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治疗顽固性急性心衰、重症肺炎、脓毒血症案,终见曙光,症状痊愈

 中医林佳明 2023-02-10 发布于广西

2023.02.10今天是我写日记的1601天

男性,45岁,因气喘,心悸1个月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心衰,重症肺炎,脓毒血症,经过西医强心、利尿、扩管、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后治疗症状缓解,但是依然反复气促,咳嗽,心悸,动则加剧,四肢逆冷,射血分数36%,无口干口苦,无口腔溃疡,无鼻塞流涕,睡眠正常,大便正常,舌胖大,齿痕舌,苔薄白,脉重微无力。

中医辨证:阳气虚衰,气虚下陷,阳虚水范,水饮凌心,肺气上逆。

拟方:破格救心汤,升陷汤,苓桂术甘汤。


蒸附片15g 先煮1小时,干姜 10g,酒萸肉 20g,党参 20g,龙骨 45g,牡蛎 45g,炙甘草 10g,茯苓 45g,白术 20g,桂枝 30g,磁石 30g,黄芪 30g,防风 6g,北柴胡 6g,陈皮 15g:中药7付,每天一剂,水煎,口服

10.14,药后心悸改善,无口干口苦,无口腔溃疡,无鼻塞流涕,无咳嗽、咳痰、胸闷、气促症状,可正常活动,饮食、睡眠正常,大便黏,1天1次,矢气多。舌红,苔薄白,脉沉细弦。2022-10-10,左房室增大,左室收缩功能减低,左室射血分数45%。

蒸附片 15g 先煮1小时,干姜 10g,酒萸肉 20g,党参 20g,龙骨 45g,牡蛎 45g,炙甘草 10g,茯苓 75g,白术 30g,桂枝 30g,磁石 30g,黄芪 30g,枳壳 15g,竹茹 15g,陈皮 15g:中药5付,每天一剂,水煎,口服。

11.14,上症,偶感心悸,发作数秒后症状消失,饮食、睡眠正常,大便正常,舌红,苔薄白,脉沉细

蒸附片 15g 先煮1小时,干姜 10g,酒萸肉 20g,党参 20g,龙骨 45g,牡蛎 45g,炙甘草 15g,茯苓 75g,白术 30g,桂枝 30g,磁石 30g,黄芪 30g,升麻 5g,北柴胡 5g,桔梗 10g:中药7付,每天一剂,带回自煎400,口服。

11.22,上症,偶有心悸,饮食、睡眠正常,大便正常,舌红,苔薄白,脉沉细。

蒸附片 15g 先煮1小时,干姜 15g,酒萸肉 20g,党参 20g,龙骨 45g,牡蛎 45g,炙甘草 15g,茯苓 75g,白术 30g,桂枝 30g,磁石 30g,黄芪 30g,升麻 5g,北柴胡 5g,桔梗 10g,陈皮 15g:中药5付,每天一剂,带回自煎400,口服

2023年2月9日,上症愈,已无明显心悸,纳寐佳,大便正常,舌红水润,苔薄白,脉沉细。复查结果连西医大夫都觉得吃惊,原来扩大的心房,已经恢复正常,各项指标都非常好,只是血脂偏高,患者特别的开心,继续调整血脂。

蒸附片 15g 先煮1小时,干姜 15g,酒萸肉 20g,党参 20g,甘草片 15g,茯苓 75g,白术 30g,桂枝 30g,黄芪 60g,升麻 5g,北柴胡 5g,桔梗 10g,陈皮 15g,仙鹤草 60g,净山楂 30g,麦芽 30g,红景天 15g:中药7付,每天一剂,带回自煎400,口服。

破格救心汤是李可老先生常用一首方,常在急性心衰,心脏衰竭方面用的很多,我在临床中,用在慢性病上也有独特的效果,让我受益匪浅。

从师父那里回来后,改良了破格救心汤的剂量,称之为小破格,对于临床中出现阳虚,脱证,汗多,水肿,心衰,低血压,晕厥,取得良好的效果。

蒸附子30g、干姜30g、炙甘草30-45g、人参/红参20g、山萸肉45g、生龙骨45g、生牡蛎45g、磁石30g、麝香0.2g

由于麝香比较贵,没有昏迷,意识障碍,心衰,急性卒中我一般都不用。

但这个药,我见识过它的厉害,醒神通窍的作用明显,另外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止痛效果,师父治疗一个直肠癌晚期疼痛,各种止痛药都不行,师父除了运用火针外,就是运用麝香在百会穴上外敷,自那以后就一直没有痛过,疗效让我深刻。

小破格救心汤,我用在一个老年大学的汗多上面,效果明显,阿姨就是出汗多,如洗,失眠,手脚逆冷,头晕,血压低,以前给她用过桂枝加附子汤,真武汤,改善不明显,刚好从师父那里进修回来后,阿姨就来找我,我就依据辨证给开了小破格,14剂,就解决了困扰她三年的问题,睡眠也好了,一直到现在,在老年大学上课,遇见他她,问之都没复发。

还用在心衰上,在急性心衰纠正后,把蒸附子的剂量就慢慢减下来了,用三十克,心衰控制的比较好,虽然没有彻底治愈,但维持的比较好,以前的扩心,总是反复住院,利尿,现在不用频繁的住院了。

临床中,小破格运用的比较广泛,依需要不断的总结,临证,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人吧。

心衰治疗总结:大补宗气是治疗慢性心衰的不弃之法心衰患者普遍存在气短、心悸,动则加重。

升陷汤(生黄芪18g,知母9g,柴胡4.5g,桔梗4.5g,升麻3g)为基本方。

临床运用技巧:

必加人参10-20g;

黄芪宜重用,多用50~60g;

升麻、柴胡宜轻,一般仅用3~5g;

知母苦寒,易伤阳气,一般去掉。

二是系下焦阳虚,不能蒸腾气化,津液不得上承所致,阴阳两虚,改用全真一气汤(制附子、人参、麦冬、五味子、熟地黄、白术、怀牛膝)。

或上方合用生脉散,加生姜皮、大腹皮、车前子、汉防己以利水。

三健脾渗湿为消除水肿关键,参苓白术散。

四温阳化气为消水化痰妙法

心衰若见咳痰清稀,或如泡沫,则当为寒饮伏肺或水气射肺,治当以“温药和之”,方选苓桂术甘汤。

临床使用技巧:佐干姜增强温阳作用;痰饮多,加细辛,少用止咳化痰药,重在温阳化饮。

治疗心衰可能会犯下的错误:

肺心病,外寒里饮,不假思索使用小青龙汤。

肺心病,外寒里热,孟浪使用苦寒药。

肺心病日久常有心肾阳虚,若感受外邪,表现为外有恶寒发热,里有咳痰黄稠、口干等症,不可孟浪使用大剂苦寒,只宜甘凉,勿伤已损气阳,用药关键在于中病即止,表解后于益气方中佐入桑白皮、鱼腥草等味。

上热下寒证,治上而忘下。

见舌红无苔即言阴虚,不敢使用温阳益气。

补气以党参代人参,不明药效。

林佳明,副主任医师

从事六经经方辨证传承工作,目前与利城老师已经开展了14期初级经方传承班。

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利用周末在基层开展经方义诊工作,深受百姓欢迎。

崇尚仲景医学,六经辨证,运用经方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做经方一代传人。

善于运用中医经方治疗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疑难重症如急性脑血管病(脑中风)及后遗症、反复发作性眩晕、顽固性失眠、痴呆、癫痫、帕金森病、抑郁症、焦虑症、头痛、心理障碍等疑难杂症。

擅长运用纯中医药治疗中风、眩晕、不寐、郁病、头痛、消渴、咳嗽、发热、哮病、喘证、胃痛、胃胀、月经不调、痛经、不孕及肿瘤术后、眩晕头痛以及颤震、咳嗽、喘证、胸痹、不明原因发热等疑难病症。形成了经方六经辨证,注重兴阳、温阳、扶阳学术思想运用。

欢迎加我的微信,每天早晨朋友圈会更新一篇学习笔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