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益•讯丨激发内在动力 《班级公约》让德善教育更有效率

 水木公717 2024-03-10 发布于浙江

 4月20日,苏州工业园区伊甸园家庭文化研究与指导中心联合吴江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太湖校区,举办了《从“有约”到“有格”——小学生道德关键素养的策略研究》中期汇报暨“班级公约”课堂展示与研讨活动。

图片

班级公约是指班级内所有人(包括老师)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讨论,参与制定共同信守的行为规范和进取目标的双向约定,以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礼四仪、吴江区教育局顶层设计的“德善品格”课程以及班级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为 “班级公约”内容,主要包括公约目标、奋斗口号、公约协议、行动记录等方面的内容。班级公约是通过民主讨论产生的,是学生自己想要的目标,教师在公约中不再是权威的一言堂,而是智慧的引领者,同时也是积极的参与者。在班级公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们给予孩子的奖励都是倾注其智慧与情感的,他们会奖励守约的学生与好友同桌一天、约上好友一起去图书馆看书等。用外在约定逐渐培养孩子们的独立人格,形成他们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内心,做到“润物细无声”。

图片

图片

图片

活动当天,太湖校区的两位老师分别展示了两种课型,即约前指导课和约后总结课。在随后的“班级公约”沙龙环节中,德育处主任带领公约德育团队以及班级公约、家庭公约校外辅导师苏州工业园区伊甸园家庭文化研究与指导中心韦小兰老师,向前来观摩的领导、老师们阐述班级公约的核心内容,为什么“约”、“约”什么、怎么“约”的问题和“约”后学生的状态与面貌有什么不同。“班级公约”还对应抓了“家庭公约”,会上还有两位家长代表交流了做了“家庭公约”后的家庭可喜变化。

图片

据了解,班级公约和家庭公约是由苏州工业园区伊甸园家庭文化研究与指导中心的技术指导顾问齐大辉教授用17年时间30万实践数据库总结而得的研究成果,是为落实教育部陈宝生部长提出的家校社协同教育的操作工具,让教师、家长、学生三者的目标相同、步调一致,是德育实现“不言之教”的有效模式。本次活动向大家展示的育人理念,得到了专家老师的高度认可和赞扬,他们认为,这种“公约”式的班级管理手段是真正从“心”出发的,立德树人,为培养孩子德善品格有着深远的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