酚乙酸酯抗氧化剂0.2


       C

Simulgel EG

丙烯酸钠/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钠共聚物,异十六烷,聚山梨醇酯-80,

增稠剂
1.60
山梨酸钾
山梨酸钾防腐剂
0.20
PE苯氧乙醇
防腐剂
0.70
香精
香精赋香
0.10

工艺步骤:

1)常温下预混甘油和黄原胶,分散均匀待用。

2)把水加入主锅,开启搅拌,加入EDTA二钠,搅拌均匀后加入甘油和黄原胶的预混物,搅拌均匀后开始升温到75-80度。作为A相(水相)。

3)把B相原料依次加入副锅,慢慢升温到75-80度直到溶解均匀,作为油相。

4)在75-80度温度下,开启均质,把B相加入A相进行乳化,形成乳白色外观,均质5分钟后开始降温到60度。

5)在60度下,开启均质,加入EG,搅拌均匀,粘度升高。

6)在30度下,依次加入C相其他原料,搅拌均匀后出料。

配方解析: 

配方在油脂方面兼顾合成油脂(棕榈酸乙基己酯辛酸/癸酸甘油三酯),植物油脂(牛油果树果脂)和硅油(消除鲸蜡硬脂醇导致的白条),铺展性方面,轻质油脂(棕榈酸乙基己酯,100cts),中等铺展性油脂(辛酸/癸酸甘油三酯)和厚重油脂(牛油果树果脂),可以形成肤感的梯度。

增稠方面:黄原胶增加挑起性能和高低温的粘度稳定性,EG不用中和,方便后期随时调节粘度。

乳化剂:为了解决M68单独使用时乳化能力偏弱的情况,搭配高HLB值的自乳化单甘脂提高配方的稳定性。鲸蜡硬脂醇不仅是助乳化剂,还能帮助增稠。

做出来的外观如下图:

图片

肤感评价:外观亮白,触感不硬也不软,可以轻松挑起,推开的力度中等,“吸收感”偏慢,30s后有黏腻感残留,整体而言,肤感还是清爽型的。

膏霜乳液的配方设计就简单的分享这些了,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欢迎打赏,转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