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学.家具】静观古琴,千年风雅

 灯下悦读 2024-03-09 发布于广东

陈理真斫琴作品

大多人对于古琴的了解,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神农作琴、黄帝造琴、唐尧造琴等传说……但是,你真的了解古琴吗?如何真正的欣赏古琴呢?

《琴赋》中所说:“琴者,心也;琴者吟也;所以吟其心也。”古琴是一件内敛的乐器,是弹奏者内心的倾诉,是弹给演奏者自己或知己好友听的。

1

断纹

古琴断纹指琴表面上因长年风化和弹奏时的震动所形成的各种断痕。断纹的种类很多,主要有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纹断、流水断、龙鳞断等。一般来说,琴随年代久远程度不同,断纹也不尽相同,是鉴藏古琴的主要依据之一。

断纹是漆灰老旧的重要表现。重视断纹,一是断纹多寡会影响声音松透程度,二是断纹是古琴独特的审美内容,会让古琴具有沧桑、古朴美。没出断、或者断纹少的老琴,极可能是斫制年代较近。年代久远的琴,即使重修,数年之内也极易出丰富的断纹。

2

形制

形制主要指古琴外部的表现特征,包括:琴式(如伏羲式、神农式、连珠式、仲尼式等等)、外形尺寸、槽腹制度、造型特征、池沼特征、岳山、护轸、冠角、龙龈、尾托、轸池、琴徽等等。

琴人派重视形制,原因大致是两个:首先,形制特征是类型学断代的核心内容。其次,通过形制特征来判断老琴的斫制水平。这两者最终都与声音(或声音的潜力)相关。

3

工艺

工艺主要包括了漆灰的构成、厚薄,配件的材质等等。

漆灰的构成、厚薄,对声音好坏和琴的坚固耐用与否是很关键的。这两者对经常弹奏的古琴来讲很重要。明代的琴,灰胎偏薄,用瓦灰比较多。这样的工艺对声音的松透有利,只是不够坚固,容易磨损、受潮脱落。多数琴的灰胎是用鹿角霜,比较坚固而磨,声音坚实清润。

4

款识

款识,对琴人派来说是颇富人文趣味的东西,可以为古琴增光添彩。题识多的琴,还可以用来做拓片,琴的雅韵与金石趣味相结合,既可以自赏,又可赠人,是很风雅的事。另外,琴名也是琴人比较在意的。古人给琴命名,多数依据琴的音韵特征,有些则用典故。老琴琴名是很值得玩味的。

5

斫制人

上述因素之外,在习惯上还有一个因素需要考虑——官斫、野斫之分。

官斫通常指皇室、藩府等官方依相对严格的形制要求而制作的古琴。野斫指民间斫琴人制作的古琴。然而,民间斫琴人因为手艺好,招入官府,则其制作又由野斫变成官斫。通常来讲,官斫多是高手斫制,制度严谨,制作精良,不计工本。而野斫是作为商品琴的,要考虑工本,制作水平因人而异,参差不齐。因此,通常情况下,官斫视同名斫,甚至更看得更高一些。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增删有改。

若侵权请联系平台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