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篇看透张仲景之“三阴下利”《伤寒论》“三阴病”背后之生理,太阴

 小枫林舍 2024-03-03 发布于福建
一篇看透张仲景之“三阴下利”

《伤寒论》“三阴病”背后之生理,
太阴升清降浊,
少阴赖阳传阴,
厥阴藏阴生阳。

若一环有损
则三阴病生。

其最常见之征,即是下利。
堪称《伤寒论》三阴篇之第一征兆。

仲景于“下利”所述,
概,如下:

1)从脉况肢温,看阴阳合和。

太阴下利,脉浮缓,手足温,
虽暴烦下利,必自止。

少阴下利,脉紧转缓,手足温,
里烦下利,必自愈。

厥阴下利,脉沉迟,面赤身微热,
必郁冒,汗出而解。

2)从口渴与否,看阴之分布。

下利,口渴与否。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
脏有寒,服四逆辈。

自利而渴,属少阴。
心烦,但欲寐,虚故。

下利,欲饮水,厥阴。
有热故,白头翁汤。

3)从烦与燥,看阳之状况。

少阴病,利不止,厥逆无脉
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

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
为虚烦也,宜栀子豉汤。

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
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若燥,甚至谵语,
是阴阳将绝,预后不佳。

少阴病,自利,复烦躁不得卧眠,死。
少阴病,吐利,烦躁,四逆者,死。


4)从腹痛,看阴阳顺接。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
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少阴腹痛,下利,恶寒,小便不利,
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里寒外热,下利清谷,四肢厥逆,反面赤。腹痛。通脉四逆汤。

四逆,腹痛,泄利下重,
四逆散。

心下痛,口干,下利清水,
急下,大承气汤。

腹内拒急,四肢冷痛,恶寒
四逆汤。


由上可见,
病之所生,皆在阴阳。

善诊者,察色按脉,
先别阴阳。

我看《伤寒论》一文,
通篇皆是“阴阳”。






含生
癸卯腊月初七
大明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