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240个子孙,无一败家子!他的处世心机,受益终生

 凤凰山居士 2024-03-07 发布于江西

曾国藩240个子孙,无一败家子!他的处世心机,受益终生
读人间烟火2023-12-16 10:57河南

曾国藩,是清朝晚期的政治家、军事家,以杰出的才华和卓越的政绩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祖上一直以务农为主,直到他的祖父曾玉屏这一辈家族命运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积累到了曾国藩这一代,在他的经营下,成就了一个240个子孙,无一败家子的充满辉煌成就的家族。

然而,这位晚清名臣的辉煌并非一蹴而就,他的成功背后蕴含着勤学苦练、持家有道的处世心机。他的勤奋、智慧以及治家有道的处世心机,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曾国藩家族的起源

曾国藩家族的起源可追溯至湖南寒门。六百年前,祖辈务农为生,过着贫苦的生活。然而,曾家在长达数百年的历史中,并未涌现出许多读书人。

命运的转折点是他祖父与一个老人的一次对话。曾玉屏年轻时成天吊儿郎当,整天无所事事的四处溜达,村里有些人很瞧不上他。一天,村里一个老人碰见曾玉屏哼笑了一声:“游手好闲的败家子。”

年轻人哪听得了这个,但又不能把他一个老人怎么样。于是,从这以后他定下心伺候农田,经营家庭,还要求子孙后代一定要读书。正是这一决定,扭转了整个家族的命运。

到了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这一代,他从十多岁开始参加乡里的科举考试,但屡战屡败,考试十六次,直到40多岁仍未考中秀才。

这样的经历,搁其他人身上早就放弃了,毕竟读书可是一笔大花销,普通家庭哪里经得起这样消耗。好在曾玉屏为家族经济方面打下了好基础,后代也争气,因此钱财方面还算殷实。

曾麟书心态还不错,并未因此而气馁,他坚信即便自己一生未能考中秀才,儿子仍能继续追求,子孙可以接力前行。曾国藩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成长。

从5岁起,他就开始学习读书写字,远早于同龄人。这在清朝是相当早熟的教育方式,一般家庭的儿童要到8岁才开始接受启蒙教育。然而,曾国藩的学业之路也不顺利。

在科举考试中,他屡战屡败,但始终不放弃。曾国藩在14岁时考入秀才,虽然成绩倒数第二,但这个胜利为他的学业铺平了道路。

曾国藩在家乡读书读到28岁,花尽了家族积攒下来的所有家当。最终,他在第二次会试中考中进士,被道光皇帝任命为翰林学士,开始了他在朝廷的官场生涯。

曾国藩在官场上一直保持着耿直的性格,这让他处处碰壁。他敢于批评不喜欢的人,甚至连皇帝也敢顶撞。这样的性格在官场上既是优势又是劣势。

1850年,道光皇帝去世,咸丰皇帝继位。由于经验不足,咸丰皇帝与曾国藩在政务处理上发生重大分歧。曾国藩为国家稳定,不惜当众批评咸丰皇帝的举措。这一举动导致咸丰皇帝厌恶曾国藩,使得他在朝廷中备受排挤。

曾国藩与太平天国的斗争

1852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越闹越凶,波及湖南。曾国藩的机会来了。

1853年,清政府急切需求力量,曾国藩趁此机会得到清政府所批准,依托师徒、亲友等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在湖南组建了一支地方团练,名为湘勇。湘军的领导层主要由耕读之家出身的士人组成。

然而曾国藩在建立湘军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其中一项难题是湘勇需要的薪饷高于绿营兵,购买洋炮和军械也需要大笔资金。然而,咸丰对曾国藩并不抱有太大期望,甚至不愿提供足够的军饷,视之为一种制衡手段。

于是曾国藩就向乡绅摊派,但即便这样所得也远远不够。于是,曾国藩巧妙地向咸丰帝请求几千张“监生”文凭和虚衔官职的空白任命状,并通过出售这些虚衔,筹措到了建军所需的资金。

通过这一办法,曾国藩在1854年成功组建了一支庞大的湘军,人数高达1.7万,并装备有数百门洋炮。

在湘军的建设中,曾国藩严明纪律,将湘勇分为十个营,并将军事训练地点从长沙迁至湘潭,曾国藩深知清朝军队的腐化和懒散,他在湖南督训湘军,实施严格的军事训练,使湘军成为一支精锐的游击队。

1854年,太平军进攻湘潭,湘军在曾国藩的指挥下,以一万人对抗太平军六万,取得了十战十胜的辉煌战绩。湘潭战役成为太平天国起义三年来,清朝唯一的一场胜利。

曾国藩在斗争中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但他的强硬性格也遭到了一些朝廷内部人物的怀疑。军机大臣彭蕴章等人在朝廷上劝谏咸丰皇帝,认为曾国藩有可能趁势反叛,这使得曾国藩在一度回到老家守孝。

然而,太平天国的威胁并未迅速消散。曾国藩再度奉召回归,他改变了过去的刚愎自用,展现出更为圆滑的外交手腕。太平天国起义逐渐被平定,而曾国藩也因在湘军整训和战斗中的杰出表现,最终获得咸丰皇帝的信任,成为两江总督。

曾国藩的治家格言

曾国藩的成功不仅体现在军事战略上,更表现在他的治家理念和家族管理中。他的治家格言,如"人败皆因懒,事败皆因傲,家败皆因奢",成为他生平的家训。

曾国藩在家书中详细记录了他的家风家训。这座豪宅,建于1865年,根据易经智慧,富厚堂的建筑采用中轴对称、坐南朝北的风水布局。

而他对于生活的要求并不奢华,而是注重实用性和简朴。这种朴素的生活方式并非是一时的形式主义,而是一种深深根植于曾国藩性格和家族价值观的生活态度。

曾国藩的房屋并没有过多的装饰。反之,他更注重房屋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在曾国藩的眼中,房屋不仅是居住的场所,更是思考人生、积累智慧的空间。

这种观念不只用在自己身上,曾国藩对家人的要求也极为严格。他主张亲力亲为,要求家人亲自完成所有的家务事。这不仅包括日常生活中的琐事,还涉及到家族的重要事务。

这种坚持要求家人亲自动手的理念,培养了家庭成员的自立自强的品质。曾国藩并不认同通过雇佣仆人来解决问题,而是倡导通过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来维系家庭的和谐。

这种朴素而勤奋的生活态度,并不仅仅是曾国藩个人的选择,更成为了他家族后人的行事准则。曾国藩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家族树立了一个清廉朴素、兢兢业业的家庭典范。这种价值观的传承,不仅在当时引起关注,更在后人中得以延续,成为曾家文化的一部分。

在曾国藩的理念中,他期待后代子孙能够继承曾家的优良传统。这并非简单地追求物质富足,更注重修身养性,强调崇尚勤劳致富。曾国藩深知,一个家族的繁荣不仅仅取决于外在的物质积累,更关键的是家族成员的品德修养和勤奋拼搏的精神。

这一理念的传承使得曾国藩的家族在八代人中表现出惊人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令人瞩目的是,曾国藩的后代中竟没有一个败家子,这并非偶然,而是曾家治家格言的深刻影响。有相当数量的家族成员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成为各个领域的佼佼者。

曾国藩通过自身的榜样和家族管理的精准引导,为后人提供了一个充满智慧和传统价值观的家庭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独树一帜,也在曾国藩逝世后延续至今。曾国藩的治家格言成为许多人学习的楷模,为社会传递着家风的深刻影响。

结语

曾国藩的人生旅程如同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他不仅在政治舞台上建立了卓越的业绩,也在家庭中创造了清正廉明的家风。

曾国藩的成功告诉我们,只要努力不懈,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能逆袭成为成功人士。他的传奇人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成为儒将的楷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