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道的本质是感知,道是感知的法则,道是感知形成的自然秩序

 北美可阅 2024-03-13 发布于江苏

什么叫道?老子说,道就是“大”。怎么个大法?在天都是它生的,它肯定比天地要大。它独立不变,没有谁,没有什么事物能够限制它,指挥它,框定它,更别说改变它了。我们还会说还有比这更大的东西吗?这种大,已经不只是形体上的大,而且还是本质上的大。

这是道的本质吗?当然不是。那么,道的本质是什么?道的本质不是自然,也不是没有来由的自然而然。道的本质是感知,道是感知的法则,道是感知形成的自然秩序,道是感知事物间相互制约的关系和整体平衡之力,道是感知运动的规律和感知存在的根据。不从感知解释自然,自然就无法解释。不属于感知的自然,自然就不可能存在。除了感知之道,自然便无道可依。非要从自然解释出物质之道和生命之道,这便是人为的执着,只能是人为之道,是非道。老子的“天道”和“道法自然”显然是会错了意,道在感知,道法感知。

哲学家德莫克里特说:“所有人都是自然的学生,智者更不例外。我们从蜘蛛身上学会了纺织,从燕子身上学会了建筑,从百灵鸟身上学会了歌唱。”我们国家博大精深的国术——武术中,有一个拳术流派叫象形拳,如蛇拳、鹰爪拳、螳螂拳等,均是模仿这些动物的技击特长而创造出来的。

但人不一样,人是唯一具有自我意识的生物,他想上天入地,他想支配世界,他甚至想成为自己的上帝。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应该知本而为,效师而行,诸事皆简,不相拘泥,是得自在。何为效师而行?我们应该逢高则静,遇低则就,得果则退,近冬则隐。

我们知晓根本,抓住根本,简而易行,懂得大道至简的道理,并向大自然学习:身处高位要保持清静、宁静,身处低位也要沉得住气,有容纳的心胸,取得成果不自恃、彰显,懂得“生长收藏的”道理,不强生,不恶死。

这就像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意思是:方正而不孤傲,不伤害别人。严于律己,却不用来要求别人。对自己廉洁节制,却不认为别人这样行为有害。为人率直,却不放肆。有闪光的好德行,却不刻意显露。

在哲学家看来,一个人的身份和财富等这些身外之物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他对真理的追求、探索、领悟、掌握和运用。

欧洲哲学家第欧根尼说:“作为哲人,即使我身为奴隶,也是他人的自然统治者,就像医生为病人服务,却是病人的导师一样。”

这些哲学家所说的就是要自为。说白了就是老子所说的“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事情办好了,这是我自己办成的。不要找任何的理由,不要有任何的抱怨,生命的愉悦和事业的成功最根本的还是要靠自己。

这就是我所要给大家所讲的一半答案。接着,我在给大家另一半的答案,这个答案就是:因为成道是一种自私的找寻,是最自私的,是无比地自私,所以我们无法透过找寻而达到成道。那个找寻将会使我们成为一个很美的人,它可以使我们变得更有智慧、更慈悲、以及其他很多很多,但不是成道。

所以对我来讲有三种类型的人存在,其中一种就是所谓的宗教人士,这类人是有道德的清教徒,或者就是我们所说的所谓的好人,他们继续试着去成为不自私的,但是仍然保持是自私的。

第二种人就是那些知道除了自私以外没有其他方式可以存在的人,他们已经变得归于中心,他们已经变得不自私,他们透过自私而达到不自私,那种不自私是一个副产物,他并没有作任何努力去达到它。

第三种人是既不自私,也不是不自私的人,他是成道的人,他已经超越了二分性,他甚至超越了他自己,他们已经达到了所谓的大道至简的境界。

“大道至简”是我们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要有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人生的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诱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简的标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生百态,须当从一而终。乐以忘忧,简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简”。

这种简,就是精于心,简于形。是拷问灵魂的一个终极问题,是让我们认识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的终级问题。是我们看透了不说透的最高境界问题。是我们朦胧地看透了而不说明的问题。是我们懂得了透非透和知未知,所以才故意不看透,不知道,这才是透彻和知道的一种修炼境界。是我们知道世事看不透,不未知后的透和知,只有 们透彻后拥有了不透彻,明白后拥有了不明白,我们才能达到难得糊涂的真境界。是一种隐藏在我们心里面的“无我”,是隐藏在我们背后的一种空的体现,是无物的表现,也就是佛陀所说的绝对的空无。

所以,我给出的第二部份的答案是:我们无法透过找寻而达到成道。所有的找寻在那里都会失败,因为直到那个找寻者丧失之前,成道是不可能的。如果有找寻,那个找寻者怎么可能丧失呢?如果有自己,那个找寻者怎么可能丧失呢?

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是如何成道的?他找寻又找寻,然后会有一个片刻到来,然后他会了解到找寻的完全荒谬,因为我们无法去找寻那个已经存在自我里面的,我们可以去找寻某种在未来的东西,但是我们怎么可能去找寻那个已经是这样的东西?透过找寻,我们将会错过它。

有个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的故事。这个故事说的是:一个行者问老道长:“您得道前,做什么?”

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

行者问:“那得道后呢?”

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

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

老道长:“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

老道长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开悟,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

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过岁月,走过生活,心里有许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

所以说,我们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我们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要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要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人生苦短,诸事不想太复杂,最好的生活就是简单生活,一盏茶,一张桌,一处清幽,日子平淡,心无杂念。可是简单的生活却需要百般的努力,这样才会无忧无虑欣然享受生活。生活总的来说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态,不懂得欣赏的人,就会用挑剔把一切变得有残缺。简单做人,率性而为,把握分寸,随遇而安,坦然接受现实。简单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不管我们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菜根谭》中说,那些才智卓绝、超凡绝俗的人,其实都不算真正的高人,真正的高人是那些看起来平凡无奇的人。这个说法,正是对道法自然的深刻体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