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缪钺:杜甫如何改诗

 你好122 2024-03-05 发布于江西
缪钺:杜甫如何改诗

有人问:杜甫说“新诗改罢自长吟”,可见他作诗是经常修改的。杜甫改诗的具体例证,是否可以举出一两个来,使我们对于杜诗琢磨锤炼的功夫有更深的了解呢?这是一个不易答复的问题。

宋朝人喜欢作诗话、笔记,所以关于宋代著名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修改诗文的故事,都有所记载,但是唐代情况不同。唐朝人既不作诗话,而笔记、杂史中也不大记载关于修改诗文的故事,虽然也偶有一两件流传下来,譬如贾岛的“僧推月下门”或“僧敲月下门”句中“推”“敲”二字的斟酌;王贞白的《御沟水》诗“此波涵圣泽”句,经僧贯休的指点,改“波”为“中”;僧齐己《早梅》诗中原作“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改作“昨夜一枝开”。但是这种记载是很少的。

至于杜甫,他自己的文章中既没有叙述过改诗的故事,而据我所读过的其他唐人书中,也没有提到过,所以杜甫改诗的具体例证似乎找不出来。但是我们也无妨找一个旁证,作一些推测的说明。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四“杜诗字不同”条:顾陶所编杜诗,有题云《倦秋夜》,而今本止云《倦夜》,内一联云:“飞萤自照水,宿鸟竞相呼。”今本乃云:“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虽一字不同,便觉语胜于前。

顾陶是晚唐时人,武宗会昌四年(844年)进士,宣宗大中时官校书郎,他曾编辑《唐诗类选》,其书已佚;在南宋初,此书大概还存在,所以吴曾见到过它。杜甫《倦夜》这首诗中的一联,顾陶所编杜诗作“飞萤自照水,宿鸟竞相呼”。而吴曾当时的杜诗刊本则作“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两个本子为什么不同呢?我推测可能是这种缘故:

唐时尚无雕板刊印诗文集之事,都是互相传抄。杜甫作诗经常修改,因此传抄的稿子有所不同;顾陶所根据的大概是《倦夜》诗的初稿,至于这首诗的改稿,可能顾陶那时没有见到,宋人刊印杜甫诗时,又搜集到改稿,觉得改稿好,据以刊印,即是吴曾所谓“今本”了。假设我这个推测不错,这就可以作为杜甫改诗的一个例证。现在我们比较一下,这两联诗句内容所要写的景物完全一样,但是写法不同,因此大有优劣之分。初稿“飞萤自照水,宿鸟竞相呼”是一种平铺直叙的句法,景象也不生动。改稿便不同了,第一句先说“暗飞”,然后点出“萤”字,再补说“自照”;第二句也是一样,先说“水宿”,然后点出“鸟”字,再补说“相呼”。一句中作三层转换,如同写字的一波三折,读起来劲折有力,精练有味,所写的景象也生动多了。

这一联两句共十个字,改稿与初稿中有九个字是相同的,只是配合的方法不同,便有优劣之分。杜甫作诗,善于将平常语词加以新的配合,有点铁成金之妙。譬如“白露”“明月”,都是极平常的语词,而杜甫《月夜忆舍弟》诗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两句,将“白露”与“明月”都拆开运用,不但新颖,而且正写出乱离远客秋日思乡的凄怆情怀;又如“睡著”“天明”也是很平常的语词,而杜甫《客夜》诗中“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两句,也是将“睡著”“天明”拆开来用,就显得情思深折。就这些情况推论起来,“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深合杜甫平日作诗遣词造句的方法,而“飞萤自照水,宿鸟竞相呼”则太平直了。作诗造句贵婉折而忌平直,贵含蓄而忌浅露,杜甫诗中这方面的艺术技巧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