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你不曾见过的索菲亚大教堂——哈尔滨网红地标重生记

 黑龙江波涛 2024-03-12 发布于广东

哈尔滨历史上有三座规模宏大,雄伟壮观的大教堂:尼古拉大教堂、圣母报喜教堂教堂和索菲亚大教堂。现在这三座教堂只残存一个半,尼古拉大教堂和圣母报喜教堂在文革中一个被完全拆除,一个残存骨架,只能算半个。只有圣索菲亚教堂逃过一劫,有幸保存至今,已成为哈尔滨当仁不让的地标建筑,圣索菲亚教堂的留存至今,要感谢附近的居民阻止了革命小将的革命行动,而索菲亚教堂的重生,要感谢当时哈尔滨市市长汪光焘,没有汪市长的远见卓识,索菲亚教堂也许还要再沉寂几十年。

圣母报喜教堂

一个你不曾见过的索菲亚大教堂——哈尔滨网红地标重生记
一个你不曾见过的索菲亚大教堂——哈尔滨网红地标重生记

圣尼古拉大教堂

一个你不曾见过的索菲亚大教堂——哈尔滨网红地标重生记
一个你不曾见过的索菲亚大教堂——哈尔滨网红地标重生记
一个你不曾见过的索菲亚大教堂——哈尔滨网红地标重生记

圣索菲亚教堂

一个你不曾见过的索菲亚大教堂——哈尔滨网红地标重生记
一个你不曾见过的索菲亚大教堂——哈尔滨网红地标重生记

圣索菲亚大教堂自从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停止宗教活动以来,一直作为仓库使用,破坏比较严重,顶部洋葱头因其非常硕大而得以保存,但十字架和内部陈设全部消失不见。室内壁画也遭受严重破坏。并在教堂周围修建数座红砖大板楼将其前面和左侧裹得严严实实的,从透笼街街远远望去,一个巨大的洋葱头倔强地挺立着,却丝毫不见身躯的影子。

1986年,圣索菲亚教堂被哈尔滨市列为一类保护建筑,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6月2日,哈尔滨市政府决定对索菲教堂周边环境进行清理整治,为期80天。拆除了围困教堂的红砖大板儿楼,教堂终于重新展现其婀娜的身姿,索菲亚教堂被修复一新,以教堂建筑为依托建成哈尔滨建筑艺术博物馆,以哈尔滨保护建筑,老照片为内容,宣传哈尔滨的城市魅力。教堂以及周边被改造成建筑艺术广场,供大家休闲小聚,成为哈尔滨又一新的城市名片和旅游景点。这一举措对哈尔滨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也是汪光焘市长对哈尔滨做出的历史性贡献,作为哈尔滨人将永远铭记这位好市长为哈市人民创造的福祉。

汪光焘,男,汉族,1943年6月生于上海,安徽休宁人,1965年7月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城市建设系,同年参加工作,1981年获同济大学路桥专业工学硕士学位。198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高级工程师。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教授。1995年—1998年,任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长;

一个你不曾见过的索菲亚大教堂——哈尔滨网红地标重生记

八十年代初期的索菲亚大教堂破败不堪

一个你不曾见过的索菲亚大教堂——哈尔滨网红地标重生记
一个你不曾见过的索菲亚大教堂——哈尔滨网红地标重生记
一个你不曾见过的索菲亚大教堂——哈尔滨网红地标重生记
一个你不曾见过的索菲亚大教堂——哈尔滨网红地标重生记
一个你不曾见过的索菲亚大教堂——哈尔滨网红地标重生记
一个你不曾见过的索菲亚大教堂——哈尔滨网红地标重生记
一个你不曾见过的索菲亚大教堂——哈尔滨网红地标重生记
一个你不曾见过的索菲亚大教堂——哈尔滨网红地标重生记

我作为这一事件的亲历者,见证了圣索菲亚教堂从落破到辉煌的全过程,那会正在读书,每天骑自行车上学,天天会路过老教堂,看着它一点点的变化,从破败到重生,当时的场景如今仍历历在目,可惜当时条件所限,不能记录下这一历史过程。

今天,有幸通过王滨志先生所拍摄的一组记录圣索菲亚教堂重生过程的珍贵照片,重温一下索菲亚教堂走过的百年路程,了解它光鲜身影的背后,有多少曲折和不平,有多少知名或不知名的热爱哈尔滨的人,默默地为哈尔滨的文化事业辛勤地付出。我们今天的人们应该在大拆大改之际,好好地想一想,应该为后人保留些什么?当后人回望这座城市的过往历史时,不会仅仅凭借几张发黄的老照片发呆。

一个你不曾见过的索菲亚大教堂——哈尔滨网红地标重生记
一个你不曾见过的索菲亚大教堂——哈尔滨网红地标重生记
一个你不曾见过的索菲亚大教堂——哈尔滨网红地标重生记
一个你不曾见过的索菲亚大教堂——哈尔滨网红地标重生记
一个你不曾见过的索菲亚大教堂——哈尔滨网红地标重生记
一个你不曾见过的索菲亚大教堂——哈尔滨网红地标重生记
一个你不曾见过的索菲亚大教堂——哈尔滨网红地标重生记
一个你不曾见过的索菲亚大教堂——哈尔滨网红地标重生记
一个你不曾见过的索菲亚大教堂——哈尔滨网红地标重生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