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打压式教育?打压式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优眠精神心理 2024-03-13 发布于广东

之前芒果台有一个节目,叫《少年说》

这个节目形式就是,让一群孩子站在屋顶天台,喊出自己内心的声音,将自己成长中的喜悦和烦恼表达出来。

它的本意是想引起人们关注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问题,给孩子倾诉的机会,让家长学会倾听,共同的解决父母与孩子之间遇到的矛盾问题。

但在大多数家长心中,孩子这些诉求反变成了「不懂事」的表现,他们用强硬的态度来树立在孩子面前权威的形象。

比如有位孩子站在天台对着妈妈哭诉:

看不到自己的努力,不适合激将法,总是被妈妈言语打击,觉得非常难过痛苦!

但是母亲却是轻飘飘的来了一句:我觉得,不打击你一下,你会有点飘。

这就是典型的打压式教育。

在很多父母眼里,孩子都是不能经常夸,一夸就要骄傲要自满要上天。 画了好看的画,被当作没什么用的技能,考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是一句「继续努力」带过。父母挥着「我是为你好」的大棒,时刻敲打着孩子。

他们以为“打压式教育”是为孩子好,却不知道这种教育方式,往往只有伤害,没有教育。

一、为什么会有打压式教育?

1、父母的初衷并非是打压而是鼓励。

父母那一代教育精神提倡的是“梅花香自苦寒来””学海无涯苦作舟”,所以无论孩子已经做的多么优秀,家长都希望孩子做的更好,因此用打压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期望,让孩子从小学会吃苦,就是对孩子未来的负责,而不从孩子个性化出发,考虑每个孩子的差异化。

当家长面对质疑时,回答往往是:

我都是为你好,我是有苦衷的

“你现在还小,还不懂”

“我打压你是为你培养坚强的性格”

.......

2、怕孩子骄傲,用打压方式可以把骄傲的苗头扼杀在摇篮中。

还是老一辈的思想,遵从“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只要孩子特别开心和满意自己的成绩,父母就担心孩子翘尾巴了,于是赶快打压,即使是开玩笑的说,也不会给你一个实在的赞美。

3、父母不希望任何人蔑视自己的权威。

就是前面说过的比较强势的父母,如果孩子渐渐长大,有了自己思想,学会和自己对着干了,这类父母会十分恐慌,因此就会用打压的方式实现自己的权威,让孩子对自己言听计从。这种教育方式是十分自私的。

二、哪类家长喜欢打压式教育?

1、第一类是受原生家庭影响,从小生长在打压式环境中,这一类家长他们习惯了父母的教育方式,即使有所压抑,但是已经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也多以类似的为主。

2、第二类是父母对孩子的未来寄予了过高的期望,甚至把孩子当做自己的唯一,心目中期待的是一个完美的寄托,而不仅仅是孩子这个个体,忽略了孩子的独立人格。

2、第三类就是人的个性所致,如果父母本身比较强势,处处以自己为中心,控制欲极强,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孩子就会产生父母觉得自己哪里都是毛病的感觉。

三、打压式教育有哪些危害?

1、“抹杀”孩子学习的天性

打压式教育,本质上是强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孩子活的像一个木偶,对学习逐渐变得麻木,觉得学习没有趣味,使孩子失去了探索和学习的乐趣,还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2、孩子更容易叛逆,加剧亲子之间矛盾

本身处在压抑状态下的孩子进入叛逆期,反应会更加强烈,处处和父母对着干,本应和谐的亲子关系却成了“敌人”关系。

3、会让孩子自我嫌弃,自我认同感低

打压式教育极大的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磨灭了孩子自强不息,不断进取的积极性。父母经常否定孩子,跟孩子说不,会让孩子自我认同感低,认为自己“什么都是错的”、“做什么、想什么都是错”,没办法接受自己和外界。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也会自己先否定自己,对自己失望。

4、会让孩子复制父母的行为,变为新的“施加者”

原生家庭的影响是深远的,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父母的感染,孩子小时候是忍耐,可是自己有了家庭后,会把父母的教育行为无意间传递给下一代。

四、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都有哪些?

1、用鼓励和赞扬代替打压

鼓励孩子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动力,还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孩子受到鼓励,思维会更加活跃,因此更会愿意探索新的事物。

人本性如此,孩子自然也不例外,孩子都是渴望被赞美的,赞美会让孩子更加乐观,做事也更加积极。

2、尊重孩子的人格和尊严

和打压式教育里不尊重孩子的想法相反,正确的教育方式是要时刻尊重孩子的人格和尊严。作为父母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维护孩子的人格尊严是每个父母的责任。

凡事不要总是想着替孩子做主。你不学会尊重,未来孩子也学不会尊重。恶性循环下去,孩子的性格就会出现缺陷,比如随时一点就爆的情绪,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同理心,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不会尊重别人和感恩别人的付出等等。

当发现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应该做的是正确引导,而非直接的批评。

3、和孩子处在平等的地位

孩子3岁开始有自我意识,三岁后他开始使用“我“,此时,父母就要注意和孩子的沟通方式。

不把孩子“当孩子”,他们会从小就非常体贴,像个小大人一样让父母感受到温暖,适当向孩子示弱,孩子还会更加努力挑战自我,肩负起责任感。

4、降低教育焦虑感

因为焦虑,本应该亲密的亲子关系却越发疏远,是得不偿失的。教育焦虑,说到底,是对于孩子未来的前途和教育之路的特殊关切带来的一种不确定性的情绪反应。

5、学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父母认为孩子不行,是因为用大众的眼光去看待孩子,而没有用发现的眼光去发掘孩子。不是每个孩子生下来就是学霸,就是擅长学习的,不能只用成绩来评价一个孩子的好坏。

我是深圳优眠心理——优眠君

想了解更多有关心理学知识,欢迎关注我哦。

如果你感到委屈与压抑,我希望你永远都不要选择放弃。

不管世界怎么样,我们依然爱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