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唐诗26:李白3首送别诗词,一首最风流,一首为五律正宗,还一阙写伤别最悲雄

 读读镇 2024-03-03 发布于广东

本文插图:来源于网络(图文无关)

李白一生壮游河山,常常说走就走。加上豪侠个性,自然结交天下友人无数,因而李白的送别诗不少。有时友人送李白,有时李白送友人,迎来送往,不亦乐乎。即便在流放夜郎的行程途中,李白也是一路好友招待,停停走走,朝聚夕别,直到白帝城得到赦免消息,一时轻舟飞渡,也惹得“两岸猿声啼不住”地欢送。

说到送别诗,大家最为熟悉的莫过于李白的《送友人》,在浮云落日之下,依依惜别地“挥手自兹去”,青山北郭都留在身后了,唯闻“萧萧班马鸣”的声声长嘶。

还有耳熟能详的《赠汪伦》,“忽闻岸上踏歌声”的李白,看到汪伦领着一众乡亲送别,夸张的想象直接把桃花潭说成深千尺,以言表内心的感动。

黄鹤楼送孟浩然,李白久久伫立,直望到“孤帆远影碧空去”;在《江夏别宋之悌》,李白与友人宋之悌(宋之问弟弟)作别长江边,留下佳句“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在齐鲁与杜甫结伴同游,虽情同手足共被而眠,但终归一别,“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不同人生阶段的送别诗,自然流露不同的人生况味,以下,选了三首代表性的送别诗词,来读读其中的送别故事。

压酒送别最风流
01

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这是李白24岁仗剑去国的第一次出游。李白告别巴山蜀地,“莫谓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地《别匡山》,这是他离开巴蜀对故乡的第一次告别。自此,李白过荆门、出三峡、游江陵(荆州),沿着长江杨帆东去,沿途还在衡山结识了道教大师司马承祯,也因司马承祯的高度赞许,他写下了一篇名赋《大鹏赋》。随后,登黄鹤楼、游庐山,在过了“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天门山后,终于到了六朝古都的金陵。

在繁华的金陵,李白豪掷千金,出入画舫酒肆、结交各路好友,才华横溢,风流倜傥,一时风光无两,就连秦淮河上,唱的都是李白的《杨叛儿》《长干行》等歌词,吸粉无数。

也就是在金陵和后来的扬州,李白花光了所带的三十万两银。如此豪奢,正是他“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写照。当然,这是后话,在离开金陵的时候,李白着实地享受着吴姬劝酒的盛情和“金陵子弟来相送”的喧闹排场。

风吹柳花满店香,那是春光骀荡、酒香醉人,也是青年李白意气风发中看到的春日丽景和眼中世界。欲行不行的李白,跟辞行的金陵子弟们都开怀痛饮地各尽杯中酒,全然不会有“欲饮琵琶马上催”的紧迫催促。最后两句把东流水和朋友情谊相较长短,与桃花潭水和汪伦之情比深浅,可谓异曲同工,同出一辙。

五律送别最正宗
02

送友人入蜀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这首诗是李白供奉翰林时送别友人所作。朋友入蜀求仕途前程,李白劝勉“不必问君平”,君平,是指西汉道家学者严君平,曾在成都卖卜(卜卦)为生,知名的辞赋家杨雄是他的弟子。杜甫在《清明·其一》中,也曾用典严君平“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

李白劝说朋友“升沉应已定”,大意是说仕途升沉已有命定,不必再去问卜严君平,可看出李白内心无奈与落寞。彼时虽然得到唐玄宗的赏识供奉翰林,但除了应召作些诗赋,并无辅弼皇上匡国济世的机会,因而心生退意。如此心境之下,既是劝勉友人,也不乏自我宽慰。

这首五律妙在颔联和颈联的工整对仗,用词殊为精到,因而被誉为“五律正宗”。山之险绝,直逼人面而起;云之诡谲,傍马而生,颔联的“起”和“生”对仗,精妙地写尽蜀道高险。颈联笔锋一转,蜀山绮丽又扑面而来,一“笼”见栈道旁芳树葱郁,一“绕”显蜀城边春水灵动,李白或是在说,如此险绝秀丽蜀地,可赏,但不可攀,转而以尾联劝勉友人放下。

首联写实说蜀道难,颔联承首联说其高险,颈联转而言秀丽,继而过渡到尾联讲劝勉,正如《蜀道难》所述一般,说完“畏途巉岩不可攀”,李白就自劝“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只不过,劝完了自己劝完了朋友,李白还是不舍追求,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光,还扛着红缨长矛,奔赴人生的战场。

灞陵伤别最悲雄
03

读李白,读的多是诗,而诗仙填起词来也非常厉害。一出手,就成了“百代词曲之祖”。不过,词写的不是李白本人的送别,只是提及她人的“伤别”,只是用了送别的代名词“柳色”和“灞陵”,但李白词中之“伤别”实在太动人心魄,从伤别写到悲雄的历史感,选读时实在爱不释手,欲罢不能。

忆秦娥·箫声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有人说这非李白之作。但其语言之妙、其气魄之雄,其韵律顿挫、其意境之高,确是诗仙气象。上阕写的是秦娥伤感思念,年年柳色,灞凌伤别。下阙转而气象大开,气魄雄浑,如此跌宕以清秋节转笔,以咸阳古道过渡,词之意境升华也宛如“音尘绝”般大音稀声,个人伤逝悄然无声就融入于秦汉的遗迹意象之中,至此已经是现实的观照和历史的反思了,也是怀古抚今盛衰交替的思虑和感喟。西风残照,那不就是对大唐由盛而衰的担忧吗?

残阳下,我们似乎看到李白茕茕独立的背影。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不啻为李白对残阳和衰败历史的送别,他希望那些令人忧虑的现实颓败,都沉寂于,汉家陵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