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说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成立

 蔓萝花 2024-03-03 发布于安徽

       抗战结束的时候,中国国民党党内的革命派别已经着手建立政治组织,强化反蒋的力量。1945年10月28日,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第一次全体大会在重庆上清寺“特园”举行,谭平山主持会议。大会通过了《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政治主张》、《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大会决议案》和《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临时组织总章》,选举谭平山、陈铭枢、杨杰、朱蕴山、王昆仑、郭春涛、许宝驹、于振瀛、何公敢、甘祠森、柳亚子、马寅初、邓初民、余心清、高崇民、阎宝航、李世璋17人组成中央临时干事会。会上通过接受三民主义,主张中国国民党应即自动结束党治,建立举国一致的民主联合政府,并要求赋予国内一切民主党派合法平等地位。

       1946年3月12日和4月14日,广州国民党人士两度举行会议,正式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后改名为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简称“民促”)。会议推举李济深为民促中央主席,李济深、蔡廷锴、李章达、张文、秦元邦、陈此生、谭冬青、司马文森、叶少泉、余勉群为常务理事。会议发表的《中国民主促进会成立宣言》宣布,“民促”忠诚于孙中山的革命三民主义,以“民有、民治、民享”为最高准则;反对蒋介石的内战和独裁政策,要求国民党根据孙中山“天下为公”精神,自动结束党治,建立联合政府。会后“民促”立即在广州等地开展反蒋活动,并出版《现代》月刊,积极进行反蒋宣传。1946年5月18日,“民促”港九总支部在成立时发表宣言,主张召集民主会议,解决国是,成立联合政府,还政于民。

       后来,在国民党的压迫下,《现代》月刊被封,蔡廷锴、李章达被迫离广州,“民促”总部也不得不迁往香港。1947年3月19日,李济深在香港发表《对时局意见》,指责国民党“被独裁专制气氛所笼罩”,“革命精神,完全丧失,由为民服务,一变而为奴役人民”,蒋介石也已成为“反动派之领袖”。他还提出挽救时局的七点意见。李济深的意见得到了“民联”的响应,但他却因批评蒋介石而被国民党中央以“背叛党国”的罪名开除党籍。

       1947年5月以后,中国内战的形势发生巨大变化,人民解放军逐步粉碎国民党中央军的重点进攻,由战略防御开始转向战略反攻。两个月后,国民政府颁布《戡平共匪叛乱总动员令》,加紧对中共和民主党派的打压。8月,国民党中央训令各级地方组织,一经发现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促进会及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的中下层分子有反政府言行,一律格杀勿论。

       早在1946年秋,“民联”中央就派萧隽英、冯伯恒到香港,向李济深、蔡廷锴表达了民联中央对加强国民党民主派统一行动的意见;同时协商“民联”和“民促”尽量先统一的问题。虽然在统一后的名称问题上未能取得一致意见,但经双方协商,成立了“民联”、“民促”南方联合执行部,以李济深为主席,萧隽英为秘书长。

       1947年3月,李济深为国民党民主派联合事召集“民促”、“民联”在港的高级干部,共商民主派联合问题。会议做出决定:第一,民主促进会与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仍各维持原有组织,分头从事活动。唯两会应合组—联席会议,即南方联合执行部,由双方推举李济深为执行部主席,何香凝、蔡廷锴、李民欣、李朗如、黄精一、萧隽英、陈树渠、李杜、方应霖、陈此生10人为委员,萧隽英兼秘书长,每半月开会一次。第二,反对内战,依据政协决议,实行民主政治,发动对美国宣传,促其停止以物资接济蒋介石政府,响应中共各项言论及主张,策动民众团体,反对蒋介石政府各项反动政策。第三,派李杜赴东北各省活动,派黄理存赴台湾推进民运工作,组织支部。第四,设法与司徒美堂在港台办渔业公司,以获经济收入。第五,向海外发展,吸收华侨以支持,组织国外总支部。全部计划由李济深在香港总负责。4月27日,冯玉祥自美国致信李济深响应其号召,并认为联合之事应尽快进行。他在信中赞扬李济深、何香凝等反蒋立场,希望与李济深等联合反蒋。

       1947年5月4日,李济深邀集何香凝、彭泽民、李章达、陈其瑗、朱学范、陈此生、邓初民等人在家中聚会,讨论成立联合组织的问题。到会者一致赞成团结国民党内一切爱国民主力量,建立革命组织与中共合作,推翻蒋政府,并希望尽快将这个组织建立起来。

       同年秋天,李济深和何香凝联名写信邀请当时在上海的谭平山、柳亚子、郭春涛、陈铭枢等人来港共同筹策。柳亚子应邀到香港,带来了“民联”中央关于成立国民党民主派联合组织的意见。于是,从10月开始,由李济深、何香凝、柳亚子、蔡廷锴等人组成中国国民党民主派联合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公推李济深和何香凝为筹委会召集人,柳亚子为秘书长。谭平山、陈铭枢到港后也参加了筹委会。

       关于联合组织的名称,柳亚子带来上海方面的意见,提议叫“国民党民主派同盟”。冯玉祥来信表示赞同采用“同盟”这个名称,宋庆龄则建议可以考虑“革命委员会”。最后何香凝总合各方,倡议新的组织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经过反复讨论,最后大家一致同意采用“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名称(简称“民革”)。

       1947年11月12日至1948年1月1日,中国国民党民主派第一次联合代表大会在香港举行。出席代表110余人,推举宋庆龄、李济深、何香凝、冯玉祥等20人为主席团成员。宋庆龄为总主席,李济深为副总主席,何香凝为大会主席团主席。因宋庆龄未到会,实际由李济深主持大会。李济深在开幕词中,简要介绍了国民党民主派联合的经过及政治主张,并指出“我们在孙中山诞辰日召开这次大会,就是象征着中国国民党的再生”。何香凝也在会上发表讲话,指出联合大会的宗旨是“要实现真正的三民主义”,“实行三大政策”,要“真心实意地为继承孙中山先生未竟之志而努力”。

       1948年1月1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坚尼地道52号正式举行成立大会。大会选举中央执行委员54人、候补执行委员17人,选举李济深、何香凝、冯玉祥、谭平山、蔡廷锴、陈其瑗、陈劭先、王葆真、朱蕴山、何公敢、张文、郭春涛、朱学范、邓初民、李章达、李民欣16人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柳亚子、李锡九、陈汝棠、冯裕万等18人为中央监察委员和中央候补监察委员。大会推举宋庆龄为“民革”名誉主席,李济深为“民革”中央主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