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纸币的兴衰及其制度演变

 泉源阁 2024-03-03 发布于上海

天津银行上海分行 仲晓凤

摘要:中国是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纸币历史悠久。中国古代纸币在中国钱币发展历史进程中地位十分重要,它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也见证着中国古代货币制度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承载着中华民族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本文以时间为线,通过研究中国古代纸币发展,阐释中国古代纸币制度系统变迁的路径,为当下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古代纸币;货币制度;经济发展

 

一、中国古代纸币产生的历史渊源

关于纸币的最早雏形,有说法称轩辕黄帝统治时期就发明了纸币,但尚无考证。西周时期,人们使用布作为交易媒介,春秋战国时期,牛皮变成货币的材质之一。到了西汉汉武帝时期,因为匈奴的入侵,长期战争导致国库空虚,当时铸造发行的“三铢钱”和“白金币”(用银和锡铸成的合金币)已满足不了货币的需求,据《史记》记载,“乃以白鹿皮方尺,缘以藻缋,为皮币,直四十万。王侯宗室朝觐聘享,必以皮币荐璧,然后得行。”[1]“白鹿皮币”使用白鹿皮作为币材,每张尺寸为一方尺,在周边进行彩绘,价值为40万钱。但是白鹿皮币因其价值原因,并没有在市场上大量流通。

到了唐朝,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商品交易平凡,对外贸易增多,货币也随着经济增长而发生变化。唐代卢肇撰著的《逸史》记载:“隋末有书生,居太原,苦于家贫,以教授为业。所居抵官库,因穴而入。其内有钱数万贯,遂欲携挈。有金甲人持戈曰:'汝要钱,可索取尉迟公帖来。此是尉迟敬德钱也。’书生访求不见,至铁冶处,有锻铁尉迟敬德者,方袒露蓬首,锻炼之次,书生伺其歇,乃前拜之。敬德问曰:'何故?’曰:'某贫困,足下富贵,欲乞钱五百贯,得否?’敬德怒曰:'某打铁人,安有富贵,乃侮我耳。’生曰:'若能哀悯,但赐一帖,他日自知。’敬德不得已,令书生执笔,曰:'钱付某乙五百贯。’具月日,署名于后。书生拜谢辞去。敬德与其徒拊掌大笑,以为妄也。书生既得帖,却至库中,复见金甲人呈之。笑曰:'是也。’令系于梁上高处,谴书生取钱,止于五百贯。后敬德佐神尧,立殊功,请归乡里,敕赐钱一库。阅薄,欠五百贯,将罪主者,忽于梁上得帖子,敬德视之,乃打铁时书,累日惊叹。”

从史料可以看出,唐代的“帖”已具备了三大基本要素:“金额、发帖人、发帖时间”,具备“信用”功能,赋予纸币支付流通的作用。之后,唐朝又出现了“飞钱”,实质上属于汇兑业务,尚未发展为真正意义上的纸币。

二、交子的诞生

宋朝经济在汉唐之后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在古代商业形态的变化上。宋朝的经济形式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基础,封建时期的商品经济使得原始的交换方式发展到日常的商品贸易。宋朝的商品贸易包括服装、粮食、生活用品等等,并且种类繁多。以服装为例,具体可以细分为丝麻布帛等多种,足以说明当时商品交换的精细。同时,商品需求很大,“县治城中民以织作为生,号称衣被天下,故尤富”[2]为了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出现了专门从事纺织的生产者,更加专业化的分工大大提升了社会的生产效率,创造财富,人们变得富有,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社会经济十分活跃。

宋朝商品经济交换的场所大部分在城市之中,包括趋向稳定的草市、镇市和墟市等等,“南市在城外,沿江数万家,团用甚盛,列肆如彬,洒坟楼栏尤壮丽,外郡未见其比。盖川、广、荆、密、淮、浙贸迂之会,货物之至无不昏,且不闲多少,一目可尽。”[3]南市的商品生产覆盖川、广、荆、密、淮、浙等地,市场规模庞大,商品经济中旺盛的需求导致货币制度与活跃的商品交换不协调,出现了“钱荒”。遍布全国的钱荒以四川地区最为严重,于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在四川诞生。

除了“钱荒”这一直接原因,还有其他因素催生了四川的“交子”。起初,政府为了解决货币不足这一问题,尝试用铁取代铜作为货币,但是铁钱不便于携带,加之铜币和铁钱的比价不稳定,大量铸造货币导致物价高昂。因此,铁钱进行交易的交易成本很高、交易效率很低。除此之外,四川地区的民间信用十分发达。四川为盆地,交通不便,发达的商业依靠人们之间的信用,并为信用工具的频繁使用奠定了基础,也孕育了古代国家信用纸币制度的产生。

三、中国古代纸币及其制度

(一)两宋

交子最初由四川地区的富商发行,但是民间发行的交子因为其弊病后由十六户联合发行,逐渐被应用于买卖粮食、缴纳税款和日用品交易中,流通广泛。但是商人会出现经营不良而赔本、投机不善而亏空等情况,仅凭商业信用难以维持稳定,因此私交子演变成官交子。公元1023年(宋仁宗天圣元年),北宋政府设立了益州交子务,次年发行官交子,标志着国家发行的纸币诞生。公元1105年(宋徽宗崇宁四年),政府将纸币的流通区域从四川扩大到北方,并将“交子”更名为“钱引”,后因政府财政困难,“钱引”发行准备不足,发行制造不统一,又将纸币从全国范围缩小至仅在四川流通。

到了南宋,会子制度出现。公元1161年(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专设会子务,将四川的钱引之法,推行到两浙、淮河、湖北、京西等地,会子逐渐取得南宋统治区的法币资格,会子被国家垄断。随着之后出现的纸币贬值问题,“钱荒”金融风险也随之产生。南宋政府为了维持会子信用,防止会子贬值,收缩其流通额、维持其价格,采取了称提之术和钱会中半两个办法。所谓称提,是用茶盐钞引、度牒、实物和金属货币兑换和回笼多余的纸币;与“称提之术”配合的“钱会中半”购买茶引、盐引等票据的时候强制规定使用一部分铜钱,以限制铜钱的私藏,刺激铜钱的流通,保证政府铜钱的收入。

总之,两宋的纸币制度由官办取代起初的私办,解决了商品贸易中货币量不足的问题,也带来了诸如铜钱沉淀的新问题,推动政府进行纸币制度创新。

(二)金朝

辽金西夏时期,宋朝铸造的钱币为宋、辽、夏、金共用,各朝政权使用同一货币体系,在这些更迭的少数民族政权中,只有金朝有着相对独立完善的纸币制度,是对中国古代纸币制度的创新与发展。交钞,最初是用于异地支付,方便从事长途贸易的商旅使用。作为一种有价证券,交钞这一票据交易费用低廉、储备金比例要求较低、普遍接受和信用高,[4]金朝停铸铜币,与废除交钞分界,赋予交钞国家法定纸币的地位。金朝政府还将交钞用于财政收支,使交钞的使用范围扩大到了商人、军队和农民,赋予交钞强制的法定流通力。除此之外,金朝还改革交钞兑换制度。金政府学习宋朝的“称提之术”,创新性地使用了大、小钞兑易法,设置了政府回易务,用绵绢回收交钞;为了便捷交钞的流通,“又更造一百例小钞,并许官库易钱”,规定大小钞的兑换比例,确保交钞的价值稳定和流通。

金朝在货币制度的贡献,主要在于政府减少铜钱,解决了“铜纸之争”的问题,由此带来的纸币信用问题,使得政府采取财政收支强制用钞、改革交钞兑换制度等措施,推动古代国家信用纸币制度在元朝得到进一步的改革。

(三)元朝

忽必烈完成中国的统一,建立元朝,其纸币制度也到达我国古代国家信用纸币制度的顶峰,代表了古代国家信用纸币制度的成熟阶段的最高水平。

元代是中国古代第一个以统一的纸币作为基本货币制度的朝代。忽必烈一统中国,为了实现高度集权,忽必烈于公元1260年(元世祖中统元年)发行中统元宝交钞,简称“中统钞”,并实行了币制改革,增加纸币发行额,以收兑江南的纸币关子和会子;将中统钞板改成铜板,合并了宝钞和交钞。积极采纳大臣叶李的钞币主张,命令尚书省颁行了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不兑换纸币制度。

(四)明朝

明朝建国之后,确立大明宝钞制度,开印大明宝钞,此时钱钞兼用,禁止金银或其他商品作为货币。明政府设立宝钞提举司,令中书省印造大明宝钞。后为了推行宝钞的使用,明政府改变了钱钞并用的制度,下令禁用铜钱,但由于钞法行使不力、政府印钞过量,宝钞大量贬值,民间仍以金银铜交易,宝钞的流通范围日益缩小。

四、小结

纸币的诞生方便商品交换,促进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但之后走向衰落,关键在于封建制度。封建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小农经济及宗法制占据着几千年的统治地位,商品经济难以充分发展。我国古代国家纸币的发行准备财产归属权不明确,“四海之内,莫非皇土”,纸币一旦贬值,承担损失的则是百姓,导致发行的责任和权力具有不对等性。

 

参考文献:

[1]  (宋)范成大,吴船录[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2]  (宋)刘敞,公是集,卷52,先考 益州府君行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

[3]  (元)脱脱,金史,卷 48,食货 3[M],北京:中华书局,1975.

[4]  戴建兵.试论中国古代纸币[M].河北财经学院学报,1991,(4).

[5]  李剑农.元明经济史稿[M].北京:三联书店,1957.

[6]  彭信威.中国货币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

[7]  吴筹中.中国纸币研究[M].上海:上海古迹出版社,1998.

[8]  叶世昌.中国古近代金融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9]  张家骧.中国货币思想史[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