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3年,农村的土郎中教我一个诀窍,专门对付“中风”...

 国老好友 2024-03-09 发布于辽宁

2013年,农村的土郎中教我一个诀窍,专门对付“中风”,开始的时候我不屑一顾,如今却打了我的脸。

总有人觉得中医之所以日渐没落,是因为中医老是藏着掖着,不愿意去交流,可能导致的结果就是,如果一个大夫去世了,那某一个病就治不了了。

这是对中医最大的误解,我就遇到过这么一个土郎中,他在2013年的时候,教我一个诀窍,专门对付“中风”。

当时我去乡下探望一位长辈,这位老中医正是长辈的好友,他得知我是中医,对我说:现在的中医真的有点让人失望,行个医,还得有证才行,哪像我年轻的时候,这些年每当看到病人的疼痛,我却无能为力的时候,心里都是阵阵刺痛。

我应和道:是啊,这不光是患者的悲哀,更是中医的悲哀。

这一聊更是相见甚欢,我要走的时候,他还专门来送我,并掏出一张纸来递给我,说:这是一个中风的方子,包含我半生的心血,希望你能帮我传承下去。

方见:

生黄芪、当归、桃仁、红花、赤芍、地龙、白附子、白芥子、天南星、天麻、僵蚕、土元、桂枝、炙甘草、生龙骨、胡桃肉、牡蛎、生姜、大枣。

开始,我是不屑一顾的,因为他不要任何的报酬,俗话说,便宜没好货,如果真是好东西,能这么轻易就给了我?直到后来,我才发现是自己小人之心了。

接下来,结合一位患者讲讲这张方子吧:

这位患者,来看诊时70岁,发病头天晚上,睡觉之前就觉得右侧肢体麻木。他当时没当回事儿,结果第二天醒来,发现自己已经偏瘫了。

嘴巴向右侧歪斜,说话漏气,吃饭漏饭粒。舌头短,语言蹇涩,同时头晕、气短。仔细辩证后,发现其脉象浮而软,舌体淡胖有齿痕,舌头的一侧有瘀斑。

然后就给患者用了上面那张方子,服药期间,配合针刺。

结果呢?

用药两个疗程后,患者口眼歪斜已经好转,语言饮食没有大碍。肢体活动和握力均有提升。效不更方,再用一段时间后,患者已经可以下床自理,舌头上瘀斑也消失了。

这里面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患者脉象浮软,脉浮,是中风之后正邪相争。脉软,说明他本身气虚,正气不足。舌头上有瘀斑,说明有血瘀。气虚血瘀的问题,已经基本显现。

气虚血瘀,影响津液输布,于是化痰生风。风痰内动,发为中风。

所以,要想解决问题,就得扶正气,化瘀血,除痰通络,镇静安神。

方子中,用黄芪补气;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来活血;为了增进温行血脉之功,用了桂枝。

白芥子、天南星、白附子、天麻、僵蚕,可以化痰祛风,解风痰之患。土元活血通经,配合地龙通一身之脉。

龙骨牡蛎镇静安神;生姜大枣生化气血,调和营卫。最后,再用核桃仁补肾固本,配合黄芪补足正气。

这就是方子的基本意图。

2013年,农村的土郎中教我一个诀窍,专门对付“中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