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处为啥死得让人舍不得?

 新用户7976s6Fv 2024-03-08 发布于北京

周处除三害,为啥他死得让人舍不得?

台湾电影《周处除三害》正在热映。作为一部黑帮片,它算得上一部上乘之作。这部电影借用了“周处除三害”的典故,讲了一个叫陈桂林的通缉犯,因为唯一的亲人离世,又得知自己患了晚期肺癌,身处绝境,朋友劝他自首,但陈桂林不甘心这样在狱中等死,他在去自首的时候,发现原来警察还在通缉另外两个罪犯,名声甚至比他还大。陈不服气,决心先干掉那两个罪犯之后再去认罪伏法。于是,电影就在罪与罚的强大张力中拉开了帷幕。电影中有大量令人惊骇的暴力镜头,也许不太适合未成年人观看,但“周处除三害”的故事仍然值得每个人仔细品品其中的滋味。

周处除三害,说的是啥典故?

“周处除三害”说的是三国时吴国的一个叫周处的不良少年,在乡里为非作歹,乡亲们怨恨他,就把周处和当地为害人民的两个怪兽——蛟龙、猛虎——并称为“三害”,周处甚至被当成三害之首。听说了自己的这个坏名声,周处不服气,决心杀掉猛兽,改变人们对他的看法。他舍生忘死杀死蛟龙、射死猛虎,但大家还是巴不得他也一起死了。周处还是不服,就向当时的大学者陆机、陆云兄弟求教。他说:“我很想改过自新,花了很多时间也没效果,怕是没出息了。”但陆云说:“古人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你还年轻。人就怕没有志向,有了正确的志向,还用担心没一事无成吗?”在他们的指点下,周处幡然醒悟,摆脱了恶少的习气,最终成为文武双全的一代忠臣孝子。

周处,到底该不该除?

周处(242-297),可不是个虚构的人物,他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周处的事迹在很多古代典籍中都有记载,比如《世说新语·自新》、《三国志·吴书》、《晋书·周处传》。不过,这个故事的可信程度并不是很高,其中一个最大的bug就是他的师傅——陆机(生于261年)和陆云(生于261年)的年龄对不上。因为周处比陆家兄弟大了二十岁,也就是说,在周处的青少年时代,这两位师傅还是个奶娃娃,怎么也说不出能教导人的话来。至于周处是不是不良少年,这个事就更不可知了。因为《世说新语》并非史书,而是“志人志怪”的小说,小说家就可以编故事,而《三国志》和《晋书》中的这段有关周处的记载又都来自《世说新语》,一个抄一个,不良少年的名声就被做实啦!

不过在历史上,长大后的周处名声很不错,如果非说他有啥毛病,可能就是在温良恭俭让的主流教育中显得格外傻大胆。

周处曾经作过监察官,这个工作的任务就是监督官员们有没有不当言行,威胁国家社稷。周处偏偏是个嫉恶如仇、不畏强权的硬汉,他甚至敢于举报皇亲国戚的腐败行为。正是因为这个倔强脾气,周处遭到了嫉恨。他的政敌为了把这个“眼中钉、肉中刺”拔出,就借着西北少数民族造反的机会,建议皇帝派周处去平叛。周处赶到前线,人困马乏,连做饭都来不及,后方就传来军令,让他立即出兵应战,并谎称会有后援,可周处只有5000人马,却要抵挡7万敌军。面对这个不可能的任务,他知道自己中了政敌的圈套,但因为使者的再三逼迫,再加上他宁折不弯的刚勇性格,周处没有退缩,他带领着5000饥兵冲向敌军。果不其然,周处战死沙场、以身殉国。

消息传回后方,皇帝一点儿看不出其中的猫腻,没有追责不去接应的将军,仅仅表彰周处的傻大胆。这个白痴皇帝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晋惠帝,他最有名的段子就是百姓饿得食不果腹的时候,还问,“何不食肉糜”(意思是,老百姓既然没有米吃,他们为啥不吃肉?)。

现实中的周处,也许从来没有杀死过那个传说中的周处。要不然,他为啥到死还有一副少年胆?他心心念念为民除害,甚至不惜舍生取义。但是朝堂之上的人心险恶,远比他少年时绞杀的蛟龙猛虎更凶残。谁能想到呢?天下还有比“三害”更坏的东西。于是,文学家用曲笔来虚构周处的故事,但历史却比文学更直白,周处死后16年,晋亡。

周处除三害,为啥流传1700年?

周处除三害,故事流传至今大概有1700年了,讲故事的人总是会告诉小孩,这个故事最有教育意义的部分是“自新”,也就是说,周处改了。

然而,电影《周处除三害》却有那么点不一样,它好像把这个故事最引人入胜的部分重新剖出来给我们看,周处也好,陈桂林也好,不管是历史还是电影,读者和观众都舍不得这个不良少年死掉,这个舍不得,也许不是因为他们勇于“自新”,而是喜欢他们个性中的那点不服输的天真。

天真,恐怕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程序设置。它可爱,但不一定人畜无害,反而总和力量联系在一起。在语言上,它叫“童言无忌”,在性格上,它叫“少年气盛”,在行动中,它总想“干一票大的”。

周处,既是“罪”的化身,也是“罚”的化身。他的性格里总有一些不欺骗,不认输,不恐惧的特质。所以,在《世说新语》的小说里,他无知无觉的凶强,直到陆机、陆云把周处的天真引向了“道”的层面,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这是《论语》里的话,意思是说,早上听到了真理,哪怕晚上就死掉,人生也是值得的。)周处才为自己的天真找到了方向——他要成为救国救民的忠臣良将。在《周处除三害》的电影里,陈桂林起初的凶强也是无知无觉的,直到他为自己的天真找到了方向——成为替天行道的一等重犯。

那么,现实中的我们呢?我们没有杀死过蛟龙猛虎,但我们都下决心杀死自己心里的周处。然而,我们心里的周处真的“死”了吗?在我们心中的周处找到方向之前,我们是否太害怕小朋友心中的周处,在他们为自己找到方向之前,早早就督促他们照别人的样子,改过自新呢?

《世说新语·自新》原文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yé)?”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 本文为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微信号:Eliot13240734043。

  • 如果您的小朋友有写作、阅读难题,请私信联系喵lady哦!

关注“张小喵学语文”

大朋友和小朋友一起

认识自我,理解他人,健康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