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米芾的“巅峰之作”,已完胜《兰亭序》,书法界除了他,没人敢写!

 墨品书法网 2024-03-06 发布于北京

众所周知,书法界具有2大“高峰”,一个乃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曾开创“秀逸”书风,写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秀丽流美、飘逸灵动,赢得后世的青睐,书法界无人不学。

另一位是颜真卿,虽然他继承了“二王”笔法,却独具创新思想,一改“秀逸”书风,以篆籀笔法,为书法赋予阳刚之美,改变“王书”独霸的局面,让书法艺术更为多样化。

实际上,除了王羲之、颜真卿,书法界还存在“第3大高峰”——米芾,众人对于米芾的印象,基本停留在他的疯癫举止,和超强的仿造能力上。

不过换一个角度,从书法成就分析,米芾行书既有王羲之千姿百态的笔法变化,用笔八面出锋,墨色和力量感,还效仿了颜真卿,雄劲浑实,尽显大气磅礴。

此等强悍的功力,完全不逊于晋唐,甚至他38岁创作一件“巅峰之作”,完胜《兰亭序》,号称“天下第一美帖”,它就是写于元祐三年(1088年)的《蜀素帖》。

蜀素,四川制造的丝织品,乃名贵之物,恰好邵子中得到一批上好的蜀锦,将其视为“传家宝”,可惜不慎流失,直到公元1044年,被湖州郡守林希收藏。

之后在元祐三年(1088年),米芾受到林希的邀请,前往太湖游玩,题诵数首诗歌,临别时,林希拿出蜀锦,请米芾将8首诗歌,抄写在蜀锦上。

虽然蜀锦名贵,但它的表面粗糙,吸水性差,不易控笔,对于基本功要求偏高,众人一直不敢题字,而米芾独创的“刷字”笔法,苍劲痛快,迎合蜀锦的特性。

卷中字体奇逸率性、妙趣天成,行笔纵横飞动,笔锋灵巧多变,多用侧锋,譬如“相”、“初”等字的转折处,线条偏为轻盈细瘦,以侧锋急转直下,一派痛快淋漓之象。

章法上的排布,颇具巧思,起伏跌宕、疏密有序,蕴含畅快的节奏感,强化了艺术气韵,无愧于王澍在《竹云题跋》称赞曰:“风神秀拔,仙姿绝世,去戏鸿堂本万倍,为米老行书第一。” 

夸张一点说,这件《蜀素帖》书法界除了它,没有人能写,时常临摹,可以强化用笔的协调、平稳性,对于墨色枯润、轻重,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同时提高笔法的丰富性,初步了解“二王”笔法,防止学习时,造成油滑、庸俗等问题,若能把此作掌握,日后临摹王羲之、智永的法帖,基本不是问题。

如今真迹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经多方努力我们对米芾《蜀素帖》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

董其昌跋文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