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治通鉴》名句欣赏(2)

 凤凰山居士 2024-03-05 发布于江西

《资治通鉴》名句欣赏,后人习之,引以为戒

一呦文字馆2024-03-04 10:40浙江


大家好,我是一呦!

上篇咱们分享的《资治通鉴》的名句,大家都挺喜欢。

看来,还是有很多朋友对于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典籍有所推崇的。

其实,也不是让咱们照搬全抄典籍的思想,而是应该有自己的甄别。

只是,如果咱们不去了解这些思想,那么我们就更加没有借鉴的方向了。

要知道,很多思想,很多事物,从无到有,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

而在“有”向更好、更全、更优质中过渡,就靠咱们后人对这些思想的揣摩以及结合现代的发展了。

好了,咱们今天继续分享一下《资治通鉴》的名句,希望总有一句说进了大家的心里。


1、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译文:指为了国家的利益,不顾及个人安危。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译文:指人每天都在进步,不能用以前的眼光来看待。

赏析:即便是短暂的时间,也足以让人发生改变,打破陈旧的印象,体现出一种开放、包容、乐观的精神风貌。

3、两姑之间难为妇。

译文:比喻处在两位长辈或者两个有权势之间的人左右为难。

4、知子莫若父。

译文:指最了解一个人的是他的父亲。

5、坐谈则理高,行之则事阙。

译文:空谈时讲得再精妙的理论,一实践就出现差错。

6、孤则易折,众则难摧。

译文:势孤力单,容易受人欺负;人多气壮,别人不敢欺辱。

7、木朽不雕,世衰难佐。

译文:朽坏的木头无法雕刻,衰败的世道难以辅佐。

8、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译文:治理国家要施行大的恩德,而不是小恩小惠。

赏析:此句说明了治理国家时,应该注重大义和法纪的维护,“大德”之政必须要最大限度地保证民众的利益。

9、侈兴于有馀,俭生于不足。

译文:奢侈往往由于富裕而兴起,俭朴常常在不足的情况下形成。

10、博览兼听,谋及疏贱。

译文:广泛观察事物,普遍地倾听意见,谋虑到关系疏远、地位低下的人。

赏析:此句说明,统治者只有广泛地听取各阶层人士的意见,在制定决策的时候兼顾到各方面的利益要求,尤其注重维护最底层的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获得人民的爱戴和拥护。

11、法立于上,教弘于下。

译文:法令应该由国家最高层来制定,然后对下层的人进行教化。

赏析:此句强调了立法的严肃和普法的原则,这关系到国家和个人的发展。

12、农,天下之本也。

译文:农业,是国家发展的根本。

赏析:此句是古代统治者以农立国思想的最精炼表述。

13、不以无过为贤,而以改过为美也。

译文:不以没有过错为贤德,而以改正过错为美德。

14、识时务者在乎俊杰。

译文:认清时代潮流的,聪明能干的人,方可为英雄豪杰。

15、三十六策,走为上策。

译文:指陷入困境时,可以采取躲避的策略。

16、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译文:活着的时候对当时之世没有益处,死后也没有美名流传于后代,就是自暴自弃的表现。

17、民以食为天。

译文:指老百姓的吃饭问题非常重要。

赏析:此句说明了粮食对于民众生存下去的重要性,只有解决好粮食问题,民众才能安居乐业,国家才能稳定。

18、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译文:十头羊用九个人放牧,指官多民少,赋税剥削很重。

19、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译文:任用人才如同使用器物一样,要扬长避短。

20、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

译文:寻找忠臣必须到孝子家里,指孝敬父母者必能为国效力。

21、言善非难,行善为难。

译文:嘴上说做善事并不难,要真正去做好事才是难的。

22、言善非难,行善为难。

译文:嘴上说做善事并不难,要真正去做好事才是难的。

23、养兵之术,务精不务多。

译文:培养军队的办法,在精炼不在数多。

24、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译文:十年的努力与心血,一朝尽毁。

25、天下本无事,但庸人扰之耳。

译文:本来没有事,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赏析:此句指出了人们的无知和贪心扰乱了平和的自然状态,启示人们克服忧虑、把握当下。

26、义者无敌,骄者先灭。

译文:坚持正义的人,无人能敌;骄横拔扈的人,最先失败。

27、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

译文: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不知道呢?

赏析:此句出自杨震拒绝贿赂的典故,杨震维护了自己的清白人格,反映出高雅清廉的节操,劝诫人们修身养性要从慎独工夫做起,即使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情况下,也绝对不要做任何有愧于心的坏事。

28、死者不可复生,来者犹可救也。

译文:死去的人不可能再复活,但后来的人还可以去挽救。

赏析:此句出自唐羌对汉和帝的谏书,作者谏劝汉和帝放弃奢靡,防止一错再错,不要等到酿成大错才后悔。

29、足寒伤心,民怨伤国。

译文:脚被冻伤了,就会使人的身心受到伤害;人民生活贫困了,就会使国家的发展受到阻碍。

赏析:此句说明了一个国家的命运和繁荣与其人民的福祉息息相关,国家要发展进步,要实现繁荣富强的目标,首先应该保证人民的生活富足。

30、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译文:匈奴没有消灭,哪有心思顾家呢?

赏析:此句气势昂扬,激情慷慨,表达了霍去病誓把匈奴逐出中原,使汉朝边塞永保安宁的决心和爱国情怀。

31、用人无疑,唯才所宜。

译文:任用人无须疑虑,只要才能合适就可以。

32、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

译文: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是百姓赖以生存的衣食来源。

赏析:自古以来,农业一直都是国家的根基、立国之本,反映了重视农业的思想,只有农业发达,百姓富足,社会才会稳定和谐。

33、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译文:司马昭的篡魏之心,是天下人都清楚的。

34、宁我负人,无人负我。

译文:宁可我对不起其他人,不能其他人对不起我。

赏析:后人常以此话形容极端自私狠毒的处世态度。

35、今者违命,胜不足多,若其不胜,为罪已重。

译文:现在违背命令,如果打了胜仗就不算什么;假如没有获得胜利,那么罪过就太大了。

36、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译文:用兵的道理,攻击敌人的心理防线,这是上策,攻打敌人的城池,这是下策;用心计进行较量,这是上策,用兵力进行较量,这是下策。

赏析:此句强调了战争中攻心的重要性,在作战中,用智谋同敌人交战,不要一味地用兵力与敌人硬拼,设法攻破敌人的心理防线,敌人便不战自降。

37、年丰多积,岁俭出赈。

译文:丰收之年多积蓄,歉收之年拿出来救济。

赏析:此句强调了国家储蓄的重要性,在丰收的时候就要未雨绸缪,为将来打算。

38、何世无才,患人不能识之耳。

译文:哪个时代没有人才?就怕人们没有赏识的眼光罢了。

赏析: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人才的发现离不开识人的眼光,需要伯乐们独具慧眼,见识不凡。

39、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译文:才学为品德的资本,而品德又是指引才学的方向。

赏析:此句说明人的才能和德行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只有二者齐备,才能真正达到成功和成就。

40、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译文:不进入老虎居住的山洞,就抓不到虎子。

赏析:此句比喻不深入艰苦和危险的环境当中,就不能够取得成功,告诉人们在完成某些任务的过程中,要具有一定的勇敢和牺牲精神,不要因为艰苦或者危险的环境而退缩。

41、世之质文,随教而变。

译文:天下文风的朴实或华美,是随教化而改变的。

赏析:教化会影响、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进而影响社会的风气。

42、理财常以养民为先。

译文:管理财政,常把养活老百姓作为首先考虑的问题。

赏析:此句体现了理财的根本宗旨,即通过合理地利用资金,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从而服务于人民群众,实现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虽然,《资治通鉴》里的话语大多是劝解历史上的统治阶级的。

但是,古代和现代总是不一样的。

有些道理,咱们老百姓也应该了解一下,对于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应该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当然,这也主要看大家是否需要。

感谢大家的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