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有酒不给我喝,有银子不让我用,虽然你拒绝我,但我欣赏你

 思维观察员 2024-03-11 发布于广东

01.

不同的选择,反映的是不同的认知。

公司搞酬谢活动,给客户发大米,一人两袋,还有一桶5斤的食用油。这些物资准备的很充足,都是以成本价拿的,用不完的话还可以退回给厂家。

活动结束后,还剩了很多。

这时,活动的总执行(负责这个活动的高管),想到了自己家的大米和油正好吃完了,还没来得及买呢。于是,他喊一个小弟(协助他办活动的同事,职级比他低),去拿两袋米、一桶油去放到自己的车上……

假设你就是这个小弟,你是会不假思索地按着老大的意思去做,还是多个疑问“这是老大带回家自己用?还是要拿去送哪个客户?”

  • 如果带回家自己用,这就是以公谋私,虽然没多少东西,但性质不好;

  • 如果是拿去送客户,我得登记清楚,哪怕一粒米、一滴油也得记下来,这是我的工作职责所在。

当然了,最简单、最省力的方式是“不问”,老大说什么我做什么就成,反正这个活动他负责,东西多了少了他没意见就行。

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做?你的做法也影响着老大对你的看法。

宋太祖赵匡胤,就当过两次这样的高管,小弟的做法就可圈可点。

02.

1000多年前,那时的赵匡胤还没有当皇帝、没有建立自己的大宋朝,那时的他在给“后周”的周世宗柴荣打工,柴荣是老大,他是高管。

有一次赵匡胤汇报完工作,走出了大殿,口渴,正巧碰到了负责宫中茶酒的同事曹彬,他那里有酒有茶。

于是,赵匡胤就开口向曹彬要酒喝,但曹彬没给,理由是:

这是公家的酒,我不可以私自给你。

曹彬之所以这样讲,有他自己的逻辑:

掌管茶酒是我的工作职责。

如果因公需要,我自然给;如果私自索要,我不能给。

赵匡胤现在没涉及公事,只是私自索要。

------------

所以,这酒我不能给。

这是他的逻辑,也是他能做好这份工作的坚守和原则。

如果能做到这一步,虽然看上去显得死板,但他的工作绝对能让老板放心。没曾想,他又往前走了一步——

公家的酒我不能私自给你喝,但不影响我自己掏钱买酒请你喝。

公是公,私是私,分开论。

赶着下班,曹彬就自己买了酒,请赵匡胤喝了一顿。

还好赵匡胤是个识人的大才,当他自己做了皇帝,成了老板之后,就把曹彬当做心腹,加以重用。

还有一个小弟叫窦仪,因为没遵照赵匡胤说的做,反而被赵匡胤重用了。

03.

也是在赵匡胤给柴荣打工的时候,柴荣是老板,他是高管。

有一次老板派他打前锋,去攻打滁州(现在安徽省的滁州市),好不容易打了下来。柴荣就派窦仪来协助赵匡胤钞录所有国库的收藏。

滁州城原本是南唐朝廷的重镇,国库中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典籍资料应有尽有,现在只要将它们登记入册,那么这些就属于后周朝廷了,也就是赵匡胤这边的公家的了。

窦仪来了之后就开始登记。

几天之后,赵匡胤派人来这边想取一些丝绸细绢用,结果就被窦仪拒绝了。窦仪解释说:

这些东西都已经登记入册了,没有老大批准不能擅自取出。

窦仪之所以这样讲,逻辑其实很简单:

这些东西一旦登记入册,那么它就是公家的了。

既然是公家的东西,那么取用就得有老大批准。

现在你这边没有老大的批准,是私自取用。

------------

所以,我不能给你这些东西。

窦仪的一通说辞,有理有据,赵匡胤也是心服口服,自然打消了取用的念头。

后来赵匡胤成了宋太祖,当了皇帝,多次称赞窦仪的操守,也多次想要任用他当宰相,但因种种原因都没成(这都是后话了)。好在,赵匡胤一直器重他,委以其他重任于他。

---------

其实,在职场中我们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形,只要不是老板,你就可能是这个小弟,也可能是有这种行为的高管。

如果你是这个小弟,你偏向于遵从上级老大的意愿办事,他说什么你就做什么?还是偏向于依照公司制度、工作流程,按部就班的做事?

如果作为高管,你是喜欢随时响应、随时“支持”你的人,还是喜欢按章办事、有时可能让自己“不痛快”的小弟?

如果你是老板呢?面对这两类员工,你更喜欢他们的哪种办事方式,又会怎样任用他们呢?

不同的角色会有不同的立场,立场不同,选择自然不同。适当的转换角色去看同一件事,能看的更明白一些。

#看故事理逻辑|推荐——

做任何事都得有理由,理由越“正义”事情越顺利

只关注进账多少不一定能赚钱,关注“凭什么赚钱”才能赚到

我只是舍不得把钱花出去,怎么连好人都不是了,人人都针对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