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杀死一只知更鸟》经典6句话,句句是人性!

 清泽hjndpq6s8h 2024-03-11 发布于北京

人间书

《杀死一只知更鸟》

【美】哈珀-李 著

《杀死一只知更鸟》是公认的美国文学经典,在教育领域突破了国界,成为世界上最有名的成长小说之一。

在西方世界的影响力巨大,是美国中小学的必读书目,图书馆借阅次数最高的图书。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声音,它温柔却也凛冽,它低沉却也高亢,它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却也在我们的心灵深处。那就是——知更鸟的声音。

这是一本关于偏见、正义、良知和勇敢的,真正意义上启迪人生的好书。

可以说,任何年龄段读到这本书都是一种幸运。

读完本书后,一些句子反复在我心中击打,使我一遍遍回味、咀嚼......

摘录6个说透人性的句子,与你共勉。

图片

1

你永远不可能真正去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穿过他的鞋子去走他走过的路,站在他的角度思考问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个人成长环境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社会地位不同、想法和价值观都不相同。

所以我们很难真正理解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我们看到的只是他们表面上的行为和言语,但却无法感受到他们内心的痛苦、快乐、挣扎和希望。

人人都不会表现得让人一眼看穿,大家都更乐意拐弯抹角地表达。

就像诗人写的诗词,只言片语,但是蕴藏的含义并不仅仅是字词本身;就像海面上的冰山一样,暴露出来的并非事物的全部,我们所看到的往往也只是这冰山一角。

一个懒惰的孩子,作业总是做得很糟糕,他可能只是在寻求老师的关注,希望老师在他身上花费时间。

一个孩子总是在学校捣乱,各科功课都不做,打架斗殴,可能是因为他不喜欢学校,他想让老师难受,希望闹到被开除的地步,最后彻底逃离学校。

所以换位思考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我们能够试着穿上别人的鞋子,走他们走过的路,从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或许我们就能更深刻地理解他们的选择和行为。

我们能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易和苦衷。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在努力地活着,希望我们都能多一些理解和关怀,少一些批判和指责,共同留给世界一份美好。

毕竟,人们对价值和成功的所有评判最终都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上,这是人类最伟大的共同点。

2

没有必要把你懂的所有东西都说出来,人们不喜欢他们身边有人比他们懂得更多,那会让他们很恼火。你说得再正确,也改变不了这些人。除非他们自己想学,否则一点办法也没有。你要么闭上嘴巴,要么就跟他们说一样的话。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我们总是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知识,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同。

然而,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即使我们说的是正确的,也无法改变那些不愿意接受的人。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比别人更有优势,以此来证明自己,获得尊重和地位。

或许,我们应该学会保持沉默,学会倾听,不必把自己懂的所有东西都说出来。

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接受不同的观点。

懂你的人,不必多说;不懂你的人,多说无益。

3

勇敢就是,在你还没开始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注定会输,但依然义无反顾地去做,并且不管发生什么都坚持到底。一个人很少能赢,但有时也会。

看完《第二十条》这部电影那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韩明最后在听证会上的热血沸腾的一席话,立刻让我想到了本书中的父亲阿迪克斯。

他们都为了坚守内心的正义,不顾阻力与风浪,那种发自内心的倔强和与不公正势不两立的坚决态度,使我大受触动。

有些不完善的法律和审判方式,需要未来靠更多这样正义凛然的法律人勇敢地站出来,去争取和完善,从公正的司法判例开始,逐渐推动法条修改。

“正确的事总要付出代价 ,但不能因为这样就没有人去做。”

图片

4

永远都不要从别人的口中去认识一个人,不要相信流言蜚语。 直到你亲自去接触他的时候,你才能够看见事实。 

每个人的观点和看法都可能带有主观性和偏见。

就像在一幅画中,每个人看到的可能都不一样,因为我们都带着自己的情感和经历去解读它。

对于同一本书也是如此,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所以,不要让别人的言论影响你对一个人的判断,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

正如三毛所说:“你对我的百般注解和识读,并不构成万分之一的我,却是一览无遗的你。”

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4

道理很简单,不能因为我们在此之前已经失败了一百年,就认为我们没有理由去争取胜利。

“向来如此,便是对的吗?”

《第二十条》电影的最后,韩明在听证会上勇敢地为民意民情和正义发声。

他说:

“法应该是让坏人犯罪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

在韩明检察官办的案子之前,见义勇为时还手,在危急时刻进行正当防卫,都曾被定义成互殴或故意伤害。

韩明发出灵魂拷问:那好人坏人又该如何界定?

他说的这段话非常触动我:

“请你们告诉我,我该如何跟一个五岁的残疾女孩去解释这一切。我说,这是我们的司法惯例,改变案件定性的阻力很大。虽然我同情你爸爸,我认为他没有错,但是我还是要把他判成杀人犯,我这么说吗?十几年后女儿会长大,会步入社会,那当她再看到这个纸条,她还会认定自己的父亲是个好人吗?”

“我们应当把怎样的一个世界交到后人手里?”

“在一个社会中被认定为法理,被视作理所应当的文化或制度,并未见得就是公平合理的安排。法律的权威,本该来自人民最朴素的情感期待。”

并不是向来如此,就一定对。

比如对于自古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我们也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一些迫害人民的封建思想、礼节,我们肯定要坚决摒弃。

想变更好,就别再惧怕改变。

6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时刻:你委婉拒绝了无意义的社交,享受独处的美好,有人说你不合群 ,你每天坚持跑步,读书提升自己,有人说你“装腔作势”;你认真写下对一部电影的所感所悟,有人说你“不懂装懂”。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认清这个现实:不管你活成什么样,总有人不喜欢你。

让我想到个小故事:

从前,有爷孙俩进城赶集,天气很热,爷爷骑驴,小孙子牵着驴走。

途中,一位过路人看见他们,便说:“这位老人只顾着自己享受,让小孩子在地上走。”

爷爷想想也是,赶紧从驴背上下来,让小孙子骑驴,自己牵着驴走。

没走多远,又一位过路人说:“这个小孩子真不懂事,自己骑着驴,让老人跟着跑。”

一听此言,小孙子心中惭愧,二人决定一起骑着驴走。

走了不远,一个老太太见爷孙俩共骑一头驴,便说:“这爷俩的心真够狠的,那么一头瘦驴,怎么能禁得住两个人骑呢?”

爷孙二人一听也是,就全都下了驴背来,谁也不骑了,二人干脆牵着驴走。

走了没几步,又碰到一个老头,指着他们爷俩儿说:“这爷俩真够蠢的,放着驴子不骑,却愿意走路。”

最后爷孙俩决定抬着驴走,走着就听到路人哈哈大笑,说:“这两个人真有思,有驴不骑牵着也行,何必抬着呢?”

我们不要总活在别人的眼光里,这世界上,不管你做什么,怎么做,都会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

过分迎合别人,反而丢了自己。

请你,一定不要总被他人的质疑和看法所左右,要勇敢地去追求自己。

真正强大的人,他们往往都有一颗勇敢的心,不畏惧困难和挑战,不在意别人的质疑和评判。

“且视他人之疑目如盏盏鬼火,大胆地去走你的夜路!”

写在最后

“坚持你的良心和正义,即使是与大多数人不同,也要坚持你的信仰。由于,我们曾经都是眼神清澈如水的孩子,所以,我们也都可能变成那只知更鸟。”

正如韩明所说的:

一次犯罪,污染的是一条河流。

一次错误的裁决,污染的是整个水源。

阿迪克斯以实际行动践行,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努力为黑人辩护,虽然败诉,仍给黑人带去希望。

作为父亲,他言传身教,教给孩子们是非正义,看清世界的真与假,善与恶。

也留给你我对于人性、正义和良知的无尽思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