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暴读西晋 16、竹书纪年

 朱长孝原创书馆 2024-03-06 发布于山东

天下统一,四海升平,司马炎褒赏了所有有功之臣,开始了自己的修生养息,无为而治。古人云:“治大国者,若烹小鲜。”

晋武帝本人,其实并不是一个爱折腾的人,也不尚武好战,作为帝王算是一个仁厚之君,再折腾也不会有超过三归一统的事业伟大了。

司马炎觉得九州太平,自己可以放松一下了,首要一件事就是把吴国宫廷里面的江南美女,先统统没收,收编到晋国宫中,《晋书.帝纪三》记载:

诏选孙皓妓妾五千人入宫。

有人可能认为,这是昏君自取灭亡的开始,其实就当时的战后社会来说,这五千宫女,能入晋宫,吃上国家财政,除了不好找对象,真没比这更好的行当了。

总的来说,晋武帝司马炎是位开明的君主,从不擅杀大臣,宽厚对待蜀国、吴国的君主、降臣俘虏,就算你说司马炎是装出来的仁爱,但是他能坚持一辈子,就是真的仁爱了。

但凡开明的君主,有时在生活作风方面也比较开放,司马炎就是这样一个人,除了每天吃喝玩乐,就是坐上羊车找美女,至于找哪一位,司马炎不会主动打听。

乱花渐欲迷人眼,任凭拉车的羊走到哪里,都由山羊安排,羊车停在哪里,就选那个院子中的佳人。

宫中千朵花,全凭羊当家。那么多宫女,为了争得晋武帝的宠幸,就把所有的心思全放在了羊的身上。《资治通鉴·晋纪三》记载:

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宴寝;宫人竞以竹叶插户,盐汁洒地,以引帝车。

把竹叶插在窗户上,用盐水洒地,吸引羊儿留意驻足,后来这段选妃闹剧,被历史上寄予了一个成语:羊车望幸。

至于朝中政事,晋武帝司马炎也十分想得开,交给大臣们署理,又不打仗,又无强敌,何须自己操心,就放权给了大臣。

如果这样放权给大臣,单纯的说确实是晋武帝有点放纵声色,怠政懒政,不能算是开明,只能算开放,在随心所欲的开放生活中,还有更开放的。一起盗墓大案,惊动了西晋朝廷。

西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汲郡(今河南卫辉)发生了一起盗墓案,之所以成了惊天大案,因为这出被盗的墓穴,实在规格太高了,不是一般人的墓。

发现盗墓案时,早已人去穴空。事情奏报到朝廷,经过调查,初步判定,这处大墓属于战国时期,是魏国第四位君主魏襄王的墓穴。

墓中值钱的东西被偷得一干二净,只剩一堆未烧尽的竹简,由此可见,盗墓贼不是新人,而是极有经验的老手,借着这堆竹简点了一把火,焚踪灭迹,难以追寻。

当然也有另一种说法,盗墓贼不打算纵火烧毁痕迹,只是拿着这些木简用来点火照明,所以造成了一部分简片被烧,另一部分保留了下来。

官府根据盗墓手法,推断盗墓贼为一个当时颇为有名的盗墓贼“不准”,按照西晋年间的汉字发音,这个盗墓贼应该是叫不[fǒu][biāo]

也许是地底下墓穴通风不好,烈火燃烧的不充分,这堆竹简,没有全部烧掉,大部分竹简保留下来,运出墓穴整整装了十车。

存留下来的竹简,惊动了朝野,那可是前人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沉溺声色的晋武帝司马炎日子过的迷糊,但关键事上一点不糊涂,他觉得此事非同小可。便派了中书监荀勖中书令和峤一同调查这批竹简。

两位中书大人,花了大把时间,费了很大劲,把这些五百年前的竹简文字,一一翻译了出来。竹简长度是古尺的二尺四寸,每简四十字,竹简比较笨重,看着装了十车,翻译出来总共十三万字,分为十五部著作。

其中有一部著作,引人耳目,那就是《纪年》,因为是记载在竹简上的,后人为区别同名书籍,称之为《竹书纪年》或《汲冢书》。

之所以引起高度重视,因为此书早在汉代时就已经散佚。不仅因为它是一册编年体史书,更是颠覆了人们对先秦历史的认知。

全书记载起源于黄帝,周平王东迁后的历史用晋国纪年,战国时期三家分晋后的历史用魏国纪年。《竹书纪年》整部书一共记载了十三篇,按照年份编次,一共叙述了89位帝王,1847年的历史。记载晋国与魏国居多,一般将此书认定是魏国的史书。

当和峤、荀勖一起把翻译好的文字交给晋武帝时,恐怕司马炎自己都惊呆了。《竹书纪年》最大的特点,就是区别历代官方史书,记录历史没有刻意用儒家思想衡量,历史细节苍白而残酷,毫无戏剧性。

从《史记》开始,古代的官方史书,都离不开儒家思想的渲染,儒家思想也成为官方史书的标配,司马迁的两位老师一位董仲舒、一位孔安国。

董仲舒主张罢戳百家、独尊儒术;而孔安国就是孔子的嫡传子孙。所以《史记》与《竹书纪年》同作为史书,体现的思想内涵是背道而驰。

说这部《竹书纪年》是正史,因为内容大体上与《春秋》的记载相对应,说它是野史,因为对先秦文明的一些记载,让人诧异万分。

尤其是开篇尧、舜、禹的离奇故事,颠覆了封建社会统治的价值观,颠覆了儒家思想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足以惊得让司马炎自己咬着了舌头。

《竹书纪年》记载的先秦历史,远没有司马迁的《史记》更细致更精彩,毫无戏剧性可言,反映出了满满的负能量,尤其是尧舜禹的故事。《竹书纪年》记载:

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尧晚年失德,被舜发动政变囚禁起来,尧的儿子也被禁锢,不准其父子相见。

从舜起兵反尧开始,先秦历史上一幕幕夺位大戏,逆天展现,哪有什么禅让有德之君,全是赤裸裸的篡权夺位。

没有哪个开国之君,皇位来路正常,都是谋逆篡权,弑君逼位,《竹书纪年》逆转了《史记》诞生以来,人们对历史的认识,而且印证了韩非《说疑》中所记载的:

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也。

而书中那些被世人口口相传的仁德圣君,哪个是靠仁德让出来的皇位,全都是成王败寇的形式更替有什么无德让有德,都是赤裸裸的血腥武力篡夺政权。

《竹书纪年》当中历史上贤相伊尹,生平也是推倒重来,有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因为书中的伊尹是个奸臣,流放了皇帝太甲,竟然自己称王。《竹书纪年》记载:

仲壬崩,伊尹乃放太甲於桐,而自立也。

最终废君太甲潜逃,恢复声势,起兵反杀伊尹,在历经七年之后,夺回皇位。《竹书纪年》记载:

伊尹即位於太甲七年,太甲潜出自桐,杀伊尹。

在官方历史上,伊尹作为一位丞相,流放了不良少年太甲,教育改邪归正后,伊尹又还位拥立太甲。这个极具教育意义的故事,而在现实中很难实现。

而《竹书纪年》中,幼主太甲少不更事,被大臣欺压流放的传说,似乎展现了人性真实的一面

尧帝失德,大舜、大禹、伊尹在书中都不是贤良君子,全变成了篡权夺位的奸臣贼子,这种颠覆三观的故事,对于禅让篡位的西晋王朝又有何影响呢?

若说春秋战国礼乐崩坏,那在春秋战国之前,礼乐之风几乎无从谈起。历史不断重演,如今已经影射到司马炎自己身上,晋武帝的皇位同样是来路不正。

按理说司马炎应该对这本《竹书纪年》有一定的政治敏感,应该列为禁书,但是司马炎的心足够大,放开了让世人研究。

在这一点上,司马炎是开明的,《竹书纪年》内容本质对封建主流思想是有极大挑战性的,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十六国烽烟云涌,南朝更迭轮流坐庄,并没有影响《竹书纪年》的存在。

但是到了北宋年间,北宋的君王就没有那么开明了,《竹书纪年》开始就被列为禁书,采取了一些系列的销毁举措。

官方越是封禁,读书人越是好奇,屡禁不止,最后还是高人献策,参照《史记》进行修改,把用儒家思想修改过的《竹书纪年》投放市场,结合官方史书,把真本《竹书纪年》验证为假书,最后真假难辨,假书终于消灭了真书。仿本替代了原本,彻底失传,真书被后人称之为古本《竹书纪年》,北宋流传的伪造版称之为今本《竹书纪年》。

北宋列为禁书道理很简单,宋太祖赵匡胤的皇位来的也不光彩,那是从后周幼主柴宗训孤儿寡母那里夺来的。北宋皇帝还没有那个胸怀,任凭这样的史书传世。

直到清代以后,古本《竹书纪年》才被逐渐还原,当然是也残本了,有些内容可能永远都无法还原。

在这一点上司马炎胸怀比赵匡胤强得多,也没有人借古讼今,大量的《竹书纪年》史料被传承下来,几经兴废,才到今天。

一本竹书纪年引起了朝廷的震动,却震撼不了司马炎篡权称帝的本质。虽说司马炎的包容开放心态,可以允许一部禁书延传,但是难以面对一场接一场的天灾。到来的是一个震撼的时代,即小冰河时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