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段难忘的历史

 梨园彩凤 2024-03-07 发布于吉林

一段难忘的历史

今天是3月6日,很平常的一天。但对我来说却不平常,每年这个日子,都会感慨一番,甚至有些惆怅。       

56年前的今天,是吉林省革命委员会成立的日子。大会在长春地质宫广场举行。此前,需起草几个材料,一是省革委主任王淮湘的大会报告,由李金镛(16军秘书处干事,后转业回天津,下落不详)和我负责起草;二是告全省人民书,由我和穆恒洲(地方同志)起草;三是给毛主席的致敬电,由胡世宗(时为军宣传处干事,后调沈阳军区创作室,诗人、作家)起草;人民日报社论,由该报驻吉林记者站起草。这些文字材料的统筹、修定是牛铮、李冶同志。需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文字材料,定稿后均要先报中央文革领导小组审阅。其中社论原标题为《长白山下春来早》,被姚文元改为《红日高照长白山》,一并与告全省人民书和给毛主席的致敬电在1968年3月7日的人民日报见报。     

   省革委会是“三结合”的领导班子。军方代表有王淮湘(16军政委)、何友发(省军区司令)、苏俊祿(省军区政委)、肖道生(空一军政委);地方领导干部代表是阮泊生、郑季翘、兰甘亭、张士英;革命群众组织代表有许肇昌(红革会一把手)、宗希云(某厂,红二)、张振标(工大造大)、姚美铃(师大造大)、王x宾(师大毛泽东主义兵)、王秀珍(女,红二)、崔红(女,社派)、朱x贵(农民,哪派不详)、耿志才(一汽,社派),徐彪(一汽,红二)等。造反派代表中二位女性和一位农民,是默默无闻之辈,估计是代表性问题,没有他们中央不批。朱是农民代表,常说些污言秽语,被牛铮戏称为“流氓无产者”。当下,军方只有肖道生还健在,1916年出生,现108岁),其余均已去世。地方领导干部都去世,其中阮泊生享年101岁。那些造反派头头,许肇昌因策划长春车站附近天池饭店攻打东方红公社致死十多人(长春最大的9.18武斗)等罪行被捕,得癌症死于狱中。姚美铃几经辗转,后落脚长春应化研究所干到退休,已去世十多年。其他人无联系,下落不详。     

  中央批复,吉林省革委会的编制为95人。各省都差不多,最少的80多人。人少,机构也少,记得好像设了4个组,即办公组、政工组、调研组、保卫组,外加一个生产指挥部。我被定在调研组。最初的办公地点在那时的省委党校旧址(原为吉林工学院)三千米楼,大约一年后才迁至现省委大院。那段时间是最忙碌的,包括王淮湘、药天祿(16军副政委)在内大家吃、住、工作都在楼里,熬夜是常事,还时不时的来个通宵达旦。四人帮倒后,这些全成为“罪过”,我作为省委宣传部的“讲清楚”对象,讲了好几次才免强′过关。   

    对革委会这个权力机构如何定性,网上网下我作了番搜寻,结果都不甚了了。这个三结合政权的名称是毛主席定的,在吉林省存在了12年(1968~1980)。依我看,这是一个畸形的权力机构,非党、非政、非军。它下面有个生产指挥部,代行一部分政府职能。1971年,恢复了中共吉林省委,王淮湘任书记兼省革委主任。毛主席至死也没下令撤消各地的革委会。四人帮被打倒,各地各单位的革委会把造反派头头都清理出去,但机构依然保留下来,直到1980年,吉林省人民政府被隆重恢复,于克任省长,革命委员会才算寿终正寝,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全国各地,大致如此。       我身在其中,无法对这段历史进行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对吉林省革委会及其主要领导人王淮湘的功过是非,只能留待与此没有任何瓜葛的有关专家学者去研究、论证了。但这段历史,我始终难以忘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