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一滴水都在呜咽|水韵华章:悼念简阳作家陈水章诗文选|总第1392期

 新诗天地 2024-03-06 发布于四川

水 韵 华 章

——悼念简阳作家陈水章诗文选

1.远去,愿你不再轮‬回

■文/宇风

死亡没有‬技巧

它不是一‬门手艺

但却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不知不‬觉你去‬了遥远的路

没人陪‬你听中夜‬的寂静

只有虫鸣空‬山禅音伴你

昨晚的‬夜已弃暗投明

夜在听我的‬心跳

我在画夜‬的眉毛

你最后‬一滴泪是天空的雨

在我心里‬流成了河

今日,所有的‬狼都装成了羊

而我,只有灯‬火为念,夜雨如‬思

你爬山的‬脚印

被星星‬看见,并告诉‬了天空

我看见‬你的脚印‬在星星中歌唱

2024.3.2日上午于河‬东花园

2、在春天与您告别

——沉痛悼念陈水章老师

■文/巫英

野草听风,屋顶升起一轮弯月

春天,躺进悲伤的河里

沱江的每一滴水都在呜咽

谁能说告别不是一种无声的痛  

您在云朵上对我挥手

叮嘱我说

好好挖掘青山村这口井

好好的写诗……

今夜,阳安的每一缕清风都诉说着您的故事

今夜,阳安每一角落

每一个朴实的人们,都在您的文字里

熠熠生辉,我知道永恒的松柏

是您最后的抒情

我祈祷把所有的病疼都还给神明

愿您化着闲云,化着野鹤西去

黄昏在一点点倾轧众生

撑起日落的不是高山

是您远去的背影

3.听见你驾鹤西去的消息

■文/林兰英

一觉醒来

就听见你驾鹤西去的消息

除了片刻混沌

就想起归途中

枫林里那些疼痛挣扎的树

那是你吗

你的江湖你的人生从此终结

前尘往事

太悲凉

他们赤身裸体

在我心中盘旋

我惊慌失措一路踉跄

不知道该用什么

才能遮蔽这突然而至的悲伤

摸着你的阳安夜话

默默想你

无论在哪里

你从此

都是我人生路上

那一段抹不去的哀愁

4.多想再听您讲阳安故事

■文/巫昌友

还在等您续写《阳安夜话》

您已驾鹤西去,

如昨夜之春雨,一去不回

只留下石桥古渡的浪花拍打着九莲灯的光芒

浅泛着古巷、舟子的传说

江月楼上那杯花茶,余温未退

您已起身离去,以万千话语化作了《阳安旧闻》

还记得否,您还欠玉成桥一杯酒

羊肉汤正在沸腾,斯人已然离席而去

留下闲云野鹤,逍遥于另外一个世界

酒尚温,多想留您来,

以一杯茶的时间,讲一讲阳安旧闻

春正好,多想留您下来,

花开得那么妩媚,讲一讲夜话阳安

别了,时光的码头,您依然洒脱如是

旧闻未尽,夜话未完

只留故事在人间还在等您续写《阳安夜话》

您已驾鹤西去,

如昨夜之春雨,一去不回

只留下石桥古渡的浪花拍打着九莲灯的光芒,浅泛着古巷、舟子的传说

江月楼上那杯花茶,余温未退

您已起身离去,以万千话语化作了《阳安旧闻》

还记得否,您还欠玉成桥一杯酒

羊肉汤正在沸腾,斯人已然离席而去

留下闲云野鹤,逍遥于另外一个世界

酒尚温,多想留您来,

以一杯茶的时间,讲一讲阳安旧闻

春正好,多想留您下来,

花开得那么妩媚,讲一讲夜话阳安

别了,时光的码头,您依然洒脱如是

旧闻未尽,夜话未完

只留故事在人间

5.你的身影,永留我们的回忆

■文/一石 曾荐

寒潮还未褪去

突闻噩耗,故人西去

与之相识

如滔滔沱江水奔涌而来……

手捧阳安夜话

丝丝春雨诉说昨夜的妙笔生花

而我在回忆中

苦苦打捞

你,爽朗的笑声

旧闻被风掀起,痛一层层被拨开

影子躲在山后,阻碍远眺的视线

即便是炙热的阳光

依旧无法穿透厚重的霾

你把热情豪放卸给这一方水土

连同,那年的相逢与约定

山虽高,路随远

文字的世界,初心不变

闲云野鹤,不复存在

现实,注定,与理想背驰而行

自此,你和我们

如日夜星辰般

遥遥相望……

2024.3.2

6.悼念陈水章老师

■文/秦国文

足踏千山涉万水,

笔写春秋载乾坤。

邻家夜话民俗事,

远友旧闻藏枕边,

三月春寒风难尽,

一夜阳安雨未干。

曾羡先生云里鹤,

如今已做天上仙。

7.悼念作家陈水章

■文/徐连君

我没有来

在有水的城市向你叩拜

更不愿是送您最后一程

我煮一壶清茶

坐进《阳安夜话》谈说《阳安就闻》

然后,举起农家土酒碰杯

黄昏,夕阳正红

您执意要走

说是去会司马迁

计划传写阳安今天的野史

8.水韵华章

——悼念水哥陈水章

■文/步钊

那是怎样的水啊

一滴汗水

一滴泪水

一滴墨水

一滴血水

汗水挥洒的人生

泪水铭记的悲伤

墨水抒写的华章

血水侵染的大地

一滴水,融入天空

一滴水,汇入江海

一滴水,洒落大地

滴滴水,都在铭记和怒吼

以土为肉,以石为骨

以血为引,以水为魂

阳安继续着新的夜话

简州流传着他的旧闻

那是怎样的水啊

怀抱着大地

反射着阳光

饱含着深情的凝望

图穷匕见……

9.悼念作家陈水章

■文/曾愚鲁

春水无声,

江月有情,

共谁人夜话旧闻;

瑶章流韵,

路灯照影,

剩我等苟延残喘。

10.远去,愿你不再轮‬回

■文/冰色

能够在这样小雨淅沥的三月夜话里

认识你

我是幸运的

深夜静谧的交谈和了解

关于你及你的文学

没有一点点儿生疏、疲惫、倦意

春天早已到来

消融后的冬雪,正化为沽沽春水滋润大地

被生灵传唱、感恩

遍野开满的小花,红得鲜艳亮丽

春风拂来,芬芳满地

关于你的消息,不是震惊,是震撼

那么多人

认识你、想念你、感恩你

除了今夜盛开的阳安夜话

这是一个不平凡的世界

这一片热土

簇拥着善良、真诚、爱和希望

11.悼水章兄

■文/张明全

闲云野鹤归西水

青春国防铸华章

阳安夜话故事汇

旧闻轶事文字匠

浓墨重彩存初心

生花妙笔话简阳

斯人已逝容宛在

天妒英才悲思量

12.泪别陈水章老师

■文/逃之夭夭

初读您的笑容是不羁的风

您的谆谆教导犹在

您的慈祥

您谈笑风生间的幽默风趣

是再见老师您的相见恨晚

云鹤九霄远

泪别老师

您的热爱一直在文章里的故乡简阳

13. 水 墨 三 章

——悼念陈水章先生

■文/风泉醉

三月的故乡

樱花绽放,杏花吐蕊,桃花探春

而你凋落了

在这样的景致中

我突然理解了葬花的缘由

未曾谋面的故人

在你离去后才见到你的音容

实在抱歉,早翻阅过你的文集

以为文人的肉身会和文字一样永恒

竟低估了时间的威力

回想起凛冬的寒夜

若能与友人一道,叩响你的房门

自由寒暄,围炉煮茶

再听上一段阳安夜话

该是怎样一幅惬意的光景

如今,只能寂寞地关注你的文字

自动回复道:

您好,欢迎关注天府茶话会!

犹如老式座机中所传来的:

主人不在,请在滴声后留言……

而我无可言说,唯有品阅你的笔墨

正如你在身边亲切的笑谈

14. 梦水章(外二首)

——悼念陈水章先生

■文/杨曾

昨晚的梦中

你收起黑色的伞

没有出声,只是静静地盯着我

似乎所有的话,都攒在心底

我笨拙地搬出一把椅子

让你歇脚

你摆摆手,转身就要离开

说是新家离城很远

在一个长满松柏的山头

两个小时的车程后

还要经过大片的芭茅林

晚了,山路难行

剑一样的芭茅

会划破你刚换的衣裳

回 来

你快回来

四季香茗里,新茶已飘香

你最喜欢的那张藤编的靠椅

还在昨日

你离开时的位置

你快回来

金水街的葱花鱼已经上桌

一盘我的

一盘给你

生死之间,仅有一步

为何你迈出的脚不能收回

难道慢些,也不可以

回来吧,回来

在海棠花开的三月

踏着月光回来

看看无休止思念的我

也看看与你围炉煮酒的鳌山茶友

蝴 蝶

突然飞入草丛的蝴蝶

你孤单的翅膀

刺痛了我的心

蝶呵,你为何停歇

莫不是寒冷与疲惫,让你放慢了速度

莫不是失望与痛苦,让你失去了力量

蝶呵,你从哪来

又急着要往哪去

你是谁的化身

让我顿生怜惜

蝶呵,不必告诉我你是谁

就同我不必告诉你

我是谁一样

浮生如梦

终有一天,我也将化做蝴蝶

飞过你飞过的地方

天空或是草地

荆棘或是丛林

15. 梦水章(外二首)

——悼念陈水章先生

■文/范宇

       甲辰龙年春节里的几个暖阳、几阵暖风过后,遍布乡野的大片大片油菜花灿烂绽放,漫山知名不知名的草木纷纷抽着新芽,春的气息在简阳大地上蔓延开来。人们纷纷脱下羽绒服,沐浴春风,舒展筋骨,满目期许。

       谁承想,来势汹汹的倒春寒,仿佛一夜之间又把人们拉回到凛冬时节。身寒向春心不寒,深夜里,我坐在书房里翻看阿来的《西高地行记》,字里行间涌动着一阵阵暖意。一个突如其来的噩耗,却让我倒吸了一口冷气,不禁悲从中来。

       水章老师,走了。

       看着书架上摆放的《阳安旧闻》,我半点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作品的生命还如此蓬勃,为何写作品的人,却早早地离我们而去?一时间,我有些怅然若失,久久回不过神来。

       顺手取下《阳安旧闻》,翻开扉页,“范宇先生雅正”的墨迹早已干透,“2012.8.11”的落款日期,一下子把似箭如梭的光阴晕染开来。彼时,我在远离故土的兰州念大学,因热爱文学且偶有作品发表,有幸得到包括水章老师在内的诸多简阳作家的关注与指点。眼前这本书,正是当年暑假回到简阳,参加作协组织的文学活动时,幸得水章老师签赠的。初次见面,便书赠后生,既是期许,也是鼓舞。

       10余年间,我搬了几次家,有些书搬着搬着就走散了,可这本《阳安旧闻》却始终在书架或者案头。后来,水章老师还签赠过一本《阳安夜话》,再次让我从一篇篇冒着热气的本土篇什里,领略到一名作家对书写故土的执念。无可否认,在数十年的文学创作探索中,水章老师找到了具有鲜明个性的表达方式,每当我们回顾那些发生并盛行于简阳的风土人情时,总会想起水章老师笔下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个个生动的场景。

       因为个性,水章老师的书写如此生命旺盛。正如刘中桥先生为《阳安旧闻》作序时写道,成功的写作实践,是最带个性的生命能量释放。

       或许,这样的“文化守成”,并不能带来大关注、大影响,但贴近历史、贴近民生的书写却能量满满,终归让人肃然起敬。近几年,在与水章老师的茶叙中,他多次语重心长地说,简阳还有很多值得书写的历史与记忆,尤其老城是一座“富矿”。希望把书写故土的重任“交棒”于年轻人的意味,不言而喻。“交棒”并不代表“躺平”,一直在路上的水章老师,未曾停下他的脚步,与时俱进开设“天府茶话会”微信公众号,对故土的满怀深情,从“纸上”跃然到“网上”。

       多年前,水章老师通过微信发来一部书稿,竟然是长篇小说!在我看来,这是水章老师主动打破创作的舒适圈,以全新方式呈现简阳历史文化的一次艰难跋涉。记得书稿发我后不久,与水章老师见面,他问起是否已看,我惶恐不安地如实相告,还没。遗憾的是,这部凝结心血的长篇小说尚未面市,水章老师却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如今,当我再次打开“沉睡”在微信里的书稿时,虽有千言万语,却难诉心中遗憾。

       正因为有这样那样的遗憾,我们对过去更加怀念,对未来更加期待。这么想着,朋友发来一张摄于多年前的照片。在“名家看四川·再寻周克芹”采风活动中,我与李鸣生先生、水章老师交谈的场景,正好被镜头定格。照片中三人,均是文学路上的虔诚朝圣者,然而两位前辈仅隔一年余相继溘然长逝,让人唏嘘不已。

       记得李鸣生先生仙逝时,我有过这样的感念:“有些人,我们总是来不及告别;有些事,我们总是来不及完成。”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在一次次告别与遗憾中,义无反顾地奔赴文学的山海。

       此刻,生命的辽阔被这方天地永远铭记。天亮之后,太阳照常升起,春风再次回归,倒春的寒气终将散去,我们也将从悲伤走向平静,从过去走向未来。在简阳这片土地上,书写者们的身影历历在目,罗淑、周克芹、李鸣生、胡其云、陈水章……他们用理想的文字构筑文学的天空,让我们一次次穿破人生的云雾,沿着光的方向笃定而行。

       往后岁月,在人们新的“阳安夜话”里,水章老师的人生过往和深情书写,终将成为新的“阳安旧闻”。就像我们一次次翻看《阳安旧闻》,一次次聆听《阳安夜话》,总能被鲜活的记忆勾住思绪,总能被深情的叙述叩开心扉。

       如此,“旧闻”时刻犹新,“夜话”四季恒温。

画外音:

16. 往事从门前走过

■文/刘中桥

陈水章的文艺随笔集《阳安旧闻》,就地取材,讲民俗老故事,配相关老图片。二十余题按类别分组,涉及的民俗现已大部分消亡或变易,残余的“游丝飞絮”(主要来自民间采访和故老言谈),经过梳理连缀,却能重现半个多世纪前的世相景观:阳安两河交汇水域,曾经有过的朝晖夕阴,轻舟聚散,金绛流虹,桥影行鱼;阳安城乡四时八节,曾经有过的春社秋褉,冬温夏清,江湖游艺,日用器物。当事的前辈多已汩没风尘,世相日新月异,生命仍在延续。这本“旧闻”,其实就是今人对桑梓传统风尚的缅怀,儿孙对家山庐墓的礼拜。

远年岁华事,眼前纸上文。这本书的影响多大,取决于读者的回应。我不避目疾应邀写前言,则是因为这本“旧闻”的内容,属于广义的文化资讯范畴,乡音乡情,平实亲切,相信读者各有所悦所得。我自身的感受比较复杂,有的不止于民俗,还联想到了阳安的人文历史,头绪分歧,望读者把这则短文,同样当作游子对故园灯火的回望来看。

民俗是历史场的文化背景,基础宽泛,五彩斑斓,在官书正史中常被简化成数字图表。正史着眼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历史人物的生平功过。立意、谋篇、布局、行文,皆有严格限制,板结厚重,颇费琢磨。

《阳安旧闻》与此相区别。它是用感性材料呈现阳安历史的片断和细节,还原中下层社会的文化存在,带读者重返“现场”,观赏热烈火爆的抢“灵童”、演庙戏、游城隍、博“肉彩”、升天灯,品尝独沽一味的乡厨九大碗、魏氏块块鸡、大耳羊肉汤,体验发人一噱的口口烟,参与荒唐可笑的背语录、迎芒果,认识艺精一技的秧班师,了解巧舌如簧的红叶婆,见证已成古典的三寸“金莲”,聆听诙谐幽默的野曲陋调……这些裹挟岁月风霜的驳杂世相,维系百姓生计,关乎民生苦乐,沟通邻里情感,为我们走进阳安的历史,分拨出一条便道。老屋炊烟,乡关乔木,在旧时月色的映照下,由朦胧而渐显清晰。思之绘声绘影,弃之难忘难舍。相距半个世纪,其沿革兴废,究竟还有谁知道,又知道多少?

民俗是随人事演变的伴生现象。民俗史就是事物的发展史。司马迁以“良史之才”,创“纪传体”范式(“纪”是年代的标准,“传”是人物的动态)。《史记》百三十篇,“列传”占七十,因事系人,分置各种类型的人物动态。游侠、刺客、倡优单篇列传入书。后世正史、别史的人物撰写,直接间接导源自太史公手法。可是言及民国以来的阳安人物志,绕来绕去,总绕不出党政首长、军界大佬、英模先烈、儒林衣冠、仕宦耆宿等台面角色的圈子。

《阳安旧闻》笔走偏锋,给处在“台面”下的能工巧匠、农妇牛童、樵叟渔夫勾勒剪影。牮墙师钟吾朝、盖匠王富财、待诏房天明,一生平淡,晚境落寞,结局匪夷所思,的确谈不上风光体面。中国有句民谚:“无癖不可以为人。”钟吾朝们以手艺为生为荣,志业攸归,执著到死,举止言谈与时代氛围不尽合拍,恰好从侧面聚焦起一个带意味的看点:历史潮流始终要与生产力的发展同步,过时的小手艺抵挡不住社会的大冲撞。但是卷没浪谷的人物与世相,又包含着一个“时间”的主题,有说不清道不完的人情人性和人生哲理,绝非“一扇空洞的门廊”。“生活”在这里转折,“往事”从门前走过,一个个人物、一处处场景组合起来,便是阳安版本的“清明上河图”。关注民俗的专家阅读这类“旧闻”,或许会攘今证古,做一番理论性的总结归纳。至于普通读者,体会多半因年龄不同而出现差异。年轻一代阅历尚浅,不一定靠得拢那扇大门仔细观看;跨过“知天命”的一代,经历过人生的起起落落,目睹过先辈的重叠脚印,那就很难绕开那扇门廊。岁月已将他们的心境,与门前往事做了某种绾结。

国学大师章太炎“因政教而成风俗,因风俗而成心理”之说,讲明了“政教——风俗——心理”的缘由轮回。某些已破风俗,破而不除,凭借的即是由风俗而形成的心理惰性。随着旅游升温,冷庙子又成了热市场,各地忙着把起死还魂的“泥菩萨”扶上台。天道如此,一言难尽。

当年阳安城小庙多,纸烛香火,人神混处。一座寺庙,维持一桩民俗。士绅去文庙敬香,武夫朝关帝庙磕头,百姓到东藏庙祈福,案犯在狱神庙禳灾,龙王庙行云降雨,土地庙保一方平安,供奉送子娘娘的城南白塔寺、贾家兴隆寺、河东普照寺、涌泉寺,农历三月三,举办童子会。精壮汉子抢“灵童”(一节雕成小儿模样的油桐木,表示传宗接代),行商小贩做买卖,民众参与,隆重热闹……而写进“旧闻”的仅有抢“灵童”和北街城隍庙,未免让目睹过盛况的老阳安深感遗憾。

我是阳安土著,自小见过的名胜记忆深刻。年过半百一度离乡,这些年重居故土,为追寻失落的记忆,四处走走看看,三四十年前还依稀可见的景观已黄鹤化去。阳安旧城在不断改造和扩张中,彻底改换模样。市廛所在顾客盈门,百业兴旺。滨江两岸浮光耀金,焕丽璀璨。变则活,活则裕。我想说的却是焚林而猎,何以承传继往,面对文化?随同低矮棚屋、窄小街巷、挑水拾柴、拉粪推车一起消失的,还有阳安的人文历史。它原本附着在远年的文化符号上,连接今天,通向未来。

消失的文化符号,最让人痛惜的首数文庙和书林瑰宝。

公园内的正方形文庙坐北朝南,双层飞檐,屋脊用黄瓦镶砌,墙面涂朱红色,螭陛丹墀,画础雕梁,厅、堂、殿、庑俱全,规制如王府。庙门高悬蓝底金字“文庙”竖匾,门前一对精雕石狮,迎面是泮池和金水桥,桥前立连体三门石牌坊(文庙中轴线上的外大门)。牌坊横额正中刻“棂星门”(棂星即古天文学上的文星,以之命名,表示文人学士集学于此。所以棂星门指的就是天门,文庙又称学官),两边分别刻“金声”、 “玉振”(比喻孔子才德兼备,正如奏乐,以钟发声,以磬收韵,集众音之大成)。庙内享殿塑至圣先师孔子坐像,孔子坐像旁塑四圣配祀:颜子(渊)、子思子(孔伋)东位西向,曾子(参)、孟子(轲)西位东向。四配以外,两庑塑从祀十哲(昌明圣学的十先贤)。镂空花窗,转角凉亭,古柏、银杏、竹丛、苗圃衬托掩映,一派庄严肃穆的城市山林气象。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两度把文庙当作校舍,学校迁移后,改文庙为招待所。几次变幻,尚有附属建筑残存,延至“文*”,终于犁庭扫穴,连参天古柏也连带遭劫,锯成木料,用来制作“万岁纪念馆”门窗。文庙外墙的半边亭壁碑(即《公园碑记》,桐城派传人方旭撰文,临邛书家曾光曦手笔),与偏处三星逍遥洞的珍贵汉碑,一后一先落得与文庙相同的下场。

破旧立新的声势像水流就下失去约束,扫荡一切。把孔子当“迷信”扫除,那是搞错了对象。儒非宗教。孔子在全世界的地位,尽管与耶稣、释迦牟尼、穆罕默德同等崇高,日本、德国也有祀孔的殿堂,但在故国神州,孔子代表的是仁爱忠恕,传授的是恭俭庄敬,其目的是济世安邦、规范社会礼仪、和谐人际关系。中华文化史上孔子名望之高、封号之长、门生弟子之众、身后祀典之隆,当之无愧第一人。近百年间“万世师表”被扫地出门,沦为“丧家狗”, “五四”运动传檄讨伐,“文*”十年批倒批臭,到了社会转型期,孔老二“涅槃”财神爷。专家教授拿《论语》作道具,轮番上电视口讲指画,东拼西凑“炒陈饭”叫卖。阳安学子真要弄懂何谓“子曰”,还须近去资中、远赴京都瞻仰文庙,沐浴气氛,先找到感觉。

话扯远了,读者见谅。我食息成长于此,歌哭忧乐于此,或将终老埋骨于此,说事举例不能脱离脚下这片土地。站在封闭的石笋井前,北看不见简雍墓,东望已无奎星阁,南行找不着墨香亭(亭内石壁刻有北宋黄庭坚等大书家墨宝)。取代文物的都是相差无几的水泥建筑,沿街摆摊设点,经济占道,文化让路。须知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历史老人就坐在我们身旁观察和守候,等着浮华与渲染褪去,把物质硬壳里的内核记录在案,供隔代写史评说。

新中国立国之初,政府曾颁布重点文物管理条例,列出目录和等级,明令保护。当前已把发展和繁荣文化,提升到代表综合国力的“战略”位置。任重而道远。远景不便说,至少眼下求大求新的城市规划,要给“古风遗韵”留出足够的空间;还要进一步鼓励阳安文艺界,用文字、色彩、音符、影像创造高质量的“艺术之境”,用人力之功补既往之失。陈水章尝试耕耘的“旧闻”园地,就是一例。其作用于今后,是积累文化;放到现在,可以增长年轻读者的乡土观念,满足“过来人”思之难忘的“怀旧”愿望。“乡土观念”无须赘言,“怀旧”二字要稍做解释,以免和“左”视眼里的厚古薄今混淆。

“怀旧”属人之常情。究其实质,它无非是岁近晚秋的上一辈,对过往印象的心理反应。世界迅速膨胀,世相光怪陆离,生存竞争激烈,人们急匆匆往前赶,两眼盯着光辉灿烂的未来,急于走出“故乡”这个小天地。相比之下,上一辈的社会角色在淡化,活力在减弱,似乎从回忆中,更能洒脱地对待时间和时间的流逝。对他们说来“阳安”是热土(“故乡”这个词,当他们走出阳安后才会产生实在意义),是清凉透气的老街、爬满青藤的小屋,是屋里的老灶台、屋前的老古井、屋对面的老茶铺,是简简单单的柴米油盐、迎亲送嫁、做篾活、唱山歌,是逢年过节的九莲灯和互帮互助的转转会……岁月滤掉尘埃,好像全是内涵乐趣的古典时尚。这还只是一般的“怀旧”。为何旧文庙比新楼群耐看?我每次路过公园,停下来望望大厦,想想夫子,同窗学友、著名方志专家徐正唯那声心酸多于感叹的调侃(“仰人鼻息矣”),总会拥塞心头。这就涉及到了更深一层的“文化情结”。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基因,长年流淌,世代遗传,割不断,拆不开,对此毫无留恋仰慕,继承和发展从何谈起!

结束序文前,围绕陈水章的写作啰嗦几句。

相对于赶潮般的文化创新、文化转型,文化守成不过是“识小流”。作者坚持数年于似乎“无关大用”之事,动因何在?陈水章生在农家,长在乡村,年龄与“旧闻”的历史边缘相接,先入为主的见闻,与生俱来的“草根”禀赋,培养起他对乡风民俗的浓厚兴趣,好歹要留下一笔。写作“这一笔”的过程并不轻松。时间是筛子,回忆带选择性。受访对象的讲述,往往侧重在个人喜好方面。故神其说、自我作古、言人人殊的情况常见。失传技艺的操作程序,寓温婉朴素于讲究分寸的乡村红白二事,时过境迁,几经变易,要完整还原,讲述和梳理都存在实际困难。作者不辞辛劳,周折反复,予取予舍未偏离民俗的大方向。

我是“旧闻”初稿的热心读者,自然期待集文成书。全稿拉通重看,二十余题都打上了民间采访的烙印。作者为世存史的文化情怀,值得肯定与尊重。世间无十全十美之事,亦无十全十美之文。我无意求全责备,说点题外话,主要是出于陈水章已经上路,需要鼓劲推动的考虑。

写民俗几近坐冷板凳。集若干民俗于一书,尤其需要静功与定力来广泛收集和比勘素材、准确传达信息和感受。如今提倡“一次性消费”,读者多已转移“象形快餐”店。为人生为艺术的作者,不容易做到不疑不惑。智者识得重与轻。任何时候都有梦想家坚持一条路走到头,不在意是否值得。这些同行的不懈追求,让我心里充满暖意与苦涩,总会想起自己从前做梦的情景:终日坐在窗前望着天空,浮想联翩,不知不觉白驹过隙,至今应多未了缘。回头看仍庆幸自己率性而为,毕竟争取过梦想过。祝福还有条件梦想的陈水章一如既往,梦想到底。过了这个特定时段,想梦也难。成功的写作实践,是最带个性的生命能量释放,命定要踏上孤独的苦旅长途。按我的体会岁月是一个标准价,对不同追求的付出其实都一样,只要步步收紧,心无杂念,行程并不寂寞。

“山色入江流不尽,古今一梦莫思量。”

我们或许见证过历史,但历史依然在前方。

2012年5月于省作协宿舍

陈水章简介:

陈水章,1955年2月出生,因病于2024年3月1日逝世。四川简阳人,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简阳市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曾供职于简阳市广播电影电视局。1991年开始文学创作,相继在《四川文学》《中华散文》《青年作家》《小小说选刊》《南方周末》《羊城晚报》《故事会》等上百家刊物上发表小说、散文等作品数百篇,出版有作品集《阳安旧闻》《阳安夜话》等,获首届“周克芹文艺创作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