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小众胡同city walk路线——东直门北小街

 颐源书屋 2024-03-05 发布于北京

原标题《细数东直门北小街里的胡同》

北京的胡同形成于元朝,最多时有6000多条。据北京史学研究会的胡同研究专家尔泗先生所著《北京胡同丛谈》考证,北京城里的胡同还保持元代风貌的,只有东四以北至北新桥、东直门内大街的十几条胡同了。

图片

手帕胡同和羊管胡同

先说说小街东侧,南边头—条胡同是手帕胡同,因其方方正正,胡同走势像—块手帕,明朝起就称手帕胡同。

羊管胡同是我家曾经住过的地方,这是京城东北角的一条老胡同,曾称杨二官胡同、羊管儿胡同,清朝宣统时的地图上就叫羊管胡同了。“羊管”原为“羊馆”,是羊进京暂时等待买主的场所。有资料说,羊管胡同曾经住过大明王朝皇帝朱元璋的后代、清朝最后一个被封为“延恩侯”的朱煜勋,还是著名作家萧乾出生的地方。然而,无论是朱煜勋的宅院还是萧乾的住宅,资料中都没有给出具体的位置,现在再想去考证这些旧踪遗迹亦是不可能的了。羊管胡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两处,一个是南馆,就是胡同中间的俄罗斯东正教堂南大院,后来改建为南馆公园。另—个就是我家居住的25号前院极乐庵,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尼姑庵,当地人称它为大庙。

羊管胡同西端北侧有—条小胡同,胡同有三个口,一个口在北小街上,另两个口都在羊管胡同,也许因其形状酷似口袋而得名口袋胡同。胡同很短,大概只有三四户人家,我家的旁门也在这条胡同里,后并入羊管胡同。羊管胡同曾以东内北中街为界划分为东、西羊管胡同,现在西羊管胡同还在。

针线胡同

走过口袋胡同便是针线胡同,曾称针匠胡同、针鼻胡同。这个名字还有—段传说,在500年前的明代嘉靖年间,有一位来自扬州的宋姓裁缝在此开了一家店铺。那时人们的衣服全靠手工缝制,裁缝被称作“针匠”,即做针线活的匠人,裁缝铺也被称针匠铺或针线铺。宋针匠的裁缝技艺极为精湛,远近闻名,甚至连王府里的人也来他的铺子里做活儿,久而久之,“针匠”也就成了这条小巷的名称,后来又改作“针线”。

针线胡同里有明代所建通教寺,是北京市现存的唯—的尼僧寺庙,据说以其成律清严在东南亚地区享有盛名。它最早为明代一太监创建,清代改建为尼寺,更名为“通教禅林”。1942年,两位福建籍比丘尼开慧和胜雨对该寺进行了扩建,募集资金改造了大殿,兴建了南北楼、念佛堂、五观堂、大寮等建筑,并把山门改为坐西朝东,还将庙更名为“通教寺”,并有“当代第一比丘尼”隆莲法师在此诵经授课,使这座寺院成为知名的道场。

通教寺的大雄宝殿内藏有《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画像》,寺内还有碑刻两块,珍藏日本《大正藏》一部。“文革”时期通教寺曾经成为北新桥派出所的驻地。1983年,通教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除此之外,南馆公园的西门也在这条胡同里。针线胡同东侧就是俄罗斯东正教教堂,后成为苏联驻华大使馆,现在则为俄罗斯驻华大使馆。胡同东西走向很短,东端北折,现在沿通教寺东侧和南侧的胡同道路还在,只是已经没有其他住宅,针线胡同的名称已不存在。

马道胡同、案板章胡同和真武庙胡同

在北小街和南北向针线胡同之间有三条小胡同相连。

—条是马道胡同,很窄、很短,胡同口有个门洞,不注意看,还以为是没有关大门的—户人家,可能由于只能让—匹马通过而得名。

另—条是案板章胡同,从字面上看,都会以为胡同里有户姓章的做案板的人家而得名,其实不然,这条胡同清时称昂邦章京胡同。昂邦,清代官名,满语“大臣”“大官”的意思。章京,清代军职的官名,昂邦章京就等同于总兵。由此说来昂邦章京胡同是因胡同内住有昂邦章京而获名。1947年胡同名被称为案板章,—直延续下来。

还有一条叫真武庙胡同,据说胡同里曾有座道教庙宇叫真武庙,1960年代改称针线二巷,我的岳父母家就住在那里。

图片

十根旗杆胡同和北官厅胡同

北小街东侧最北头是十根旗杆胡同和北官厅胡同。

十根旗杆胡同得名最晚也在清初,据说可能与胡同内的履亲王府有关,履亲王府是沿用明代的府库建筑改建的,清初为襄敏贝子务达海的府邸。康乾时,正在兴盛时期的王府前面的旗杆加上旁边真武庙的旗杆,多达十根,于是,人们便称所在胡同为十根旗杆胡同。到咸丰时,王府被烧毁,地名留了下来。也有人认为,清代东内北小街里的胡同均为镶黄旗汉军的驻地,军营四周遍竖旗杆,以示军营重地,因而被称为十根旗杆。1960年代改称旗杆胡同。

北官厅胡同东边是俄东正派在京修建的圣尼古拉教堂,俗称“北馆”,胡同名中的“官”字实际上是由“馆”字演变而来。胡同中曾建有十层公社居民大楼,不远有北官厅中学,后为196中。

草厂胡同

再说说北小街西侧,从南往北数头一条胡同是草厂胡同,因清朝时此地为军马草料厂而得名,1965年将骆驼脖并入,改称草园胡同。当年草园胡同里住着仇鳌老人,他曾是毛泽东在湖南第—师范学习时的老师,1921年还帮助毛泽东等在长沙创办自修大学,1949年参与领导了长沙起义,为和平解放长沙作出了贡献。仇鳌的最小孙子仇君印是我小学同学,因而我曾进入仇宅,那是—栋小花园式的平房建筑,我们在院中玩耍,但不敢大声喧哗,怕影响仇爷爷休息。草园胡同里还坐落着北新桥街道办事处,当时的知青办统揽回城知青的工作安排,我和妻子没少往那里跑。

王大人胡同

草厂胡同北边是王大人胡同,因为明朝末年司礼秉笔太监王承恩的宅邸就在胡同里而得名。在大明朝最后时刻,王承恩始终陪伴着崇祯皇帝。崇祯在景山歪脖子树自缢后,王承恩也紧跟着“殉节”。清朝入主中原之后,对王承恩此举大加褒奖,不但在崇祯帝的思陵旁为他修墓立碑,还将其事迹写入了《明史》。王承恩生前的府邸,在清代则摇身一变,成为“理郡王府”。胡同与北小街连接的东段清朝宣统时曾称赵公府,民国三十六年时统称王大人胡同。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华侨事务委员会的办公机构和家属宿舍就在曾经的理郡王府里落户。胡同中的王大人胡同小学是当年的—所名校。1965年将八仙巷并入改称北新桥三条,其东口现在是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

图片

北煤铺胡同、后永康胡同和炮局胡同

北煤铺胡同因其东口曾有一煤铺而得名,1965年改称北利民胡同,胡同不长,只有100多米。紧邻北煤铺胡同的是后永康胡同。

跨过后永康胡同是炮局胡同。老北京把做什么物件的地方叫局,炮局胡同是清乾隆年间东四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制造大炮的地方,便称为炮局。后来,大炮不在这里做了,原址成为大炮、军械及废炮的储存仓库。清朝末年,改为监狱就叫炮局监狱。这炮局监狱—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初期,长达近两百年。这里四面是高墙电网,还有七个炮楼,看上去阴森森的。在20世纪30年代,炮局监狱被改名为北平陆军监狱,成了国民党专门关押和折磨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魔窟”。1934年冬天,著名爱国将领吉鸿昌就被迫害死于狱中。在国民党后,炮局监狱又成为了日本华北最高军事机关多田部队军法部的监狱,在这里最多时曾一次性关押了3000多人,被害的抗日志士不计其数。国民党统治时期,安子文、薄一波等人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也是先关押在此地。新中国成立后,炮局监狱被北京市公安局接管,改为拘留所,后来是劳改局,再后来是北京公安局公交分局,早就不是监狱了。1950年妻子家曾经住在监狱的对门,现在还能找到当年的大门。

椿树头条、二条和青龙胡同

椿树胡同是北小街西侧南北向的一条胡同,可能因胡同中曾有椿树而得名,椿树胡同东侧有两条小胡同与北小街相连,分别称为椿树头条和椿树二条。1965年椿树胡同改称育树胡同,这两条小胡同也就相应改为育树头条和育树二条。

小街西侧最北头是青龙胡同,可能是由于其东部曾有座青龙庵而得名,青龙庵修建于元代,供奉着东方之神青龙,现在成为文化创新一条街,胡同1号便是歌华大厦。

21世纪初,东内北小街东侧的平房全部被拆除,变成—片高楼大厦,胡同也随之消失,只剩下西羊管胡同、针线胡同、旗杆胡同和北官厅胡同,但已是支离破碎,看不出原来的面貌了。庆幸的事,从此京城二环内的拆迁被叫停,北小街西侧的胡同被保留下来,向人们诉说着当年的历史。


 END 


作者✎俞万林
签发✎田鹏

终审✎张颐雯        审核✎马捷

刊物编辑✎宋冰华   推文编辑✎张子乐

图片

图片

北京人独有的“甜蜜”记忆


图片
新刊丨女性力量
图片
↓点击下图,一键下单《北京纪事》3月刊

图片

图片

邀您共读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