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家新干线·散文」张军|父亲的烟瘾

 谭文峰sdqtneyj 2024-03-05 发布于山西

作家新干线

父亲的烟瘾



正月里回老家过年,走到大门口还未进门,就听见父亲一阵阵的咳嗽声,想必他又是抽烟了。走进父亲居住的房间里,看见他手指间正夹着一根烟在吸。忙着切菜做饭的母亲催促着父亲赶紧把手里的烟灭了,好搭把手帮着烧火做饭。在我的印象中,父亲的烟瘾多年来从未间断过,是个妥妥的老烟民。
记得小时候,生活物资奇缺,勤劳朴实的父亲为了一家人的生计日夜操劳着,忙完地里的农活,又急着去离家十里开外的镇办企业木器厂上班。或许是生活的重压,使得父亲从那个时候起就开始抽起了烟,不过那时抽的烟主要还是旱烟。好多次我看见父亲手里拿着一副旱烟锅,慢慢地从上衣口袋里取出烟袋,然后将烟锅伸向烟袋,在里边搓压一阵子,掏出满满一锅烟末,摁一摁,压一压,然后举起用火柴点燃,吧嗒吧嗒地抽着,或蹲在墙角,或坐在炕头,或立在路旁,或靠在树上,那浓浓的烟雾升腾起来,飘散在空中,父亲眯着眼睛如痴如醉地享受着烟雾缭绕的惬意生活。后来旱烟锅因烟丝经常粘堵在烟杆子里造成烟锅不通而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人们又开始将没经过处理加工的烟卷裹成纸烟来抽,不但劲很大,而且焦油、尼古丁含量特别高,抽起来很辣嘴巴,但父亲还是抽得津津有味。
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像大前门、金丝猴、红缨、阿诗玛等各种品牌的香烟,这些香烟都是可以两头点火的,抽起来一样有很大的劲头。再后来又有了像桂花、蝴蝶泉、红塔山等品牌的过滤嘴香烟,比先前的好抽多了,而且不伤嘴,就是价钱比之前的烟高了许多。那个时候,我常常帮父亲到村上的小卖铺或镇上的商店里买烟。父亲不时地会多给我一些零花钱,让我在买烟的同时顺带买些糖疙瘩葵花子炒花生等零食吃。
多年来,父亲一遇到烦心事便会抽烟排解烦恼,一遇到高兴事也会抽烟庆祝助兴。记得三弟订婚前的些许时日,原本我和二弟相继结婚就早已把家里花了个底朝天,可是媒人却说订婚还需要四万块钱彩礼,愁的父亲连续几天吃不下饭,一到晚上更是睡不着觉,坐在炕头一根接一根吧嗒吧嗒地抽着烟,好在有母亲在一旁宽慰他,劝他凡事不能太心急,才使得他稍微放松些绷紧的神经,终究还是凑够了钱订了婚。为了我们弟兄三个结婚成家,父亲付出了太多心血。父亲作为我们一家人的脊梁,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生活的重担,都由父亲一肩承担,而且一挺就是很多年。那些年,那些事,那些清贫困苦的日子,父亲手中的烟,确实能帮他排解很多烦恼。
生活在给父亲压力的同时,也会不时地给他塞颗糖。1995年对我家来说是个喜庆的年份。因为在这一年,我顺利地考上了大学。喜出望外的父亲逢人便说:“我家军娃有出息了,我们家有盼头了”。父亲嘴里吸着烟走在村里大街小巷里,遇到会抽烟的伯伯叔叔们总会笑嘻嘻地散烟,分享着心中的喜悦。临近上大学前,父亲又带着烟酒逐一上门拜访了支村委干部,并在家中置办了几桌饭菜盛情款待了亲朋好友。这个时候的父亲,抽起烟来总是笑呵呵的,精神矍铄,神采飞扬。
父母亲相濡以沫相敬如宾生活了几十年,期间父亲从来没有酗酒或赌博等不良嗜好,一直有很好的生活习惯。他唯一的爱好就是抽烟,父亲的烟龄几乎比我的年纪还大。如今我已快五十了,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岁月都让我们改变了很多。父亲老了,皱纹也爬上了额头,但唯独有一样没变过,就是父亲爱抽烟的习惯,而且是越抽瘾越大。有时候一根烟抽完了,母亲不停唠叨,劝说他少抽些烟,他都是当面说好,私下里,烟卷又悄然夹在了手中。
眼看着父亲渐渐变老,身体也大不如前,我和弟弟们经常劝说他戒烟。父亲总是说他会戒掉,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困难。说白了打心底他就没打算戒掉,就像人的烦恼一样,随时都会挥抹不去,总得有点东西来填补填补。
多年来,父亲始终以香烟为伴,把抽烟当成了一生最大的兴趣爱好,经常是烟不离手。每次回家看望父亲时,除了带些好吃好喝的,我还会不时地给他捎带一两条香烟,满足他老人家抽烟的嗜好。年逾古稀的父亲一直生活在乡下,很少离开过故乡,生活的清苦,岁月的磨砺,养成了他勤劳朴实,谨小慎微的性格,跟他的同龄人比起来,明显沧桑了许多。父亲说:“有生之年每天有根烟抽就知足了”,作为子女的我们自然不能断了他老人家的这点念想。为了父亲的身体健康,我们尽量给他买些好烟,并劝他每天少抽些。
饱经风霜的父亲一生辛苦操劳持家,在我眼里父亲一直很高大,是我一辈子难以逾越的高山。父亲的言传身教始终激励着着我们弟兄三个堂堂正正行走在人间正道上。父亲在,我们就有主心骨,就有底气。但愿这如山的父爱,永远伴随着我们长长久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