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案例观察 | 城市更新,“新”在文创——台湾旧厂房改造案例分享

 旅游地产观察 2024-03-06 发布于云南

回复「2023上海投促周」
免费获取本次嘉宾演讲PPT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中未利用的空间已经少之又少,而相对应的是存量空间的大量闲置。如何利用好这些存量空间,让其更好为城市赋能,需要我们长期思考与探索。

现代社会,文化创意越来越成为激发城市活力、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台湾地区经过时间的洗礼,新旧融合的美学生活形态已经融入城市的大街小巷,无论是城市街区更新,还是老旧建筑改造再利用,文创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商业、文旅实现了很好的有机融合,成为城市文明发展中的一种新经济形态。

案例一:台湾松山文创园区

文化焕发旧厂房活力,创意引领新生活方式
项目简介松山文创区位于台北信义区忠孝东路四段,毗邻国父纪念馆、台北101观景台、小巨蛋体育馆,吸引大量的游客驻足参观游览。
台湾当局为了活化旧区,把「台湾总督府专卖局松山菸草工场」重新规划成一个结合艺文、文创和设计的创意园区,除了用作展出和表演活动外,更与台湾创意设计中心合作设置「台湾设计馆」,与国内知名琉璃工房共同推出「小山堂」推广琉璃艺术,并于机械修理厂设有轻食餐厅,以『创意实验室』、『创意合作社』、『创意学院』和『创意橱窗』等创意四大策略,将园区提升为设计及文创产业的基地。
运营策略:
一、扶持运营文化特色企业
台湾行政部门积极为文化创意产业培育人才、提供资金、技术支持、租税优惠,设置文化创意园区和文化展演设施,筑巢引凤。通过各种产官学政的交流和互动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二、深度挖掘本土特色文化
在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地方深耕文化,并通过突出产业核心——“原创”。
在1、2楼的「文创展售平台」,汇集上百家台湾本土原创品牌,有超过40%是百年老店或在地知名品牌,如台湾第一个窑炉玻璃屋、十字绣、现场组装客制单车等,都原汁原味地呈现于大众眼前,为文创展售增添创意,并导向客制化创作,突破复制生产的封闭模式。
在原创竞争力的打造外更要强调模式创新,着眼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多功能的叠加,注重对地域文化的挖掘与传承,将文创产业塑造成一个城市的灵魂。
三、无处不在的文化体验
从2012年起,松山文创园区已经连续举办了10余年的“原创基地节,通过各类文化体验活动引导民众走向园区、欣赏艺术。
通过操作的可视化和可触碰的创意活动和沉浸式剧场,给游客更加鲜活真实的文化体验。同时活动也吸引了大量原创者入驻,为园区创意产业注入新的生命力。

案例二:台湾审计村改造

荒村老屋更新为人气文创市集,小体量承载上万文青大梦想
项目简介:台中西区巷弄旁的审计村,原是台中市第三批台湾省政府宿舍群之一,而当时的审计处员工眷舍,在冻省之后成了闲置空间荒废多年,直到重新整顿、委托经营,并公开招商、募集民间投资,审计新村才得以拥有「老建筑、新风貌」。
运营策略:
一、打造优质项目基底
为了提升项目改造的整体性和美观度,街区改造采取了统一市集单元、增加景观小品、对存量建筑进行微改造等举措。如今经由政府再规划,老旧的建筑成功转型为青年创业基地,透过青年活力与创造力,激荡出令人目不暇给的空间韵味与独特氛围。
二、严格把控市集业态
在市集商家的选择上,坚持对重油烟餐饮业态的严格管控,室内经营并收取租金。同时对文化创意业态重点扶持,免去摊位费且仅收低管理费,让审计新村真正成为文创青年的梦想始发地。
小结

可见,城市更新不是简单的建筑改造,更是整个片区气质的提升。而文创就是注入其中的关键灵魂,青年因此汇聚,产业因此发展,如何在运营层面更好将文创与城市更新进行融合,希望这篇文章能对你有所启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