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I视野】政府工作报告的10个园林思考

 新乡的天空 2024-03-09 发布于河南

今天谈一下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我们将会针对报告,和AI聊聊10个园林景观行业息息相关的思考。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文章,请务必关注并加上星标,这样才能及时收到文章推送。

阅读时间约19分钟,欢迎点击右上角收听音频;以下正文。


政府工作报告的10个园林思考
针对2024年度的政府工作报告,我们请GPTs(园林景观前沿咨询)做了一下总结,并从多个角度提出了10个和园林景观行业息息相关的思考。希望能以尽可能专业的视角审视它,深刻的理解它,以便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更好地贯彻中央的精神。

图片

如图所示,ChatGPT列出了和园林景观专业相关的核心要求与具体工作: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与园林景观相关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具体包括: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这包括推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深入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强化固体废物、新污染物、塑料污染治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组织打好“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推进国家公园建设。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报告提出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城乡建设发展的绿色转型,落实全面节约战略、加快重点领域节能节水改造、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相关市场化机制、推动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发展、促进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应用、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供应链。此外,政策鼓励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政府计划扎实开展“碳达峰十大行动”,提升碳排放统计核算核查能力,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同时,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发展新型储能,促进绿电使用和国际互认,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

这些内容反映了政府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碳减排等方面的高度重视,其中不乏与园林景观设计、城市绿化建设、生态保护区规划等领域紧密相关的政策导向和行动计划。

以下为我们从行业多个角度提出的10个重要思考:

问: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绿色低碳发展的强调,将如何影响园林行业的未来趋势和行业标准?
答: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绿色低碳发展的强调,将在园林行业中引发一系列深远的影响,塑造未来趋势和行业标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趋势向绿色转型:政府对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视将推动园林行业加速向绿色、生态、可持续的方向转型。这意味着在未来的园林设计和施工中,将更加注重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生态足迹。
2. 行业标准提升:随着绿色低碳理念的深入人心,园林行业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这包括但不限于:建材选择的环保性、绿化工程的水土保持、园林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等方面的标准。
3. 技术创新驱动:为了响应绿色低碳的发展要求,园林行业将更加依赖技术创新来实现其目标。这包括采用节能材料、智能灌溉系统、太阳能照明等先进技术和方法,以及对传统园林元素的创新设计,使其更加环保和节能。
4. 服务内容扩展:园林服务提供商将拓宽服务范围,不仅限于传统的设计和维护,还会包括碳足迹评估、生态恢复、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以满足市场对绿色低碳服务的需求。
5. 市场需求变化: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绿色低碳政策的推广,市场对园林绿化的需求将逐步从单纯的美化环境转向更加注重生态效益和可持续性,为园林行业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6. 专业人才培养:高校和职业培训机构需要调整园林相关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方向,加强对学生绿色低碳理念、可持续设计原则以及新型环保材料和技术的培训,以适应行业未来发展的需求。

总体而言,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绿色低碳发展的强调,不仅将推动园林行业在技术、设计、材料等方面的革新,而且还将促进整个行业向更加可持续和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为园林工作者带来新的职业机遇和发展空间。

图片

绿色城市畅想图。图片生成:DALL·E 3
问:报告提到的“推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对园林工作者在生态修复可持续景观设计方面的技术创新有何启示?

答:报告中提到的“推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对园林工作者在生态修复和可持续景观设计方面的技术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指导,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强调系统思维: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要求园林工作者在设计和实施项目时,采用系统思维,考虑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互联性。这意味着在可持续景观设计中,需要更加关注生态过程和生物多样性,以及它们与环境、社会经济因素之间的动态关系。

2. 推广生态工程技术:生态修复和可持续景观设计应更广泛地采用生态工程技术,如生态湿地、人工生态系统、生物滤池等,以提高生态服务功能,实现水质净化、土壤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目标。这要求园林工作者不断探索和创新适用的生态工程方法和技术。

3. 倡导自然化设计:报告提倡的综合治理思路鼓励园林设计回归自然,采用更多自然化的设计元素和手法,如使用本土植物、模拟自然景观的构造等,以达到既美观又具有生态功能的景观效果。

4. 提升绿色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强调绿色基础设施的作用,园林工作者应探索如何通过绿色屋顶、雨水花园、城市绿道等绿色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的生态适应性和韧性,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增强生态系统服务。

5. 强化监测和管理: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还涉及到对生态修复效果和景观维持的长期监测和管理。园林工作者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GIS(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等,进行精细化管理,确保生态修复和景观设计的持续效果。

6. 提倡跨学科合作:综合治理生态环境要求园林工作者与生态学家、环境科学家、城市规划师等多领域专家紧密合作,共同探索生态修复和可持续景观设计的最佳实践,实现跨学科的技术创新。

通过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推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要求进行深入理解和实践,园林工作者可以在生态修复和可持终景观设计领域推动技术创新,贡献于构建更加绿色、可持续的环境。

图片

绿色城市畅想图。图片生成:DALL·E 3

问:如何利用节能降碳技术改进园林设计和维护工作,以响应政府报告中的绿色低碳发展要求?

答:响应政府报告中的绿色低碳发展要求,园林设计和维护工作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利用节能降碳技术进行改进:

1. 采用本土植物和自然植被:选择本地适应性强、水分需求低的植物进行景观设计,可以减少灌溉需求和维护成本,同时提高碳汇能力。本土植物更适应当地气候,有助于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

2. 绿色屋顶和垂直绿化:通过在建筑物的屋顶和墙面安装绿色屋顶和垂直绿化系统,可以有效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减少建筑物的能耗,同时提供额外的生物栖息地,增强城市绿化面积。

3. 智能灌溉系统:利用智能灌溉技术,如滴灌系统、土壤湿度传感器和定时控制器,以确保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节约,减少水资源浪费。

4. 太阳能照明:在园林照明设计中采用太阳能路灯和太阳能景观灯,减少对传统电能的依赖,降低碳排放。

5. 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设计雨水花园、渗透井和雨水收集系统,收集雨水用于灌溉和景观水体补给,减少对自来水的需求,同时降低雨水径流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6. 减少硬铺装,增加透水铺装:在园林道路和广场设计中,尽量减少硬质铺装面积,采用透水铺装材料,提高地表水的渗透和回收能力,减少径流污染。

7. 碳足迹评估工具:在园林设计和维护阶段,使用碳足迹评估工具评估项目的碳排放量,寻找减排潜力和优化方案。

8. 循环利用和废物管理:鼓励在园林建设和维护中采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对园林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利用,减少填埋和焚烧。

9. 提高生物多样性:通过创建多样化的植物群落和生境,提高园林的生物多样性,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如空气净化、温度调节和碳固存。

10. 生态修复技术:在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和再生中,运用生态修复技术恢复生态功能,提升土壤碳固存能力,增加绿色空间。

通过这些措施,园林设计和维护工作能够有效地应对绿色低碳发展的要求,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图片

绿色城市畅想图。图片生成:DALL·E 3

问:国家公园建设“三北”工程对园林景观设计师提出了哪些新的职业机遇挑战

答:国家公园建设和“三北”工程为园林景观设计师提供了许多新的职业机遇与挑战。具体阐述如下:

新的职业机遇
1. 参与大型生态工程:国家公园建设和“三北”工程是大型生态恢复与保护工程,为园林景观设计师提供了参与国家级生态工程的机会,能够在生态保护、自然资源管理等方面有更深入的实践和探索。
2. 跨学科合作机会:这些项目需要生态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共同协作,为园林景观设计师提供了跨学科合作的平台,有助于扩展职业技能和知识领域。
3. 生态旅游开发:国家公园和“三北”工程区域逐渐成为生态旅游目的地,为园林景观设计师在生态旅游规划、景观设计及设施设计等方面提供了新的工作机会。
4. 教育和研究:这些项目的实施和运行需要大量的科学研究和教育普及工作,园林景观设计师可以参与相关的研究项目,或在教育机构中就这些主题进行教学和普及。
5. 可持续性规划设计:随着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园林景观设计师有机会专注于可持续性设计,将绿色生态原则和技术应用于实际项目中,推动行业的绿色转型。
面临的挑战

1. 技术与知识挑战:国家公园和“三北”工程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提出了高标准,这要求园林景观设计师必须具备更加深厚的生态学、环境科学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

2. 综合管理能力:项目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园林景观设计师不仅要懂得设计,还要具备项目管理、生态保护、社区参与等多方面的能力。

3. 与政策法规的适应性:国家公园和“三北”工程的实施伴随着一系列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园林景观设计师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这些政策法规,确保设计方案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4. 公众参与与社会责任:这些项目强调社区和公众的参与,园林景观设计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以及对社会和环境责任的深刻理解。

5. 创新与适应性:面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园林景观设计师需要不断创新,寻找适应性更强、影响更小的设计解决方案。

总体来说,国家公园建设和“三北”工程不仅为园林景观设计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职业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职业能力要求和挑战,促使专业人士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图片

绿色城市畅想图。图片生成:DALL·E 3

问:园林工程在响应报告中提及的绿色低碳供应链建设中,如何实现材料选择使用的绿色化、低碳化?

答:园林工程在响应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绿色低碳供应链建设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材料选择和使用的绿色化、低碳化:

1. 优先选择环保材料:在园林工程中优先选择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如再生塑料、回收木材、本地石材等,减少对非可再生资源的依赖。

2. 本地化采购:尽量采购本地材料,减少长距离运输带来的碳排放。本地化采购还可以支持当地经济,降低整体项目的碳足迹。

3. 绿色认证材料:选择经过第三方认证的绿色建筑材料,如具有绿色建材认证标志的产品,确保材料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低碳、环保。

4. 减少材料浪费:通过精确计算和优化设计,减少在建设过程中的材料浪费。采用模块化和标准化设计可以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减少废弃物。

5. 循环利用与再生利用:鼓励在园林工程中采用循环利用的材料,如使用建筑拆除产生的回收材料进行景观铺装。探索生态工程中的天然材料和生物质材料的使用,如生物降解的植物支撑结构。

6. 绿色施工技术:采用绿色施工技术和低碳施工方法,比如使用节能的施工设备、采用太阳能供电的临时设施、减少现场施工产生的污染和碳排放。

7. 生命周期评估:对园林工程使用的材料进行全生命周期评估,从采购、运输、使用到废弃处理的每个环节考虑其环境影响和碳排放,选择整体碳足迹较低的材料和解决方案。

8. 绿色供应链管理: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与供应商合作提升供应链的环保标准和透明度,确保材料来源的可持续性。

9. 推广绿色技术和创新:鼓励和采纳新的绿色技术和材料创新,比如使用CO2吸收材料、高效节水灌溉系统等,提升园林工程的环保性和可持续性。

图片
绿色城市畅想图。图片生成:DALL·E 3

问:园林工作者如何通过创新设计和管理实践,为城市和乡村地区提供应对气候变化的绿色解决方案?
答:园林工作者可以通过以下十个方面展开工作:

1. 提高绿色覆盖率:通过增加城市绿地、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方式提高绿色覆盖率,增强城市和乡村地区的碳吸收能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改善城市微气候,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2. 生态水系恢复与管理:利用生态工程技术恢复和重建城市和乡村的自然水系,增强地区的水资源管理能力,提高对极端气候事件(如洪水和干旱)的适应能力。

3. 雨水管理和利用:采用生态雨水管理策略,如雨水花园、渗透铺装、雨水收集系统等,减少雨水径流,增加地下水补给,利用雨水资源进行绿化灌溉,减少城市洪涝风险。

4. 促进生物多样性:设计多样化的植物群落,创建多种生境类型,增加生物多样性,构建具有高度适应性和恢复力的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抵御能力。

5. 节能减排的绿色交通系统:在园林设计中整合和优化步行、自行车等低碳交通方式的绿色交通网络,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降低交通领域的碳排放。

6. 应用本土植物:优先选用本土植物和耐旱植物,减少灌溉需求和维护成本,同时增强植物对当地气候变化的适应性。

7. 城市农业和社区花园:在城市和乡村地区推广城市农业和社区花园,提倡有机种植,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实现食物的局部循环生产,减少食品运输的碳足迹。

8. 能源景观:将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设施与园林景观设计相结合,创造既美观又实用的能源景观,推广绿色能源的使用。

9. 智能化管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智能技术进行园林绿地的智能化管理,优化灌溉、照明、维护等工作,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能耗。

10. 公众教育与参与:园林工作者可以通过公共空间的设计和管理实践,增强公众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鼓励社区参与和志愿行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通过这些创新设计和管理实践,园林工作者不仅能够美化城市和乡村环境,还能提供有效的绿色解决方案,帮助社会适应和缓解气候变化的影响。

图片

绿色城市畅想图。图片生成:DALL·E 3

问:“碳达峰十大行动”中园林工作者能扮演什么角色,如何通过园林项目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

答:以下是园林工作者能够发挥作用的几个方面:

1. 碳汇增强者

通过设计和创建以树木和植被为主的绿色空间,园林工作者可以有效增加城市和乡村地区的碳汇能力。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助于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

2. 生态系统服务提供者

园林工程可以恢复和保护生态系统,增强其提供生态服务的能力,如空气净化、水源涵养、温度调节等,这些服务都有助于缓解气候变化影响,推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3. 绿色基础设施推广者

园林工作者可以通过设计和实施绿色屋顶、雨水花园、城市森林等绿色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的可持续性,减少城市运行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促进城市碳足迹的减少。

4. 可持续材料使用倡导者

在园林项目中优先选择和推广使用可再生、低碳或碳中和的建筑和景观材料,如回收材料、本地材料等,减少材料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

5. 节能减排技术应用者

园林工作者可以在设计中融入节能减排技术,比如使用太阳能灯具、智能灌溉系统等,减少园林维护和运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6. 公共教育和意识提升者

通过公共园林项目和环境教育活动,园林工作者可以提升公众对气候变化和碳中和重要性的认识,鼓励社区参与和个人行动,共同为减少碳排放作出努力。

7. 绿色生活方式引领者

园林工作者可以通过设计鼓励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的绿道、休闲空间,促进健康、低碳的生活方式,减少私家车依赖,降低交通碳排放。

实施策略

- 全面规划:在项目规划阶段就考虑碳足迹最小化的目标,整合碳吸收、节能减排等元素。

- 跨学科合作:与生态学家、环境科学家等跨学科专家合作,共同探讨和实施碳中和策略。

- 持续监测:对园林项目的碳吸收和排放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持续优化管理策略。

通过这些角色和策略,园林工作者不仅能够在专业领域内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做出贡献,还能通过公众教育和社区参与,扩大碳中和行动的影响力。

图片

绿色城市畅想图。图片生成:DALL·E 3

问:报告中提及的优化城乡人居环境,园林设计在改善公共空间提升生活质量方面有哪些创新思路?

答:优化城乡人居环境是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要内容,园林设计在改善公共空间和提升生活质量方面可以采用以下创新思路:

1. 多功能绿地设计

创新思路包括将公共绿地设计成能够同时满足休闲娱乐、社交互动、生态教育和雨水管理等多重功能的综合空间。例如,通过创建可作为社区集会点的开放草坪、配置儿童游乐设施、设置生态教育路径等方式,使绿地成为提升社区凝聚力和生态意识的平台。

2. 生态基础设施融合

将生态基础设施如雨水花园、生态湿地、渗透铺装等与公共空间设计相结合,既美化城市环境,又提高城市的生态服务功能。这些措施有助于城市水资源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同时为市民提供亲近自然的场所。

3. 智慧园林应用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智慧技术,实现园林绿地的智能化管理和服务。例如,通过智能灌溉系统减少水资源浪费,利用智能照明提高能效,以及通过APP为市民提供园林绿地的实时信息服务,如花期预告、活动信息等。

4. 文化和艺术融入

在公共空间设计中融入当地文化和艺术元素,通过雕塑、壁画、传统园林手法等形式强化地方特色,提升公共空间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水平,促进居民的文化身份感和归属感。

5. 可持续材料和技术

在园林设计和建造中采用可持续的材料和技术,如使用本地材料减少运输碳排放,选用再生材料和可再生能源,实施绿色施工方法减少建设过程中的环境影响。

6. 促进社区参与

设计阶段和运营管理阶段都积极促进社区居民的参与。通过组织工作坊、公共设计活动等方式收集居民意见,使园林设计更贴近居民需求和期望,同时通过志愿活动等形式增强居民对公共空间的归属感和维护意识。

7. 灵活空间设计

创造灵活多变的公共空间,能够适应不同场合和活动需求。例如,可变配置的家具、可移动的植物盆栽、临时安装的展览结构等,使公共空间能够根据季节、节日或特定活动灵活变化,满足多样化的公共生活需求。

通过这些创新思路,园林设计不仅能够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还能够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构建和谐美丽的人居环境做出贡献。

图片
绿色城市畅想图。图片生成:DALL·E 3

问:结合报告对乡村全面振兴的要求,园林工作者如何参与乡村景观改造富民产业的规划设计?

园林工作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参与乡村景观改造和富民产业的规划设计,以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1. 生态与文化保护

- 重视乡村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在乡村景观改造中,园林工作者应尊重和保护乡村的自然生态系统和文化传统,如通过恢复传统水系、保留老树和古建筑等方式,保护乡村景观的原生态和文化特色。

2. 景观提升与环境改善

- 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空间:通过改善道路、绿化空间、休闲设施等,提升乡村的整体环境质量。设计可持续的排水系统、绿色屋顶等,增强乡村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

3. 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

- 规划设计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项目:园林工作者可以参与乡村特色旅游区、农家乐、生态观光园等项目的规划和设计,将乡村的自然风光和文化资源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和休闲产业。

4. 生态农业与精准扶贫

- 支持生态农业发展:通过设计和实施生态农业项目,如有机农场、生态果园等,既保护了乡村生态环境,又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

5. 乡村社区发展

- 促进社区参与和治理:园林工作者可以通过组织社区设计工作坊、公众参与活动等方式,激发居民对乡村改造的积极性,促进乡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和良好治理。

6. 可持续资源管理

- 实施可持续的资源管理策略:在乡村景观和产业规划中,采用雨水收集、废物循环利用等可持续技术和方法,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7. 多功能农业与农村复兴

- 推广多功能农业:结合休闲农业、农产品深加工等,发展多功能农业,增加农村经济的多样性和稳定性,促进乡村复兴。

实施策略

- 跨学科合作:与农业专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等跨学科团队合作,共同探索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乡村振兴策略。

- 持续跟踪与评估:对乡村景观改造和产业发展项目进行持续的跟踪和评估,及时调整策略以适应变化,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和效果。

通过这些方式,园林工作者不仅能够为乡村提供美丽、健康、可持续的生活环境,还能够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增强乡村社区的凝聚力,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图片

绿色城市畅想图。图片生成:DALL·E 3

问:面对报告中提出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园林工作者应如何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以适应新的发展趋势?

答:园林工作者应通过以下方式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以适应新的发展趋势:

1. 持续学习和技能更新

- 掌握最新技术和理论:关注和学习园林领域的最新技术、设计理念和管理方法,如生态恢复技术、绿色基础设施设计、智能园林管理系统等。

- 跨学科知识学习:增强跨学科学习,如生态学、环境科学、城市规划、社会学等,提升理解和解决复杂环境问题的能力。

2. 专业资格和认证

- 获取专业资格证书:通过考取园林相关的专业资格证书,如注册园林师、绿色建筑师等,提升专业认可度和职业竞争力。

- 参与专业组织和活动:加入园林和景观相关的专业组织,参与行业交流会、研讨会和培训,拓宽视野,提升专业技能。

3. 实践经验积累

- 参与多样化项目实践:积极参与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园林景观项目,从实践中学习和积累经验。

- 国际视野和交流:关注国际上园林景观设计和管理的先进理念与实例,通过国际交流和合作项目提升自身的国际视野和设计创新能力。

4. 创新能力培养

- 鼓励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拘泥于传统方法,勇于尝试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应用。

- 参与研发和科研项目:参与或发起园林领域的研发项目和科研活动,探索园林设计和管理的新技术、新方法。

5. 软技能提升

- 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提升沟通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有效地与客户、同事和其他专业人士交流和合作。

- 项目管理能力:学习和提升项目管理知识和技能,如时间管理、成本控制、质量管理等,提高项目执行效率和成功率。

6. 社会责任和伦理

- 增强环境伦理和社会责任感:深刻理解园林工作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承担起改善人居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社会责任。

通过上述方式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园林工作者将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发展趋势,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