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把小扇子,究竟蕴藏了多少玄机,哪些寓意?

 谁家庭院木樨香 2024-03-11 发布于山东

子,最早出现于殷代,称为“翣”,为仪仗用羽扇。装饰用的翣,为皇家专利,两名宫女手持羽扇,站立两旁,彰显帝王威严。

扇子的材质,有麈尾,羽扇,丝织品所做的纨、绢、罗扇,篾丝所做的编织扇。汉代《西京杂记》也记载了绢等丝织品制成纨扇,更有能工巧匠丁缓独创的“七轮扇”,堪称夏日纳凉神器。关于竹子做扇,最早见于东汉班固的《竹扇赋》。青青之竹形兆直,妙华长竿纷实翼。沓条丛生于水泽,疾风时时纷萧飒。削为扇翣成器良,托御君王供时有。度量异好有圆方,来风堪避暑静夜。

竹扇始于汉代,经久不衰,源远流长。西汉以后,扇子被广泛用来拂凉。书圣王羲之,有一个卖竹扇的典故。当年,王羲之在会稽时,见一老妇卖六角竹扇,无人购买,因生恻隐之心,便在老妇卖的竹扇上题写了五个字。老妇不认识王羲之,起初还有点生气,不料王羲之却说:“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可也。”不出所料,老妇的竹扇被抢购一空。后来,老妇再找王羲之写字,王笑而躲开。

除了六角形的竹扇,还有圆形的竹扇。王羲之的好友许询,在一首咏竹扇诗中写道:良工眇芳林,妙思触物骋。蔑疑秋蝉翼,圆取望舒影。可见当时竹扇的制造工艺之精巧,竹篾薄如蝉翼,而圆形也很符合古代人们的审美,寓意团圆、圆满。

关于羽扇,多有记载。《拾遗记》写道,涂休国献青凤、丹鹊二鸟给周昭王,盛夏时节,周昭王令人将其制成四把名扇,名曰“游飘”“条翮”“兮光”“仄影”。羽扇轻摇,轻风四散,泠然自凉。陆机在《羽扇赋》中写道,昔楚襄王会于章台之上,山西与河右诸侯在焉。大夫宋玉、唐勒侍,皆操白鹤之羽以为扇,诸侯掩麈尾而笑。

麈为领队的大鹿,楚襄王手持麈尾或麈尾扇子,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宋玉等人的白鹤羽扇与楚襄王的麈尾,显示了主人的尊卑。魏晋南北朝时期,相继出现了“麈尾扇”“羽扇”和“比翼扇”。而白居易笔下的白羽团扇,惟妙惟肖,引秋生手里,藏月入怀中,可谓生动贴切。

白羽扇 白居易〔唐代〕

素是自然色,圆因裁制功。飒如松起籁,飘似鹤翻空。
盛夏不销雪,终年无尽风。引秋生手里,藏月入怀中。
麈尾斑非疋,蒲葵陋不同。何人称相对,清瘦白须翁。

秋天的扇子,往往被束之高阁。因此,诗词里的扇子,还有一种寓意,悲秋、哀怨、弃之不用。唐代诗人杜牧在《秋夕》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首宫怨诗,形象地写出宫女的凄凉,原本夏日纳凉的轻罗小扇,却被用来扑打萤火虫,夜色凉如水,君情薄似冰。暗示了宫女被遗弃后的寂寞、悲苦。

秋扇,在诗词里成为弃妇的代言。班婕妤在《怨歌行》中写道: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圆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皎洁如霜雪的纨扇,寄托着班婕妤的爱恨悲欢。爱了汉成帝一生一世的才女,仍摆脱不了被辜负的命运。因此,唐寅才会在《秋风纨扇图》里为班婕妤惋惜: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唐寅所画水墨人物班婕妤,为其代表作,他的题画诗,更是真诚感人。

唐代诗人王建,在《调笑令》中写道: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王建借团扇写宫女的哀怨,红颜未老恩先断,喜新厌旧的君王,哪里会在意被冷落之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扇子的形态,更为多样化,携带也更为轻便,内涵也更为丰富。文人在扇子上写诗、写字、画画,成为一种时尚,一种风雅。据说,被曹操杀害的杨修,就曾亲自为其画扇。晋代《语林》写道,武侯与宣王在渭滨将战,宣王戎服位事,使人密觇武侯,乃乘素舆,著葛巾,持白羽扇,指麾三军,众军皆随其进止。宣王闻而叹曰:诸葛君可谓名士矣。白羽扇,成为诸葛亮的符号,而芭蕉扇,则是铁扇公主的符号。

《桃花扇》里,大名士侯方域赠给李香君的一柄宫扇,寓意“永为定情之物”。世事变迁,李香君血染扇面,由杨龙友点染,画成了一柄铭记时代与个人爱恨情仇的桃花扇。侯李重逢后,面对国破家亡的现状,二人撕碎象征爱情的桃花扇,双双入道出家。往事南朝一梦多,兴亡转瞬闹秋虫。多情最是侯公子,清受桃花扇底风。

北宋时期,出现了折扇,方便携带。赵彦卫在《云麓漫钞》中写道:宋人用摺叠扇,以蒸竹为骨,夹以绫罗,贵家或象牙为骨,饰以金银,盖出于高丽。还有一种说法,早在公元479-502年的南齐,就有摺扇的记载。《南齐书·刘祥传》写道:司徒褚渊入朝,以腰扇障日。《资治通鉴》里注云:腰扇,即摺叠扇。

公元988年,根据《宋史》记载,日本僧人进献二枚蝙蝠扇,折扇的一种。后来,经过明永乐帝大力推广,折扇成为一种时尚。关于折扇,苏辙曾写一首诗《杨主簿日本扇》。

杨主簿日本扇 苏辙〔宋代〕

扇从日本来,风非日本风,
风非扇中出,问风本何从。
风亦不自知,当复问太空。
空若是风穴,既自与物同。
同物岂空性,是物非风宗。
但执日本扇,风来自无穷。

唐宋时期,团扇最为兴盛,其种类和数量也是历史上最多的。团扇从最初的纳凉,逐渐演变为书画艺术的载体。到了宋代,从皇室到民间,团扇的书法大兴,文人将思想融入扇面绘画创作,让团扇更为精美。圆形的团扇,有“天”和“圆融大美”之意。而在中国的传统民俗里,圆寓意“团圆”,因此,团扇是中华几千年传统文化沉淀下来的艺术瑰宝。

宋代政和间,徽宗每御画扇,则六宫诸邸,竞皆临仿。一样或至数百本。可见当时团扇扇面绘画日臻成熟,团扇艺术更为流行。只有在北宋,文人的思想才真正融入绘画创作,宋代的文人大夫延续了这一思路,把扇子看作一种独特的艺术。

折扇流行于明代,到了清代,更为盛行。折扇的功能,逐渐发生转变,从最初的纳凉,变为社交必备,成为身份地位的新标签。一年四季手持折扇,已经成为儒雅的象征。折扇的样式也更为多元化,从“不过竹骨,茧纸薄面而已”,到后来的象牙扇、沉香扇、檀香扇,扇面也有了新的洒金技术。而宫廷使用的折扇,扇钉和眼线都以纯金制作而成。

明清时期,折扇成为文人墨客的首选。而折扇也因为书法、绘画的加成,身价倍增。出自名家的折扇,更是千金难求,辗转丐求名手书画,以相夸耀,俨然成为当时上流社会的时尚。

我们总结一下,最初的扇子,“翣”为"仪仗扇",是礼仪的道具,而非用来纳凉。秦汉以后,扇子主要在宫中使用,又称"宫扇"。隋唐时期,盛行纨扇和羽扇,还有少量的纸扇。从北宋开始,折扇开始出现。明清时期,折扇盛行,题字作画让折扇功能发生转变。

宝剑锋从磨砺出,宝扇暗香代代传。扇,谐音善。几千年来,扇子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其内涵从未改变,犹如美酒,历久弥香,更如梅花,历霜雪更动人。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而轻巧雅致的扇子,承载了几千年厚重的中华文化和情怀,作为连结友谊的纽带,礼轻情重 扇为上品。唐朝赠送邻国的礼品,扇子深受欢迎,如今的扇子,更是成为国礼,赠送给各国来宾。

南宋时期,杭扇与丝绸、茶叶齐名,被视为”杭产三绝”。到了现代,扇因为寓意丰富,谐音“善”,“散子”,寓意“善良”、“善行”,被广泛用于婚礼,增添浪漫的同时,寓意家庭和睦美满、儿孙满堂。在浙东一带,女儿出嫁后第一年,娘家人会给女儿送去礼品和扇子,扇子承载着家人的亲情,安抚出嫁女儿的思家之情,也祝福女儿长长久久,婚姻幸福美满。

明朝以前,扇子多为男子之间互赠的礼物,同窗分别赠扇,以示友谊长存。明清盛行起来的折扇,成为文人的必备,读书人爱折扇,富家公子为了彰显自己风流倜傥的气质,更是少不了一把做工精良,取材上乘的折扇,扇面的书画作品,更是精益求精。后来,扇子逐渐成为信物的一种,见证有情人的坚贞爱情,以示不离不弃,真爱永存。

团扇,因其阴柔婉约的外形,自古便是女子的专利。团扇以其古典韵味、美好寓意,广受好评,搭配汉服更是锦上添花。

“比翼扇”是改良后的麈尾扇,精巧华丽,两扇合成一圆形,上面绘有精美的花鸟、山水等图案,而两片扇面相合,寓意夫妻恩爱、情比金坚。

为爱红芳满砌阶,教人扇上画将来。叶随彩笔参差长,花逐轻风次第开。罗隐的扇上画牡丹,形象得写出唐代扇面作画的情景。几股湘江龙骨瘦。巧样翻腾,叠作湘波皱。金缕小钿花草斗。翠条更结同心扣。完颜琨的一首蝶恋花,生动地写出聚骨扇的特色。

一扇新凉一叶蕉,戏分嫩绿带云摇。定从怀素庵中折,曾向王维画里描。蕉扇摇风,穿越千年的扇文化,在风中摇曳一缕清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