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斯克,当代“互联网鲁迅”!网友:治好了我10年精神内耗

 普象工业设计 2024-03-11 发布于上海

你有没有听过这些话:

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很多人是很水的,只是通过过度营销包装自己,而显得自己很厉害。

只有首先看到事情的可能性,才会有发生的机会。

如果你想要改变世界,首先要改变自己。

我创业不为挣钱 , 只是想造福人类。


这些颇为犀利的话都出自同一个人——马斯克。

谈及马斯克,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特斯拉创始人、世界首富、现代钢铁侠。

而最近,马斯克又多了一个新绰号——

当代互联网鲁迅。

原因是,他实在太能说了。


 成功学大师

关于迷茫,他说:

做你喜欢的事,如果不知道喜欢什么,那就跟着感觉走。


关于焦虑,他说:

很多人都是很懒的,你只要稍稍努力一下,就可以超过大部分人。

关于恐惧,他说,人类只被赋予了平均70年的岁月,归宿都一样,没什么可怕的。

在很多年之前,马斯克还没有被奉为“互联网鲁迅”的时候,他被人叫得最多的一个外号是“疯子”。

他想造火箭,想把人送上火星,要为人类的移民计划做准备。

很多人觉得这些想法是天方夜谭,但马斯克不这样认为。对自己想做的事情,他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论——

他说,我把它写下来,然后它就自然发生了。


这听起来不像一个科学家,倒像是一个玄学家。

其实,马斯克想要表达的是一种一往无前的人生态度——

不断锁定目标,对自己强调这件事非做不可,然后去做,直到它成为现实。

假如你担心这个过程中会遭遇失败,没关系,马老师告诉你,失败,说明你正在探索创新性,一个从不失败的人,他的创造力显然是不足的。


所以,不要担心失败,要保持乐观,他说,做一个乐观的傻子要好过做一个悲观的智者,因为悲观是最无意义的。


这些话很多都是颠覆了我们传统认知的。

并且不同于当下那些“听懂掌声”的“成功学大师”,马斯克这些金句,不是空穴来风的口嗨,全部是从他的人生经历总结出来的。



孤独的童年

马斯克幼年时期不爱说话,看起来呆呆的。

老师认为马斯克发育迟缓、注意力不集中,马斯克的母亲就带他去医院检查,医生说腺样体肥大就会引起这些情况,建议做手术切除腺样体。

然而,在切除腺样体之后,马斯克的情况也没有任何好转,这时父母才意识到,马斯克是太内向了。


所以后来马斯克的父亲接受采访时一直习惯性地说:“马斯克一直是个性格内向的孩子。”

但父亲不知道,马斯克这种内向性格的形成,和他这个当爹的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马斯克的父亲长期家暴妻子,马斯克的童年就是在目睹父母亲一次次“全武行”的过程中度过的。

马斯克9岁的时候,父母离异,马斯克跟着父亲。

当时马斯克学习成绩很不好,数学和英语都是勉强拿A,老师说他做事非常慢,不是在做白日梦,就是在做不该做的事情。

再加上当时马斯克迷恋上了电脑,天天坐在屏幕前敲敲敲,于是父亲开始辱骂他,说他愚蠢、丑陋、无聊,直言他最爱的电脑是“没用的东西”。

长期的否定与打压让马斯克变得沉默寡言,他不再喜欢和人交流,不和同龄人说话,在学校也不跟同学一起玩。


与众不同的人总会被人孤立,马斯克成了被校园霸凌的对象。

被打,被骂,被嘲讽,被侮辱,马斯克都没有低头。

他说:面对逆境,要么忍,要么干。

这样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他后来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逆境塑造了我,我的痛苦阈值变得非常高。”

他认为,是童年的痛苦塑造了他极强的抗压能力。

他告诉年轻人,不要说“全世界都跟我作对”,那不是真的。

也正是如此,他认为对于人类而言,不止快乐是重要的,所有情绪都是重要的。痛苦虽然恼人,但也有它存在的意义。


人生总是起起落落,你此刻的死亡,意味着下一刻的新生。


他用自己的方式理解、解构着世界。

那些灰暗的经历,成了他剖析人生的一把手术刀。

钢铁侠

马斯克在他自己的传记中说:“对于所有曾被我冒犯的人,我只想对你们说,我重新发明了电动车,我要用火箭飞船把人类送上火星。”

他的话曾被认为是天方夜谭。


1984年,13岁的马斯克开发出了一款名为“Blastar”的游戏,并以500美金的价格卖给了《PC and Office Technology》杂志,赚得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那时候就已经可以看出他对宇宙和科技的兴趣与天赋了。


之后,他又与弟弟一起创业,并在2002年的时候,投资1亿美元成立SpaceX,任首席执行官兼首席技术官。

他开始正式研究制造火箭,包括如何降低火箭发射成本,并计划在未来实现火星移民,打造人类真正的太空文明。


所有人都觉得他疯了,这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但马斯克不觉得。

他既不觉得自己的想法荒谬,也没觉得大家对他的看法不对,因为他深知,这是由人类基因所决定的。

人天然的会对未知、模糊的东西感到害怕。


如果想要想法变成现实,就去集齐这件事发生的所有要素,当你将模糊的事情变得精确,所有事情都能成真。



但仅仅如此还是不够的,所有的成功都是从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实践中尝试出来的。

2002年,马斯克创立SpaceX,一个研发可循环利用的火箭的民企,打造的第一款火箭是轻型火箭猎鹰1号。

原计划是15个月就能造完,但一直到2005年,猎鹰1号才被推上发射台,又因天气情况和机械故障,推迟了三次。

2006年,猎鹰1号终于成功发射,然而,仅仅25秒之后,火箭就开始旋转,最后掉入太平洋。

马斯克的第一只火箭就这样报废了。


2007年3月21日,猎鹰1号第二次发射,又以失败告终。

2008年4月3日,猎鹰1号第三次发射,还带了两个名人的骨灰和三颗卫星,但同样是以失败告终。

此时的马斯克面临两个选择:

一是结束他的实验,关掉Spacex,带着他剩余的钱安稳度过一生。

二是把所有的钱都投入进来,继续尝试,一旦失败,血本无归。

马斯克选择了后者。


因为在他看来,冒险是值得的,如果你不冒险,你就不会真正体验到生活的美好。

这一次,他成功了。

2008年9月28日,猎鹰1号第四次发射。

火箭成功入轨。

马斯克和他的公司,都活下来了。


在谈及他的成功时,马斯克说:

其实一件事只要尝试10次就能接近成功,但大部分人都不会去尝试10次。


10%目标定律的意义就在于,学会积极面对90%的失败。

还是那句话——

不要害怕失败,失败是成功的一部分,只有通过失败,你才能学到真正的东西。

失败是一种选择,如果事情没有失败,那就是你的创新还不够。


从沉默寡言不被认可的孤僻男孩,到世界首富、人生导师、硅谷“钢铁侠”。

他的成功源于他人的否定和打压,源于一次次的失败与毁灭;

只是他很巧妙地将这些阴影转变成了自己探索前进的动力。

在当下,很多人总爱埋怨原生家庭对自我的荼毒,埋怨各种不公和不幸对自我的伤害,却并没有意识到,其实主宰一切的权力,始终在你自己的手上。

但你觉得自己被压得喘不过气时,不妨看看马斯克,在故事的最后——

少年从废墟中爬了出来,他成为了真正的英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