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泽逊 | 元明私家藏书

 昵称21419660 2024-03-12 发布于广东

周云蓬赵子昂书跋云:

聚书藏书,良非易事。善观书者,澄神端虑。静几焚香,勿卷脑,勿折角。勿以爪侵字,勿以唾揭幅。勿以作枕,勿以夹刺。随损随修,随开随掩。

元朝藏书家较有名的有赵孟頫、袁桷、倪瓒。

赵孟頫藏书最煊赫者为宋板两《汉书》。清刘体仁《七颂堂识小录》:“宋板书所见多矣,然未有逾《前汉书》者,于中州见一本,出王元美家,前有赵文敏小像,陆师道亦写元美小像于次帙,标签文衡山八分书。”此《前汉书》后归清宫,见《天禄琳琅书目》,嘉庆二年毁于宫火。陈继儒《读书十六观》:“赵子昂书跋云:'聚书藏书,良非易事。善观书者,澄神端虑。静几焚香,勿卷脑,勿折角。勿以爪侵字,勿以唾揭幅。勿以作枕,勿以夹刺。随损随修,随开随掩。后之得吾书者,并奉赠此法。’”

袁桷,字伯长,庆元人,官翰林国史院检阅官,累迁侍讲学士。著《清容居士集》《延祐四明志》传世。元孔齐《至正直记》卷二:“四明袁伯长学士,承祖父之业,广蓄书卷,国朝以来,甲于浙东。伯长没后,子孙不肖,尽为仆干窃去,转卖他人,或为婢妾所毁者过半。”

倪瓒,字元镇,无锡人,自号云林居士,室名清阅阁。“藏书数千卷,皆手自勘定。古鼎法书,名琴奇画,陈列左右。”(《明史》本传)世传宋景祐本《汉书》为班书第一本,有倪瓒跋。

明代藏书家很多,举要如下:

叶盛,昆山人,字与中,正统十三年进士,成化十年卒,谥文庄。藏书数万卷,手自雠录。尝欲建“箓竹堂”,至玄孙恭焕堂乃克成。有《箓竹堂书目》,见《四库存目》。钱大昕《听雨轩集跋》:“文庄藏书之富,甲于海内。服官数十年,未尝一日辍书。虽持节边徼,必携钞胥自随。每钞一书成,辄用官印识于卷端。其风流好事如此。”《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载叶盛藏元刊《论语》一卷,有“镇抚燕方关防”“巡抚宣府关防”印。

李开先,章丘人,嘉靖己丑进士。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中麓)最为好事,藏书之富甲于齐东。……百余年无恙,近徐尚书原一购得其半。予尝借观,签帙必精,研朱点勘,北方学者能得斯趣,殆无多人也。”毛扆跋《新刊张小山北曲联乐府》:“章丘李中麓开先,晓音律,善作词,最爱张小山,谓其超出尘俗。其家词山曲海,不下千卷。”开先筑万卷楼藏经学时务,余置别所凡五,以防火灾(见其《藏书万卷楼记》)。

范钦,字尧卿,鄞县人,嘉靖壬辰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家有天一阁,藏书甲于两浙。清初黄宗羲、全祖望皆为作《天一阁藏书记》。乾隆中修《四库全书》,天一阁进书638部,赏雍正内府铜活字印《古今图书集成》一部。嘉庆间阮元命范氏后人编辑书目,为之序云:“海内藏书之家最久者,今惟宁波范氏天一阁岿然独存。”又云:“此阁所藏五万三千余卷,皆明天启以前旧本。”民国初年阁书为巨盗薛某所窃,损失千种。民国二十三年赵万里作《重整范氏天一阁藏书纪略》,谓楼上“东西二间共有十个大柜,里面足足装了二千多种破的、烂的、完整的、残缺的种种不同时代的书”。又谓“天一阁藏明代方志,在全国可算首屈一指,谁也比不过它,现存的二百四十种,其中十之八九,在他处我敢担保绝对找不到同样的第二部”。又有数以千计的明代登科录、会试录、乡试录、武举录等,“别处很难觅到”。范钦主要选择“明人著述和明代所刊的明以前古籍”,“天一阁之所以伟大,就在能保存朱明一代的直接史料”(《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第8卷第1号)。天一阁至今保存完好,为我国最古的藏书楼。

晁瑮,字君石,开州人,嘉靖辛丑进士。其藏书目《宝文堂书目》,见《四库存目》,传世有明抄本,现藏台北故宫。有排印本即从明抄本出。

王世贞,字元美,太仓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万历间擢南京刑部尚书,万历二十一年卒于家。弟世懋,字敬美,嘉靖三十八年进士。胡应麟《经籍会通》卷四云:“王长公小酉西馆,在弇州园凉风堂后,藏书凡三万卷。二典不与,构藏经阁贮焉。尔雅楼庋宋刻书,皆绝精。”又云:“次公亦多宋梓。”王世贞跋宋版《汉书》:“余平生所购《周易》《礼经》《毛诗》《左传》《史记》《三国志》《唐书》之类,过三千余卷,皆宋本精绝。最后班、范二书,尤为诸本之冠,前有赵吴兴像。余失一庄而得之。”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卷二十:“王弇州书室中一老仆,能解公意,公欲取某书某卷某叶某字,一脱声即检出待用,若有夙因。余官南雍,常熟陈抱冲禹谟为助教,其书满家,亦有一仆如弇州。”明末张应文《清閟藏》:“藏书者贵宋刻,大都书写肥瘦有则,佳者有欧、柳笔法。纸质匀洁,墨色清纯,为可爱耳。若夫格用单边,间多讳字,虽辨证之一端,然非考据要诀也。余向见元美家班、范二书,乃真宗朝刻之秘阁、特赐两府者,无论墨光焕发,纸色坚润,每本用澄心堂纸为副,尤为精绝。前后所见《左传》《国语》《老》《庄》《楚词》《史记》《文选》、诸子、诸名家诗文集、杂记、道、释等书约千百册,一一皆精好。较之元美所藏,不及多矣。”王士骐跋宋本前后《汉书》:“此先尚书九友斋中第一宝也,近为国税新旧并急不免,归之质库中,书此志愧。”士骐,世贞子。

朱大韶,字象玄,华亭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选庶常、授检讨,以亲老,改南雍司业。清吴翌凤《逊志堂杂钞》:“嘉靖中,华亭朱吉士大韶性好藏书,尤爱宋时镂版,访得吴门故家有宋椠袁宏《后汉纪》,系陆放翁、刘须溪、谢叠山三先生手评,饰以古锦玉签。遂以一美婢易之,盖非此不能得也。婢临行题诗于壁曰:'无端割爱出深闺,犹胜前人换马时。它日相逢莫惆怅,春风吹尽道旁枝。’吉士见诗惋惜,未几捐馆。”按:《佩文韵府》卷五十一:“换马,《乐府解题》:《爱妾换马》,旧说淮南王所作,疑即刘安也,古辞今不传。《异闻集》:酒徒鲍生多蓄声妓,外弟韦生好乘骏马,各求所好。一日相遇,两易所好,乃以女婢善四弦者换紫叱拨。”盖宋版之贵,至明嘉靖间已成风气,故有以田庄、美妾易之者,至今传为佳话。

姚咨,字舜咨,无锡人,生当明嘉靖隆庆间,室名茶梦斋。其手抄本颇有传世者,版心下有“茶梦斋钞”四字,久为藏书家所重。《士礼居藏书题跋记》:“《续谈助》三卷,茶梦斋主人手钞本,真奇书也。近得一《贵耳录》,续又得一手跋之《稽神录》,笔迹皆同,可称三绝。《谈助》卷二有一小印,其文云:'《颜氏家训》:借人典籍,皆须爱护,先有缺坏,就为补治,此亦士大夫百行之一也。皇山人述。’”

吴岫,字方山,号濠南居士,室名尘外轩,嘉靖间苏州人。《列朝诗集小传》:“吴岫方山,非通人也,聚书逾万卷。”(见《藏书纪事诗》)吴氏藏书现颇有传世者,余尝见若干种,钤“吴岫”“姑苏吴岫尘外轩读一过”“苏郡吴岫图书”等印。或有短跋。

项元汴,字子京,号墨林,室名天籁阁,明嘉靖隆庆间嘉兴人。清姜绍书《韵石斋笔谈》卷下:“墨林生嘉隆承平之世,资力雄赡,享素封之乐,出其绪余,购求法书名画,……每得名迹,以印钤之,累累满幅,亦是书画一厄,譬如石卫尉以明珠精镠聘得丽人,而虞其他适,则黥面记之。抑且遍黥其体使无完肤。较蒙不洁之西子,更为酷烈矣。复载其价于楮尾,以示后人,此与贾竖甲乙帐簿何异?不过欲子孙长守,纵或求售,亦期照原值而请益焉,贻谋亦既周矣。乙酉岁大兵至,嘉禾项氏累世之藏尽为千夫长汪六水所掠,荡然无遗,讵非枉作千年计乎?物之尤者,应如烟云过眼观可也。”朱彝尊《怀乡口号》:“墨林遗宅道南存,词客留题尚在门,天籁图书今已尽,紫茄白苋种诸孙。”自注:“项处士元汴有天籁阁,蓄古书画甲天下,其阁下有皇甫子循(汸)、屠纬真(隆)诸公题诗尚存。”(《曝书亭集》卷九)

赵用贤、琦美父子。

用贤,字汝师,隆庆五年进士,吏部左侍郎。有《赵用贤书目》抄本传世。

琦美,字玄度,原名开美。号清常道人。家有脉望馆。有《脉望馆书目》传世。《读书敏求记》:“《洛阳伽蓝记》五卷,清常道人跋云:'岁己亥,览吴琯刻《古今逸史》中《洛阳伽蓝记》,读未数字,辄龃龉不可句,因购得陈锡玄、秦酉岩、顾宁宇、孙兰公四家钞本,改其讹者四百八十八字,增其脱者三百二十字。丙午又得旧刻本,校于燕山龙骧邸中,复改正五十余字。凡历八载,始为完善。’清常言校雠之难如此。予尝论:牧翁绛云楼,读书者之藏书也;赵清常脉望馆,藏书者之藏书也。清常殁,其书尽归牧翁。武康山中,白昼鬼哭,嗜书之精爽若是。”明龚立本《烟艇永怀》卷五:“琦美别号玄度,性嗜典籍,所裒聚凡数万卷,绝不以借人。”钱曾又曰:“绛云一烬之后,凡清常手校秘钞书,都未为六丁取去,牧翁悉作蔡邕之赠。”民国二十七年,郑振铎在上海发现《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242种,经考证,原有340种,藏钱曾也是园。钱曾得之钱谦益,谦益得自赵琦美。此书由钱曾又传到季振宜,又传到何煌,后归黄丕烈士礼居(这时仅存66册266种),又传汪士钟艺芸书舍(又缺27种)、又传赵宗建旧山楼,又传丁祖荫。从丁氏流出,为书贾孙伯渊所得,经陈乃乾之介,由郑振铎以“九千金”为北平图书馆购得,现存北京图书馆。郑振铎说:“几乎每种都是可惊可喜的发现。”242种杂剧,刻本69种,抄本175种。其中元人杂剧92种24册,有62种今有传本,其他29种为人间孤本。郑振铎说:“我们在这里发现了关汉卿的《五侯宴》《哭存孝》《裴度还带》《陈母教子》四种。发现了黄唐臣的《贬黄州》,发现了王实甫的《破窑记》,发现了白仁甫的《东墙记》,发现了高文秀的《渑池会》《襄阳会》,发现了郑德辉的《伊尹耕莘》《智勇定齐》《三战吕布》、……。”郑氏认为“这发现,在近五十年来,其重要恐怕是仅次于敦煌石室与西陲的汉简的出世的”(《西谛书话·跋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这部《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被收人《古本戏曲丛刊》第四集,1958年商务印书馆影印。

胡应麟,字元瑞,更字明瑞,兰溪人,万历丙子举人,著《少室山房全稿》一百八十九卷(《少室山房类稿》一百二十卷,《诗薮》内编六卷外编六卷续编二卷杂编六卷,《笔丛》十种三十二卷,《续笔丛》三种十七卷)。王世贞《二酉山房记》:“余友人胡元瑞性嗜古书籍,少从其父宪使君京师,君故宦薄,而元瑞以嗜书故,有所购访,时时乞月俸,不给,则脱妇簪珥而酬之。又不给,则解衣以继之。元瑞之囊,无所不罄,而独其载书,陆则惠子,水则宋生,盖十余岁而尽毁其家以为书录。其余赀以治屋而藏焉。……合之四万二千三百八十四卷。元瑞自言:于他无所嗜,所嗜独书,饥以当食,渴以当饮,诵之可以当韶頀,览之可以当夷施,忧借以释,忿借以平,病借以起。”(见胡应麟《经籍会通》卷二)

黄居中、虞稷父子。

居中,字明立,晋江人,万历乙酉举人,官南京国子监丞。

虞稷,字俞邰,一字楮园。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监丞锐意藏书,手自钞撮。仲子虞稷继之,岁增月益,太仓之米五升,文馆之烛一梃,晓夜孜孜,不废雠勘。著录凡八万册。坟土未干,皆归他人插架,深可惋惜也。”钱谦益《黄氏千顷斋藏书记》:“(居中)藏书千顷斋中,约六万余卷。余小子(虞稷)裒聚而附益之,又不下数千卷。”杭世骏跋《千顷堂书目》云:“右《千顷堂书目》,金陵黄俞邰所辑。俞邰征修《明史》,为此书以备《艺文志》采用。横云山人删去宋辽金元四朝,剌取其中十之六七为《史志》。史馆重修,仍而不改,失俞邰初旨矣。”(《文禄堂访书记》吴兔床校抄本《千顷堂书目》条)《千顷堂书目》主要著录明朝人著作,同时附载宋辽金元著作,称“补”。这部书是清初修《明史》时,《艺文志》的初稿,不是藏书目录。但其基础应是黄氏丰富的藏书。经明末兵燹,公私藏书多遭破坏,黄氏千顷堂藏书独完。

焦竑,字弱侯,号澹园,山东日照人,以军籍居金陵,万历己丑进士第一。《澹生堂藏书训略》:“金陵之焦太史弱侯,藏书两楼,五楹俱满,余所目睹,而一一皆经校雠探讨,尤人所难。”《征刻唐宋秘本书例》:“前代藏书之富,南中以焦澹园太史为最。”万历间,陈于陛议修個史》,引竑专领其事,书未成而罢,仅成《经籍志》,即世传《国史经籍志》。其《志》通录古今,前人颇有异议。实则元明著作颇有助考据。如《孔氏实录》,孔元祚撰,不知元祚年代。《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定为明人。考《国史经籍志》卷二:“《孔氏实录》十二卷,元施泽之。”曲阜文馆会藏抄本题“五十一代孙元祚编次,宜兴府儒学教授濠梁施泽之校定”,由是知孔元祚亦元人。又考张萱《内阁书目》“《孔氏续录》五册,全,元延祐间孔子五十一代孙孔元祚编”,益可证元祚为元人。《国史经籍志》著录作者未确,但书名及时代均合,可纠正《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以孔元祚为明人之误。焦氏藏书当在明末散去。黄宗羲《天一阁藏书记》云:“辛已(崇祯十四年)余在南中,闻焦氏书欲卖,急往讯之,不受奇零之值,二千金方得为售主。时冯邺仙官南纳言,余以为书归邺仙,犹归我也,邺仙大喜。及余归而不果。后来闻亦散去。”焦竑学问渊博,一时无匹,所辑《国朝献征录》,为明人传记资料渊薮,久为世重。

胡震亨,字孝辕,海盐人,万历丁酉举人,藏书万卷。盛枫《嘉禾征献录》:“震亨……病唐人诗集不能衣被天下,乃悉搜录,编为十签,曰《唐音统签》。”王士禛《分甘余话》:“胡孝辕辑《唐音统签》,自甲至癸千余卷,卷帙浩汗,久未版行,余仅见其《癸签》一部耳。康熙四十四年,上命购其全书,令织造府兼理盐课通政曹寅鸠工刻于广陵,胡氏遗书幸不湮没,然版藏内府,亦无从而见之也。”王士禛这里所说的是康熙间扬州诗局刻的《全唐诗》,这部书不是以胡震亨名义刻的。康熙四十六年刻成的《全唐诗》,前有康熙御制序,云:“朕兹发内府所有《全唐诗》,命诸词臣,合《唐音统签》诸编,参互校勘,搜补缺遗,略去初、盛、中、晚之名,一依时代分置次第。”所谓《全唐诗》指季振宜稿本《全唐诗》,《唐音统签》即胡震亨所辑者,康熙御定《全唐诗》即以二书为基础编刻而成,所以两年就完成了,而季、胡二书从此不显,连《四库总目》都未著录。仅胡书《戊签》存目、《癸签》著录。实在不公平。目前季振宜《全唐诗》已影印出版(书名《唐诗》)。胡氏《唐音统签》全本有幸完好保存于故宮,余与辑《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尝商借影印,惜未果。闻近已影印。

祁承㸁,字尔光,号旷翁,山阴人,万历甲辰进士,官至江西右参政。藏书处曰“澹生堂”(亦作淡生堂)。有《澹生堂藏书约》《澹生堂书目》行世。《书目》著录藏书九千余种,十万余卷,在当时罕见其匹。淡生堂抄本亦十分贵重,用蓝格纸,版心下有“淡生堂抄本”五字,颇有流传。余尝见福建省图书馆藏《瀛崖胜览》。淡生堂又注重收藏戏曲。《静志居诗话》卷十六:“参政富于藏书,将乱,其家悉载至云门山寺。惟遗元明来传奇,多至八百余部,而叶儿乐府、散套不与焉。”真可与李开先“词山曲海”相颉颃。

钮石溪,会稽人,家有世学楼,富藏书。其抄本极富盛名者为《说郛》一百卷(缺九十一至九十三卷),现藏北京图书馆。

徐㶿,字惟起,又字兴公,闽县人,家有红雨楼,藏书七万余卷,缪荃孙辑有《重编红雨楼题跋》二卷,上卷书籍,下卷碑帖书画。

毛晋,初名凤苞,晚更名晋,字子晋,明末常熟人,家有汲古阁藏书达八万四千册。所藏多宋元秘本。又好影宋元抄,号为“毛钞”。《天禄琳琅书目》:“毛晋藏宋本最多,其有世所罕见而藏诸他氏不能得者,则选善手以佳纸墨影钞之,与刊本无异,名曰影宋钞。一时好事家皆争仿效,而宋椠之无存者,赖以传之不朽。”汲古阁刻书,为古今私家刻书之冠,凡《十七史》《十三经》、唐宋人诗词集、《六十种曲》《津逮秘书》等,皆风行天下。台湾淡江大学中文系周彦文教授撰《毛晋汲古阁刻书考》,著录659种5776卷。毛氏刻书大都于版心刻“汲古阁”三字,亦有刻“绿君亭”者。又有代刻之书甚多,如宋荦《西坡类稿》即毛晋子毛扆代刻,写刻精绝。新城王象晋《群芳谱》亦毛晋代刻者。毛晋藏书钤“毛晋之印”“汲古主人”“毛氏子晋”、“汲古阁”“宋本”“甲”等印记。子扆,字斧季,亦精鉴藏,钤印有“毛扆之印”“斧季”等。

摘自杜泽逊:《文献学概要》,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第91-99页。图片来源:网络。

展开剩余3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