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陪同宋平考察石鼓书院 李慧星(湖南)

 风雨晴7217 2024-03-07 发布于湖南

在中国共产党20大新闻报道中,看到党代表中最年长的党员、而且还在继续为党义务工作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组部部长105岁的宋平先生,以特邀代表的身份出现在人民大会堂,出席20大会议并就座主席台第一排时。我顿时在脑海里回现陪同他在衡阳考察衡南县和市区的场景。

图片

1998年11月20日,接中共衡阳市委常委秘书长陈林泉通知:明天有个重要的接待任务,请你全程陪同,具体事宜由市委办与你衔接。

1998年11月21日9时,我准时赶到市委办公楼前。一台警车和一台中巴车早就停在楼前阶下待命。

刚和市委保卫处同志衔接完,就见市委书记,市长陪同一带着黑框玳瑁眼镜,满头银发,身材清廋的慈眉善目的老者走下台阶。由于经常看中央新闻,我就知道是宋平同志。市委书记见我站在车门前,就对宋老说:“这位是我们政府的副秘书长,今天由市长和他陪同您考察。”宋老主动伸出右手:“辛苦你啦!”

我搀扶他走上中巴车,在第一排的座位坐下,他示意我坐在他身边。我一看市长也上了车,忙起身让座。市长忙制止我,“你陪宋老坐,我坐旁边。”

汽车开动后,宋老主动向我介绍其妻子和小孙女。我忙起身与老大姐握手致意后方才在宋老身边坐下。

不一会,汽车在322国道疾驶,当汽车接近衡南三塘镇时,我随口说了句:这里也曾是中共特科的一个工作站周恩来同志多次来过三塘。听到我这麽一说,宋老立刻来了精神,眼睛里闪出异样的神色,并且问道:“这些工作站现在还有遗存吗?”坐在側旁的市长接话:“这些遗迹当时都是租用老百姓的房子,解放后老百姓翻建房屋,都不存在了!”宋老接话:“如有可能,应该恢复保护起来。”市长忙说:好的!好的! 

宋平同志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说话不紧不慢,让我一开始有些紧张的心情开始放松下来。

事后过去好多年,我才知道1938年-1947年,宋平同志任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干事,在延安马列学院学习并任组织科科长、教育处处长;任中共中央党务研究室秘书,中共中央南方局学习秘书;新华社重庆、南京总分社负责人,在此期间他还担任了周恩来同志的政治秘书。难怪一听到我说起周恩来领导的特科在三塘活动时,特别感兴趣。

图片

当汽车进入三塘镇银鸽实业有限公司时,县乡两级领导干部早早地在门前迎候。在前坪稍事驻足,听取了银鸽公司董事长的简单汇报后。就在大家的陪同下参观肉鸽养殖场,并耐心的询问肉鸽的饲养、繁殖、防疫、加工、销售全过程。在听到通过银鸽公司加农户的合作方式,带动农民增收的具体方法时,非常高兴。同时对鸽舍的设置,种鸽的选育,笼舍的布局饶有兴趣。并提出了许多见解和建议,让现场的市县领导和农业专家点头信服。

从衡南县回来后,市委书记又陪同参观了回雁峰。由于在雁峰山参观时,管理处有专人讲解,我也只是照照像,偶尔回答一下宋老的提问而已。

离开回雁峰,宋老兴致较高。市委领导决定再安排看看石鼓书院。

由于是临时安排的活动,担任讲解的任务自然落到我身上。

来到石鼓书院大门前,我就开始介绍书院的由来:石鼓书院始建于唐元和五年,山上原建有道观名'寻真观,秀才李宽来此读书究学,遂改为书院。

宋太宗赵光义曾赐“石鼓书院”匾额。

北宋景祐二年,衡阳郡守刘沆的奏请,宋仁宗赐“石鼓书院”匾额,改为州学,遂与当时的睢阳、白鹿洞、岳麓并称全国四大书院朱熹、张栻、范成大、辛弃疾、文天祥等先后到此游览或讲学,并有题记。

1944年,日寇大举进犯衡阳,衡阳保卫战中石鼓书院及石鼓山上建筑悉数毁于日寇炮火,仅有部分石刻存留。

1964年,中共中央中南局书记陶铸来衡阳视察,要求恢复衡阳的名胜古迹,衡阳市人民政府限于历史条件,仅培植了树木花圃,建以亭榭,在废墟上建有一座石鼓公园。

“哦,石鼓的名字有什么说法吗?”宋平问。

“石鼓的名字来源于它所在的地理位置,此地处衡阳市蒸、湘、耒三水汇聚的石山上,石山四面凭虚,其形如鼓。郦道元《水经注》载:“山势青园正类其鼓,山石纯石无土,故以状得名。”

我接着又补充说道:“相传也有另一说,此山上原有一石,其型如鼓。每逢江风吹涌,巨浪拍岸或衡阳毎遇兵革烽火时,石鼓自鸣,发出“嘭、嘭、嘭”之鸣响,犹如鼓声不绝,警示衡阳百姓躲避兵革战乱,故称之为石鼓山。”

一边介绍,一边往上走,由于石鼓公园正在改造中,游路阶梯,楼台亭榭,诗词楹联均没有实物对比介绍,只能走到哪,凭记忆做一些简单的叙述。

来到石鼓山东侧时。我忙介绍到:“脚下有一石洞称谓朱陵仙洞,是道家所称36洞天福地之第三福洞后洞,前洞在南岳山水帘洞下。唐朝天宝年间,有个叫董奉先的道士曾在此洞内炼丹,因而得了仙洞之名。”

图片

“据传在很久以前,有人从南岳到衡州来卖豆腐,都由这个洞出入,来回一百多里的路程,只一个早晨就可以往返。但实际上这个洞不过几平方米宽、两米来高,并没有什么深奥的地下通道。人们赞美朱陵洞,不是因为它虚无缥缈的仙迹传说,而是洞内留存蔚然大观的诗词摩崖石刻。“朱陵洞内诗千首”,指的就是此洞名冠三湘之奇。唐宋以来,许多诗人墨客,在此乘兴作赋吟诗,常常把诗词刻在岩洞石壁的内外。据考杜甫、韩愈、张籍、吕温、杜荀鹤、范成大、文天祥等文坛名士,都留下过他们的诗词笔墨。”

由于公园正在改建,道路不平,处于安全考虑,我们一行人没有去参观朱陵仙洞。而是拾级而上,直达山顶。

站在石鼓山向北望去,碧绿的湘江像一条玉带向北流去,不时有一艘机动船从平静的江面划过,犁出一道道碧泼涌向两岸,江水拍打着石鼓山的石壁,激起一堆堆的浪花,溅珠跳玉般洒向江面。近处的来雁塔和远处的珠晖塔屹立湘江两岸,相互拱卫,护佑着衡阳。

宋老站立栏杆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指着城北两塔:“衡阳这两塔是什么时候的?”

由于一路宋老只听我说,很少插话。此时一问,我顿感紧张,一时语塞。好在我曾多次去过来雁塔。便指着左侧的塔说道“此塔名曰'来雁塔’,取衡阳雁来之意。衡阳又名雁城,相传北雁南飞,至此'歇翅停廻’。塔为明代万历年间,曾朝节所建。”

我又接着说:“远处右边的塔叫'珠晖塔’,建于清朝光绪年间。因塔位地势之高,晨迎朝晖,晚披彩霞,璀璨夺目,如珠玉生晖,故得此名。”说完,我已紧张得手心冒出来汗珠,好在宋老没有再问下去,不然我这半桶水非出丑“硄瓢”不可。

我生怕宋老再问我什么,赶忙转换话题,便指着左边的草桥介绍起来。“我们今天站的位置,衡阳古八景就有三景在眼前,一是脚下的'石鼓江山’和山腰的'朱陵仙洞’,三是左前方的'青草鱼灯’。”

图片

“是这座桥?”宋老问。

“是的南宋淳熙年间到清康熙时期,桥是木质结构七隧,长45丈就当是而言,已经是一座很大的木桥啦。桥两侧悬建吊楼,桥上开设40余间茶楼酒肆。由于古代衡阳是南北要冲,西南咽喉,青草桥下又是古渡津口,南来北往的货船弥江,商贾云集。加之衡阳有中国最早的贡酒醽醁,桥头两端的草厚街、草前街酒家林立,店舖盈巷,户户飘旗,家家卖酒。所以有'青草桥头酒百家’之盛景。”

清朝朱佩连《清泉杂咏》中描写青草桥头 “潇湘八景画难描,雅爱衡阳青草桥,雨后凭栏新月上,渔歌矣乃橹声摇。”

谁知我这一介绍,尽引来宋老的浓厚兴趣,不断地对我微笑颔首。

“原来是座大木桥,那倒还真是一景,犹如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描绘的那样繁华!”宋老对我笑笑说道。

我见宋老兴致较高,也一时兴奋地指着草桥和江面说:“这里民间还流传半幅对联。上联'青草桥头青草鱼口衔青草’,至今没有对仗工整或意境阔远的下联。”

宋老听到我说出的上联后,嘱我再仔细解释是哪几个字?听完我逐字介绍后,稍一思索,便招手把他的工作人员叫到身边:“你用笔把秘书长刚才说的对联记下来。”并转头对我说:“我回去后也胡凑一下,如有合适的句子,再联系你。”

我连声应道:“好……好!”

当我们一行人走出石鼓书院大门,来到栈桥路面时,宋老还特地停下来,回过头仔细地看了看江上突兀而出的石鼓山,并再次点了点头,才随着陪同人员大步离开。

图片

2023227

作者简介李慧星,笔名愚叟,生于1957年3月,湖南祁东县步云桥人。中国韵文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中国收藏协会会员。擅长散文、诗词、训诂,赋作多处泐石立碑,作品见于《中国市容报》《湖南日报》《湘声报》《衡阳日报》《衡阳晚报》《西南文学》《西南作家》《德阳散文》《财富地理》,专著《衡山窑》填补中国陶瓷史空白。名载《世界人物辞海》《当代中国人才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