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大伦:麻黄附子细辛汤用对以后,立竿见影

 身心乐图书馆 2024-03-05 发布于湖南
麻黄附子细辛汤用对以后,立竿见影

那么,这个麻黄附子细辛汤有什么神奇的呢?

这个方子里面,麻黄、附子、细辛三味药,分别能升发阳气、温补阳气、通达阳气。

麻黄是散外寒的,可以解表,祛除太阳经外感之寒。

附子是温里的。这味药非常神奇,是温阳的大药,做中医的如果掌握不好附子这味药,可以说水平会永远不及格的。

我在使用这味药的时候,往往会配上干姜,一般会加九克的干姜。

而细辛这味药,大家的解释是具有辛通的作用,可以增加麻黄和附子的散寒之性。

我一直觉得细辛是可以启动肾中阳气,祛除外邪的。总之这三味药配合,力大无穷。

正如张锡纯在讲伤寒方时说的:故用附子以解里寒,用麻黄以解外寒,而复佐以辛温香窜之细辛,既能助附子以解里寒,更能助麻黄以解外寒,俾其自太阳透入之寒,仍由太阳作汗而解,此麻黄附子细辛汤之妙用也。

麻黄附子细辛汤这个方子的原方是:

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现在一般中医多根据实际情况来增减分量,大致用麻黄六克、细辛六克、附子九克。

当然,有火神派中医,会增加分量,比如附子会用到很大的量,这是每位医生不同的心法,业余爱好者不要孟浪尝试。

对于普通人,一般可以是这样的分量:麻黄三克、细辛三克、附子九克。

这里面的附子,是经过长时间炮制的,药性比较弱,毒性已经去除得很干净了,有的医生主张不必先熬了,我亦赞同。

如果再精细些,可以先熬麻黄,然后去掉水上的泡沫,再下其他药。

我给第一个医案里那个兄弟用的就是这样的分量,麻黄和附子都只用了三克,没有多用;加上了三十克的怀山药,用来扶助正气;加干姜九克,用来辅助附子温阳;然后加上生石膏、连翘诸药,是因为这个患者寒热并存,仍有少许热邪。

麻黄附子细辛汤这个方子,虽然仅仅三味药,但是张仲景提供的是思路,只要是符合这个汤证的患者,用了以后,立竿见影,会有改天换日的效果。经方的魅力,可见一斑。

在现代社会,很多人平日消耗很大,所以肾阳不足的人很多,这样的人如果受寒,很容易出现麻黄附子细辛汤证。

而且,并不是仅仅表现为外感病,还有很多杂病也与此相关,涉及范围非常广泛。

而中医在使用的时候,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加上各种药物来辅助,临床效果也非常好。有人评价这个方子是经方中的经方,这个评价一点儿都不过分。

可惜的是,现在仍然有很多人不了解此方,不敢轻易使用,使得一些可以轻易解除的疾病多年累积变成老病,也是令人非常遗憾的。

《伤寒论》里面的经典方剂,是中医宝库里最璀璨的明珠,真希望这些财富,我们后世能够好好继承下来,让它们为解除老百姓的病痛发挥更大的作用。

曾经有朋友问我,现在日本人把张仲景的这些方子都注册下来,做出成药卖向全世界,占领了市场,您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

我的回答是:张仲景的思想,是属于全人类的,是为了造福世人的。

如果我们不做,而是由日本人做了,我们应该觉得耻辱,对不起祖宗,我们没有做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