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指导:见识与成长

 一中大语文 2024-03-05 发布于福建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

人们认识事物有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学习和从事科学研究,也有一个由“知”到“识”的过程……“知识”是先知而后识,“学识”是先学而后识,“见识”是先见而后识。

——华罗庚

材料二:

一位年轻航天人的成长记录(节录)

时间            身份         成长事件
2013年    高二学生      观看航天员王亚平的“太空授课
2016年    大二学生      在微信公众号上连载“天宫日记”航天科普文章
2018年    研究生          在实验室研究惯性导航系统里的陀螺仪
2023年    航天人          为中国航天事业贡献自己坚定的力量语文试颖与作文

兴华中学拟举行以“见识与成长”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结合上述材料,以该校学生的身份写一篇演讲稿参赛。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审题指导】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一段话,强调了认识事物是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即先知而后识、先学而后识、先见而后识。材料二是一位年轻航天员的成长记录,起点是高二时观看了王亚平的“太空授课”,这让他领略了太空探索的神奇和航天员的魅力,这种感性的见识使他树立了航天的理想;大学时在公众号上连载“天宫日记”航天科普文章,这既是创作,也是学习,为将来成为航天人做知识储备;读研时在实验室研究惯性导航系统里的陀螺仪,这是在对航天知识进行专业系统的学习;2023年,多年的努力终于开花结果,他成为一名航天人,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年轻力量。纵观他的成长经历,高二时的一次见识和之后多年的努力学习是他成长的关键。这两则材料都契合了当今时代主题,体现了“立德树人”的命题导向。

任务指令非常具体明确:要以兴华中学学生的身份写一篇以“见识与成长”为主题的演讲稿参赛。“见识与成长”是一个关系型论题,考生应充分阐释二者的关系。“见识”,作动词有“接触事物,扩大见闻”之意,作名词则指“见闻,知识”,它还引申为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和预见能力,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长”,指长大成人,泛指事物摆脱稚嫩,走向成熟的过程。不仅指身体、年龄方面,更指心智、思维和认知层面。总而言之,这篇作文关键在于对“见识”和“成长”二者关系的把握,不能孤立地谈论“见识”,也不能毫无方向地讨论“成长之道”。题目规定了演讲稿的文体格式,所以行文时要注意对象感和身份感。

行文构思上,可以借助材料引出“见识与成长”这一话题;然后阐释见识对成长的作用,广阔的见识能帮助我们认识社会的现状和趋势,从而在发展的社会中找准自己未来成长的方向;接着反思自身见识的不足及其对成长的影响,不少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知稼穑艰难,导致自己与现实生活脱离。同时,见识的短浅还容易让人顽固保守、自卑自怨、自大自负,有碍于开拓创新、乐观自信、宽容谦虚的品格的养成;最后呼吁同学通过增长见识来促进自身成长,并提出方法和建议,可号召同学“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建议大家多参加社会实践,多看时政新闻,多涉猎各科知识,铺实自己的成长之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准备。

【参考立意】

①见识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

②先见而后识,新时代青年的成长之道。

③励志修行见识,助力青年成长。

【佳作展示】

1、励志修行见识,助力青年成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励志修行见识,助力青年成长”。

华罗庚曾言:““见识”是先见而后识。”而这一过程,就是成长。由此观之,见识和成长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没有见识过父亲鲧的湮水失败,禹怎会创新“异”的治水方针,成就“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千古佳话;如果没有见识过国外强硬的鄙视和孱头的“人血馒头”,鲁迅怎会抒发“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鉴轩辕”的凯歌,走上弃医从文的唤醒之路;如果没有母亲谷燕身体力行的见识,谷爱凌怎能精通学习马术芭蕾,又创造中国自由式滑雪的夺冠历史。

新故推新,日生不滞。正因为见识,我们见证了禹、鲁迅、谷爱凌的成功。但我们没有治水的父亲,没有出国的背景,没有“海淀妈妈”的熏陶,就不能见识,就无法成长了吗?励志修行见识,青年亦能健康成长!

见识不是富人的特权,平凡人也能在见识中成长。

李大钊出身农民,凭借优异学识,就读早稻同大学,见识了革命火苗的萌发,毅然决然回国扛起了革命的大旗;燃灯枝长张桂梅,醉心大山支数,见识了大山女孩的命运论,高歌“我生来便是高山不愿俯视平庸的细流”,助力大山女孩圆梦人生;麦田的守望者袁隆平,见识过饥荒年代的树皮草根,立志木下来凉梦,打破“水稻没有杂交优势”的断言;范可欣见识过父亲修鞋的艰辛,奋发成为短道速谓的焦点;宗庆后见识了各行各业底层的汗水,造就了福布斯500强的奇迹。

这些没有背景的平凡人,在见识中成长,成为了自己最强有力的背景。见识不分等级,机遇面前平等。成长属于有心人,属于奋斗者。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见识在路上,需要你我悉心发现。当我们同为王亚平“太空搜课”时,一颗航天梦在有心人身上萌发。从“天宫日记”的航天科普文章连载,到实验室里研究惯性导航系统里的陀螺仪,再到中国航天事业贡献坚定力量,那位年轻的航天人在见识中成长,又在成长中丰富见识,走向成功。因此成长不止于“见”,更在于“识”。励志修行,在于内心对未来的坚定,渴望与共鸣。

身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见识了抗疫青年主力军的奋战,我们见识了何冰《后浪》中的殷切期望,我们见识了谷爱凌,苏翊鸣这样的榜样······又还有什么理由不昂扬起“敢教胡马度阴山”的气势,生发出“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毅力,向着“一起向未来”的远方,抒写成长的华章!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2、先见后识,行远不辍

亲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先见后识,行远不辍。

正如华罗庚先生所言,人们认识事物,有一个感性到理性认供的过程。我们先学会说话,再学会写字。先学会倾听,再学会分享。先学会,见识到语言的力量、计算的应用,再学会语文、数学作为学科的生动与严谨,才明白知识的真谛。正是这样先遇见后领悟的循环,我们才如新日灿烂地走上山去,行远不辍地成长起来。

“名不显时心不朽,再挑灯火看文章。”先知,先学,先见,我们探索光明的未来。

倘若回看一位年轻航天人的成长纪录,我们会请哳地着见一颗年轻的心物如何与火热的大地紧紧相拥。高二时他观看航天员王亚平的“太空授课”,见识到在苍穹之上,神秘奇异,奇妙的天文点燃他兴趣的火炬。以此为引,他报考了航空航天参专业。兴趣是幸福的牵引。大二时,他便在微信公众号上连载“天官日记”航天科普文章。2018年,他考上心仪的专出研究生,在实验室里研究惯性导航系统里的陀螺仪。终于他在2021年实现梦想,成为为中国航天事上贡献自己坚定力量的航天人。“有幸识君桃花面,从此阡陌多暖看”。回首2013年那个少年,他感激那天无意之间的一瞥。同学们,正值青春佳龄的你们,是否同这位年轻航天人一样,拥有自己私藏于心的遇见?“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这一次“见”,是我们“识”的前缘。

“不驰于虚想,不骛于虚声。”已有了“见”的积累,我们奋翼去“识”。行远不辍,茁壮成长。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内卷的浪潮裹挟着步履匆匆的人们。我们总是在追求“见多”,却不顾“识”的广度与深度。“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在信息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时代,我们在见后更应送出“识”的内容物,随后不断地充实它。如千百年前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而孔了“乘桴浮于海”,却还是以一生不负那个时代。也如鲁迅鼓励众青年”如果此后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我们应在见后坚定自己正确的目标,“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就只有背影。”唯有这样行远不辍,成长的彼岸才有鲜花盛放,生命的酒杯才能盛满甘醴的芬芳!

塞谬尔在诗中写道:“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同学们,作为新时代新青年,我们怎能不用见识,用坚持去丰盈我们的生命?先见后识,行远不辍,让我们携手,一起向未来。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