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此情可待

 香袭书卷 2024-03-10 发布于湖北

写在春季

2024-3-10

每次抬头

都有不一样的天空


此情可待

/香袭书卷

翻了一下朋友圈,距离上次出门刚好十五天。那日雨水,今日惊蛰。也不是刻意的,只是感觉需要出门时,一抬眼就看见了惊蛰。
今年的状态从年初一就呈现出忙碌,日子充实且踏实。知道该走的方向,只需按照自己的节奏,稳稳地行进。
笃定的生命内在,散发出火焰与海水的结合,一半沸腾一半沉静。
一日一日走过,时间不再是丈量生命的尺度,似曾有归来仍是少年之觉。
岁月昭昭,车辆匆匆。同一路上同行的车辆,从不同的路口离开。有些新来的车子从不同的入口汇入,来来去去是常态。
雨水到惊蛰,大自然并没有高调的张扬。地面保持着原色,只是绿色厚了点。小昆虫们闻到春天的气息,耐不住地往外钻。
时代飞速发展,学习是终生的修行。一些被淘汰的模式,被春天吞噬。有新的适应时代发展的事物,如雨后春笋,旺盛且茂密。
纳新,才是惊蛰的意义。
邻座的女孩正在与同伴闲聊,“昨天下班晚上十点回家又给两个孩子洗澡,今天凌晨六点起床给大孩做早餐,又赶九点的动车去总部学习。”她穿着灰色大衣配牛仔裤,平底小皮鞋,短发。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日月中,浮起,沉下,起起落落。
我侧目而视,她的状态并不差。朝气从年轻的脸庞流出,为她镶上了一道金边。
天气阴沉,半个月来风雨雪阳都来过。变化总在措手不及时,支持我们应对之变化的,是爱和信念。
邻座的她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好的环境,奔波在每一寸时间的边缘,乐此不疲。
沉默时,我会轻轻地捋一捋自己心底的意念,一些生动且鲜活的东西,在汩汩冒出。
列车路过一大片荷塘,枯萎的枝干在水面上划着图案,不久它们就会变成一片可爱的葱绿。
“当孩子们抱着我,摸着我的脸撒娇时,感觉那些剪指甲,洗头发,做早餐的忙碌都值得。”她和同伴还在断断续续地聊着。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终有一天,我们会收获满满。
正如图片上表达的,每次抬头都有不一样的天空。
未来有梦。

一动一静之间,古城西街的白玉兰已经在忙着应对春天。
我坐在音浪突出的店铺门口,下班的人流已经有些密集,天渐渐趋于暗色。
市井长卷,民生福祉。
能在一朝一夕中,把每天过得珍贵,已是好事。
做饼子的大叔让我们免费品尝他的新品包子,擦鞋的大爷说起自己的孙子孙女,满脸骄傲。“一个上四中,一个上五中。”四中和五中是古城襄阳很好的高中,能考进去的孩子都是在学习中下功夫了。
已经下班的清洁员,脱下工装的她仍然边走边捡着地上的垃圾。
密密麻麻的玉兰花开在襄城以西,我在樊城隔着手机屏幕都能闻着它的花香。
电影。电视剧。拍出的只是生活的一角,真实而鲜活的生活要精彩许多。如果把每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记录下来,再平凡的人也有它不泯灭的情感与火花。
凤雏大桥上车辆飞驰而过,偶尔有些小鸟停下来观望。
人民广场的和平鸽已有很长年代,每到下午就会有喂鸽人把它们唤到地面觅食,大人孩子与和平鸽相互嬉戏。
悄然而至的,何止是春天的花开,墙角的蔷薇不知道什么时候泛出了少年的活力。
我的心还在有力地跳动,视觉,听觉,嗅觉,感觉,把世界上的色彩与温度传递给了内心,我被刻画进市井长卷的一个点。
渺小而细微的这些部分,它们更加真实可爱。也许这些人并没有奢华的日常,但是他们在自己的世界用勤劳赢得一份体面。
我对万物的尊重,始于每一个瞬间。


花开早市,川流不息。
一些看不清的面孔朝着不同的方向在流动。眼前看得见的一张张面孔是那么熟悉,熟悉与陌生交替在城市的行道上。
这些熟悉与陌生的面孔,在不断转换的角色里,演化成了我们生命中的重要人物。
背着书包接送孩子的老人,下班后赶往菜市场的中年人,不断寻找工作发展的年轻人,骑着自行车上学的少年,戴着红领巾的孩童......
他们被素描在一幅市井画卷里,回过头来,这些模糊不清的面孔可能就是自己的亲人朋友,也可能是原来和未来的自己。

夜色迷离时,灯火起。立于窗前看万家或明或暗的灯光,透过窗户外泄的光亮,映射出一个个生动的生命影像。
音响里正在循环播放一首英文歌曲《此情可待》,这是一部获奖电影《玫瑰花床》的插曲,我曾因它才找出这部电影观看。
故事情节很简单,影片中对美的审视与延伸让它有了份量。
女主角在窗边,因为过去的阴影而伤心落泪。散步的有钱花店老板碰巧看到了,于是他开始当起了神秘的送花人,希望辅慰这个在夜半伤心的人。从窗边开始到后来浪漫满床的玫瑰之恋,直至后来完美的相拥作为结局。
它唤醒了人们对美好情感的向往。情感在影片中弥漫,溢出影片之外。
我时常猜想每个窗户的灯光里在发生着什么…
后来我们都会被融入我们血液的情感打动,亲情、友情、爱情。
艺术的力量一定是向善向美的。
我不再计较外在带来的喜悦和困惑,而是更加专注于当下的生活体验,以及大量的阅读和对迷人的音乐保持关联。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是艺术,我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理解杨绛翻译的这段经典,如同听《此情可待》。

写在春季

图片摄影: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