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颜异的悲剧:当温和的批评被消灭,沉默就会变得别有用心

 文史砖家 2024-03-04 发布于广东

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大司农颜异被判处死刑,而当满朝文武得知他的罪状后,在震惊错愕的同时无不感到恐惧。

其实,百官对颜异之死本不应该有如此大的反应,毕竟汉武帝以专横独断、刻薄寡恩著称,在他手底下做事的风险系数极高,稍有不慎便会掉脑袋。以权力最大、地位最尊崇的丞相为例,汉武帝在位54年间,曾更换过13位丞相,其中因罪被杀或被逼自杀者有7人,比率超过50%。连百官之首的丞相都没有安全感,其他官员的遭遇可想而知。

汉武帝画像

不过,在颜异之前,死于非命的官员都有明确的罪状,或贪污受贿,或办事不力,或有谋逆的嫌疑,或因言致罪,总之都被抓到了“现行”。然而,颜异却是个例外,因为他并没有贪污渎职,没有发表过跟皇帝相反的意见,更没有参加过阴谋推翻皇帝的计划。他之所以被处死,只不过是对汉武帝的政策表示沉默,而没有公然大唱赞歌

事情的起因,源于汉武帝推出一项饱受争议的搜刮政策,即“白金三品”。

熟悉汉朝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汉武帝在位54年间(前141-前87年),利用父祖留下的雄厚“家底”进行大规模军事扩张,使汉朝的版图得到极大地扩充。然而,在一系列“丰功伟绩”的背后,则是极其惨重的代价,沦为战争“炮灰”的民众难以计数,再加上天灾人祸造成的减员,等到汉武帝统治的晚年,帝国人口数已经减半,许多地方更是十室九空。

跟人口锐减相伴随的,是极其糟糕的财政状况,直白一点讲,就是极度缺钱。为解决财政危机、筹集战争经费、维持帝国正常运作,外加满足个人的享受,汉武帝能做的,只能是加强对民众的搜刮。汉武帝搜刮政策的对象不分贫富,中产阶层受害最深,就连只求温饱的农民亦不能幸免。当然,汉武帝也没有放过贵族阶层,而“白金三品”无疑就是他发明的“割韭利器”。

所谓“白金三品”,是汉武帝在元狩四年(前119年)发行的银锡合金货币,分为圆形龙币、方形马币、椭形龟币三种。其中,圆形龙币又名白选、白馔,重8两,价值3000文五铢钱;方形马币,重6两,价值500文五铢钱;椭形龟币,重4两,价值300文五铢钱。

“白金三品”

从面值上看,“白金三品”属于高级货币,价值几乎等同于黄金。然而,由于“白金三品”在铸造过程中以次充好,掺杂了大量的廉价原料-锡,所以实际价值非常低。以价值最高的龙币为例,其实际价值不到100文五铢钱,至于马币、龟币的实际价值更是惨不忍睹,都属于名副其实的“恶钱”。

如果依照经济规律,质料低劣的“白金三品”根本不会得到市场的认可,完全没有流通的可能。然而,汉武帝只是将“白金三品”作为汲取的工具,以最小的代价榨取极限财富才是他的初衷,而至高皇权则是保障其流通的原动力。因此,汉武帝在发行“白金三品”后,强制要求诸侯到长安朝觐时都要购买,从而榨取到大量的真金白银,狠狠地敲了贵族阶层的一笔“竹杠”。

汉武帝虽然通过敲诈勒索贵族阶层充实了腰包,但这种无异于明抢的做法毕竟太过下作,实在有损朝廷的颜面。因此,在正式推行“白金三品”之前,大司农颜异便提出温和的批评意见-“今王侯朝贺以苍璧,直数千,而其皮荐反四十万,本末不相称”[1]。意思是说,王侯朝贺以白玉为礼品,价值不过数千钱,而放置礼品的皮币却价值40万钱,实在不合常理。

大司农负责征收田租、各种赋税,同时经营盐、铁、酒的制作专卖,从事均输、平准等商业活动,并且管理漕运和调拨物资,负责官吏的俸禄、军政费用等财政开支。汉武帝把颜异安排在如此重要的岗位上,可见对他相当器重。不过,汉武帝用人的原则是“绝对服从”,臣下对他的政策只能无条件支持、讴歌赞美,决不能有半点儿主见。因此,颜异的批评意见尽管很温和,但依然令皇帝深感不快。

颜异质疑推行“白金三品”的合理性,遭到汉武帝猜忌  

颜异质疑推行“白金三品”的合理性,无疑跟皇帝的用人原则相抵触,肯定不会有“好果子”吃。果然,在察觉皇帝对颜异不满意后,御史大夫张汤迅疾开始搜罗同僚的“黑材料”,务必要将他置于死地。

张汤在正史当中被列入《酷吏传》,其历史形象有多糟糕可想而知。在太史公的笔下,张汤是一个专看汉武帝的脸色行事的奸佞之徒,“即上意所欲罪,予监史深祸者;即上意所欲释,与监史轻平者” [2],制造了大量的冤假错案,使得“百姓骚动,不安其生,咸指怨汤” [3]。颜异既然落在他手里,便只能是死路一条。

在太史公的笔下,张汤是一个专看汉武帝的脸色行事的奸佞之徒  

果然,在张汤的努力下,不久便有人告发颜异,称他某次会客时,客人谈论朝廷新近颁布的政令有不合适的地方,应该做出必要修订,但颜异听后却沉默不语,只是微动嘴唇而已。张汤得到情报后如获至宝,立即向汉武帝上奏道:“颜异身为九卿,听到他人评论法令有不适当之处,不向朝廷进言而是进行腹诽,如此大逆不道,应判处死刑!”

所谓的“腹诽”,又称“心谤”,意思是嘴上对某人某事不公开发表任何意见,但心里却认为不对,属于典型的“思想犯罪”。按照常理来讲,定罪量刑的前提是某人有真实的行为过错,如果仅仅是没有说出口的“思想罪”,不应该作为判刑的依据。然而,汉武帝居然采纳张汤的建议,以“腹诽”的罪名,在元狩六年(前117年)将颜异处以死刑

颜异的悲惨结局,正印证了柏拉图那句名言-“当温和的批评被消灭,沉默就会变得别有用心。”

颜异之死让百官震悚

颜异因“腹诽”被处死一事,无异于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张汤之流为了讨好汉武帝,频频借助这项罪名来打击政敌,一时间搞得朝廷内外人心惟危。为了保住官位和性命,朝臣们纷纷学会看皇帝的脸色行事、谄谀逢迎的本领,使得汉朝的官场生态变得愈发恶劣。而政治的败坏又污染、腐蚀社会各个层面,使得汉朝无可遏制地衰败下去。

上与张汤既造白鹿皮币,问异。异曰“今王侯朝贺以苍璧,直数千,而其皮荐反四十万,本末不相称”。天子不说。张汤又与异有却,及有人告异以它议,事下张汤治异。异与客语,客语初令下有不便者,异不应,微反唇。汤奏当异九卿见令不便,不入言而腹诽,论死。自是之后,有腹诽之法比,而公卿大夫多谄谀取容矣。[4]

最后说句题外话。张汤虽然死心蹋地地替汉武帝诛除异己,最终却落得被政敌朱买臣、李文诬陷而自杀的结局,也算是恶有恶报了。

注释:

[1] 、[4]见《史记·平准书第八》。

[2]、[3]见《史记·酷吏列传》。

参考书目

1. [西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版。

2. [东汉]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99年版。

3.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2015年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