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字天书》里没有字,但句句皆智慧

 陆老师的后院 2024-03-06 发布于内蒙古

这世界上的书,多的数不胜数,可以用卷帖浩繁,浩如烟海来形容。人一生读过的书,可以很多,也可以很少。


往多了说,有钱可以用千金买下一座图书馆,那书架上的书可以盖一栋简陋的房子,但这不叫黄金屋,里面更没有气质脱俗,美艳动人的颜如玉。

往少了说,人一生读的那几本书也无非是个《生与死》、《爱与恨》、《相聚与离别》、《富贵与穷通》《过去与当下》《当下与未来》的这几本。这些书里有的有字,很好买到,但字里行间也是歪歪斜斜的话语,只想赚版税,并不没有几句真知灼见。有的无字,随处可见,没有售价,但却“方方正正“、“字字珠玑”、“句句在理”,可是多数人读不起这样的无字天书,也读不懂,即便有幸读了,也是只能是后知后觉,悔恨不已,老泪纵横……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5000字,真的难为老人家了。或许,不写一字,不落一句,才是对永恒大道的最深情的尊重和信仰。

靠文字传递的信息,无论是输出还是输入都会产生“信息衰减”,让人误解作者本人的本意,这道理老子当年就知“道”了。所以,而“降噪”也是传播学和信息论一直都想解决的问题。

但是,人类内心的“烦恼与噪声”呢,因劣根人性的存在,一直都无法根除。所以这个世界存在永恒的误解与冲突,而误解与冲突的衍生价值就是反衬理解与共情的难能可贵。

人类,渴望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达一切真善美。但当年创造文字的圣贤,心里却不是这么想的。在他们的眼里大自然的美好与残忍并存,文字的诞生只是为了更好的记住东边的山头有野兽和西边的河流里小鱼,打雷了要赶快找地方避雨,四季变化了要随着动物迁徙,出山洞得拿着武器,回家之后得把洞口堵上。

爱人,爱己,爱苍生,爱万物,所以记录,所以才有了千百年的“传承”。那传承什么?传承经验,通过文字传递关键信息,让后代避开可以避开的灾祸,生生世世繁衍生息,让身体里的血液与基因可以通过爱和交融再换一具肉身和精神世界“活着”。

所以说,承载语言的文字符号,只是一种载体,一种媒介。一种十分古老的载体,一种十分传统的媒介。它可以记录信息,可以传递信息,可以记录真实,也可以杜撰假象。可以诉说真理,更可以编造谎言。

所以说,真善美与文字本身无关,但真、善、美却与智慧紧密相关,而文字也仅仅只是承载与表现智慧的方式之一。


有文字的书籍,因为文字自身的局限性,就会有它的边界,读书可以识字,这是实际价值,读书能否明理,又被书中所谓的“理”局限思维,这是代价,更是束缚。

无文字的信息,因为没有字,没有边界,所以人可以基于自身的经历和阅历展开想象和联想,想到了什么,就是什么,什么里又有什么,看个人自身觉悟与天赋,想到了,就是自己的,也拿的住,这叫“天启”。

人,也正是在一次次在《无字天书》的天启中实现了自身所谓的“觉悟”。把所有的后知后觉修持到了先知先觉,进而做到了内在通透,头脑清明。

可这世间书到底怎么读?

可笑的教育从未告诉过我们,也从未教会过我们如何看懂“人间字,世间书”。古往今来的诸多圣贤也都只是天道智慧的每一个侧面,他们各执一家之言,各有各的特点,看似另辟蹊径却又殊途同归于大道本源,却又拖泥带水,不那么究竟。

你必须把这个圣贤的一家之言和那个圣贤的观点进行联系,才能窥探到一丝丝天道真理。可渺小的普通人,根本无缘接触天地大道,做到天人合一。

所谓的天人合一,只有真正修到了天人境界才能与万物圆融维一,去体悟“万物的静与空”究竟是何种知觉。

很多人渴望靠读书无限接触大道实现觉悟上的通透与飞升,做到什么知行合一,通透明理,依我看这只能本末倒置,越走越远。

要知道,很多所谓的读书人比不读书之人只多认识了几个字仅此而已,这是真相。很多读书人比不读书人,思想上只有一丝丝清明透彻,这也是真相。但这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点,根本不值一提。因为有无精神世界和内在灵魂本就是划分真人与皮囊的界限和标准。

我始终认为,读书不读书,都不会影响在这物质世界里过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十年前刚沉浸书海里的我,还会因为读书带来的优越感戏谑不读书人之的没文化。如今,我到更乐意描摹一个不读书之人背后的命运轨迹,毕竟单纯靠命就能活的好的人,真没几个。遇到一个端详一个,这叫看《无字天书》。

读书,对于一些人是消遣,是打发岁月无聊的一种方式。读书,对另一些人是疗愈,是治愈世俗尔虞我诈之烦忧的良药。读书,也是清理精神内在垃圾的一种方法。

读书,究竟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因人而已,更受起心动念的影响。如果非要问读书究竟其他消遣娱乐方式高在哪了。那么,只能说读书,读的是抽象文字,越非虚构的叙述越抽象,越抽象的文字,越值得一看再看,大脑参与抽象思维经历的经历越多,就越能练就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


“读书,就是要把自己的生活当做是正文,把书籍当做是人生里诸多故事的注解”。犹如,你安住内在心灵,焚香沐浴阅读《六经》,你也在注解属于你自己的《六经》,而《六经》也在悄悄“注(助)你,成为“你”。

结论:
1.读天书要把自己的阅历和一切现象与抽象结合起来思考体会,才有可能获的其中真意,并让那些真意与道理渗透进自己的血液。

2.文字,的确是圣贤一笔笔造出来的。你如今所看到的一切文字符合信息,也是人一个一个字写出来的。但是人的生命不是写出来的,而是靠个人活出来的。以文字符号所承载概念与定义,只能帮你认识与他人接触的世界,不能定义你的世界。

3.领悟大道的本质与智慧,靠的不是理解名词概念定义,靠的是对人生经历诸多体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