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大著名女作家两儿子相继自尽:暴露了原生家庭最大的秘密

 新用户97701840 2024-03-05 发布于江苏
图片

刚过完年不久,就发生一条让人震惊又唏嘘的新闻。

美籍华裔女作家李翊云的小儿子,年仅19岁的詹姆斯·李在学校岔路口被火车撞到身亡。

经过调查分析,疑似轻生

而在2017年,她年仅16岁的大儿子,也是自尽身亡。

图片

以这种方式痛失两子,对一位母亲来说,太过令人悲痛。

李翊云身上有着多个标签:

“北大”、“小说艺术硕士”、“知名华裔女作家”、“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麦克阿瑟天才奖得主”……

但是在这一刻,她只是一位痛失爱子的母亲。

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场人间惨剧?

或许,我们可以从她的成长环境,以及组建家庭后的一系列行为,找到一些线索,以理解这一悲剧的深层原因。

李翊云出生在北京的一个四口之家,是家中最小的女儿。

图片

母亲虽然是一名优秀的受人尊敬的教师,但是却不能很好地处理家庭关系,经常责骂身为核物理学家的丈夫。

这让科研出身、不善言谈的李翊云的父亲,面对“疯狂”的妻子,只能一味地躲避,醉心于钻研事业,不再对家庭有情感上的投入。

李翊云曾在采访中感慨,母亲才是这个家里的巨婴,动不动情绪失控。

她的占有欲和控制欲,使得这个家的每个人都不得安宁。

母亲会监视她的一切,包括日记本。

她不得不发明自己的“加密”语言,控制自己的情绪,以防止被母亲窥得蛛丝马迹。

图片

但是,她也因此更情绪化,对母亲憎恨不已。

她一直都在逃离原生家庭,但在心理上却依然深陷其中,得不到解脱。

她说:

“我,这个她唯一深爱的人,活该得到最惨的死法,因为我不懂感恩。”

她曾经也有过数次轻生行为,只不过没能成功。

还因重度抑郁数次住院治疗,她甚至觉得,自尽是“一个合适的,甚至是唯一的选择”。

长期下来,和她共处一室的孩子,或多或少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图片

在某种程度上,从她身上,我们窥见了这个家庭悲剧的一些端倪。

一个家,最可怕的,不是糟糕的父母,而是“代际创伤”,不是创伤的诞生,而是创伤的遗传。

善于表达爱意的父母,往往会培养出内心充满爱的孩子。

而那些情绪有毒的父母,带给孩子的只有痛苦。

图片

对外有肚量,对内不苛刻

李开复的成功,与文森特和詹姆斯的轻生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一切也同样离不开李开复父母的教育和陪伴。

李开复在家中排行老六,上面有四个姐姐和一个哥哥。

李开复小时候,是出了名的调皮捣蛋,每次闯祸,父母二人都是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一唱一和地教导他,从不暴怒打骂

父母对姐弟六人一视同仁,从不区别对待

这使得李开复自小在父亲的严厉批评和母亲的温柔疏导下成长,最终成为一名出色的作家和商人。

图片

亦舒说:

“人们日常所犯最大的错误,是对陌生人太客气,而对亲密的人太苛刻。”

再亲密的亲人,也需要关爱呵护,再稳固的家庭,也需要包容和用心经营。

不对亲近的人发脾气,是一种教养,也是一种修行。

只有这样,才能养出温和自信的孩子。

图片

不指责不发泄,注重情绪管控

克鲁普斯卡娅说:

“对双亲来说,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

没有完美无暇的家长,但是却有不断成长的父母。

连云港15岁的男孩小唐,叛逆、厌学、打架,经常在学校惹事生非,老师无奈之下寻求家长的帮助。

可小唐每次被叫家长,他父亲的做法都极其简单粗暴:

把儿子暴揍一顿。

一开始当老师面动手,被老师劝说后,改为回家动手。

老唐指责小唐不懂事,不学好让他丢脸;

小唐指责老唐不陪他、不爱他,不问对错就知道棍棒相加。

小唐也因此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父子关系岌岌可危。

图片

好在,老唐知道反思,深知自己的做法不妥,且再这样下去不仅父子关系会破裂,儿子也会在叛逆的路上一去不复返。

老唐决定让儿子休学一段时间,带他去骑行,让他放下学业上的束缚,放空自己,享受一段时光,顺便加深对儿子的了解。

日夜相伴的七个月中,父子俩人打破了之前僵硬的关系,有了更多的共同话题,也重新认识了彼此。

老唐也终于明白,问题出在自己身上。

自己忙着赚钱,忽视了对孩子的陪伴,每次小唐想跟自己分享学校的事情,自己却因为工作太累或者烦心事太多不想参与。

儿子一犯错,自己就动辄打骂。

儿子不爱念书,自己也没有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

图片

这场旅行,父亲看到了儿子懂事、能吃苦、遇到困难毫不退缩的一面。

儿子也看到了父亲关爱自己和体贴温情的一面。

二人在旅途中,以“哥们儿”的方式相处,关系越来越亲密。

家庭中,一味地指责和发泄,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会将亲子关系推向深渊。

英国儿童心理医生奥利弗·詹姆斯在《天生非此》中说:

“情感虐待是最具毁灭性的虐待。”

失控的情绪,是伤害最深、最难以治愈的创伤。

只有理智、耐心和坚持,才能修复已经受损的关系,让亲子关系得以和谐发展。

图片对家庭尊重,对孩子放手

有人说,结婚一定要看对方的家庭,有没有钱不重要,家庭和睦最重要。

因为历经千帆的人都知道,在好家庭环境成长起来的孩子,性格和心性都不会差。

电视剧《女心理师》中,有一位来访者叫蒋静,人如其名,文静、温柔、一点都看不出有心理疾病。

蒋静说,自己从小到大,穿衣打扮,饮食起居,交什么朋友,都要被母亲全方位监督控制。

母亲还特意配了一把她房间的钥匙,方便随时进出。

还强行找出她可能藏有少女心事的日记本,在客人面前读出来。

哪怕在她成年之后,这种控制也从未停止。

图片

有一次,蒋静瞒着妈妈,到朋友家去玩架子鼓,妈妈看女儿没有在约定的时间回家,便找到朋友家。

在发现女儿玩起“离经叛道”的架子鼓时,母亲在朋友家,当着所有人的面愤怒地把鼓槌扔在地上并且吼道:

“你要做个乖乖女,远离这些穿着不三不四、披头散发的朋友!”

蒋静小声解释,母亲却继续输出:

“我让你敲架子鼓了吗?你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你做什么都得告诉我!”

蒋静夺门而出,这一场闹剧,终究以蒋静答应母亲不再跟那位朋友联系而收场。

不难想象,一个一直被母亲以爱锁住的孩子,以后会生活得如何。

图片

即便日后蒋静结婚生子,她的一生也会受到创伤经历的影响,如乌云遮盖,不见天日。

本杰明·斯波克曾说:

“父母应该成为孩子最亲密的朋友和最好的顾问,而不是他们的老板或指挥官。” 

孩子是父母的,却又不是父母的。

父母的角色,更应当是引导者和启发者,而非专制的掌控者。

孩子总有一天要长大,像雏鹰要飞出窝巢,飞向湛蓝的天空。

图片

写在最后

李翊云两个儿子这样的悲剧,不是第一次出现在新闻里。

我们唏嘘,却也警醒。

东野圭吾说过:

“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我们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

原生家庭最大的秘密,是不论好坏,都会代代影响。

一个不健全的原生家庭,有可能成为代代相传的不幸之源。

尽管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无法决定原生家庭的环境,但我们有能力、有责任疗愈自己、改变自己,打破这个恶性循环。

不管创伤从哪里开始,请让我们从自己这里,以爱结束。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