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9岁尉迟敬德告老还乡,李世民十分不舍,他道:我不走就要谋反了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4-03-13 发布于北京

前言

李世民能称帝绕不开他秦王府中能人众多,并且我们要知道不是说天下拿得以后,这些重臣、忠臣就无用了。必要的时候他们可能才是最有用之人,可是古代历史上的帝王多猜忌,而谁又能绕得开呢。

如此,这些功臣恐怕想要“告老还乡”都难。

但是此事发生在唐朝时,李世民和尉迟敬德的情况却尤为的特殊,并且李世民对这位为他卖了多年命的人给予了“相信”,甚至到了“告老还乡”那天,李世民尤为不舍。

这位被神化了的“门神”尉迟敬德,也便是“尉迟恭”是怎样的传说故事呢?

一、尉迟敬德

尉迟恭从元明之际开始就在民间有着很大的影响力,算是百姓们的信仰。其是唐代的大将,在唐代的名气自然也不小。尤为要注意的是他的画像被李世民放入凌烟阁,更是二十四功臣之一。

尉迟恭给到世人的形象是“勇武”,其通过“刘武周”的起义军进入军营,此前的尉迟恭算是一个打铁匠,力气肯定不在话下,在军营中也就会在一定程度上超出常人。

不过,他加入的这个军队并没有强盛多久就被李渊的军队打败了。后来甚至还与李世民交手,结局同样也是惜败。尽管如此,不影响尉迟恭转换阵营,归附唐朝。

开始的时候李世民还并没有将其真正重用,但也给到他副统军的位子了,直到后来尉迟恭的武艺和胆识开始显现,被李世民赏识后,得到重用也就是时间的问题了。

可以说李世民能坐上皇位离不开尉迟恭的保护,在李世民危难之际尉迟恭挺身而出,多次解救了他于危难之中,战功赫赫,唐代大将之名他当得。

在战场上,最著名的自然是宣武门之变,尉迟恭与李元吉交手,最后获胜是一方面,解救了李世民又是尤为重要的一方面。

而后在政治主张上,他的建议使得唐朝的内部矛盾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这也就是对于太子的党羽问题,在尉迟恭这里主张的是“释而不杀”,可见其胆识和长远考虑。

虽说尉迟恭是投降到的唐朝,但是跟随李世民后,他也便没有了其他的异心。这时有人就问了,那为什么他还说要“谋反”呢?这就要接着往下看了。

尉迟恭虽然对于自己的功绩很是高傲和自负,但是对于李世民他绝无二心,算是忠臣,也算是朴实、忠厚之人。

就如联姻来说,李世民对尉迟恭看重,曾有想着将女儿嫁给他。但是其中有一方面他考虑到了他的妻子,并且他的妻子曾与他共患难,终是拒绝了李世民的意思。

然后既为武将,尉迟恭也相当豪爽,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个急性子,有什么说什么,不过这样的性格在朝堂上真的好生存吗?

二、尉迟恭“告老还乡”

他这样的性格在朝堂上自然是有很多的弊端了。即便是在长孙无忌、房玄龄等重臣身边,也是一副“谁都不怕”的作态,在他们身边议论和讥讽都是轻了。

因为他们在朝廷上争辩都是常态,关系显然非常的紧张。如此,朝堂上对于他的风气自然是朝着负面走的。即使他位高权重,身处“大将军”要职,依旧会因此树敌不少。

其中从尉迟恭在朝堂上大打出手开始,算是触碰了礼法,但李世民对他很是容忍,只是一通口头上的教训。

要说真正想让尉迟恭“告老还乡”的恐怕得是“造反”的传言了,并且流传是与李元吉的旧部,李世民如何不提高警惕。

李世民接连的试探,尉迟恭怎会没有察觉,再加上其在朝堂上各种找事,自然让人为之怀疑。最后,尉迟恭算是明哲保身,选择“告老还乡”。可是到了李世民这又舍不得了。

为了达成“还乡”的目的,尉迟恭褪去上衣,是陈年旧伤,伤痕遍布。而后他说:“臣是要造反,但是臣是跟着陛下您一块的,这些伤便是证明。”

如此,李世民终于想通,便做挽留。

自然尉迟恭表忠心也不只是这一次。众所周知,李世民的秦王府中最不缺的就是能人,大将更是比比皆是。李建成、李元吉即使联手,对于李世民府上的诸将自然也是忌惮为多。

这时,他们就想着来将诸将收买,最后到自己的手下留用或是重用。不仅增强了自己的实力,也很好打击了李世民的势力。如此,勇猛的尉迟恭自然也是双方都在争取的对象。

但是尉迟恭已然是李世民手下的“大将”,自然很难更改。但是众多“金银财宝”送去呢?

尉迟恭并没有过多考虑,算是委婉拒绝,同时也表示:“我乃降将,秦王给了我再生的机会,我的命便是秦王的。”

随后,李建成恼火了,当李世民知道前因后果以后,喜不自来。

而后,李世民对他的信任和保护只会越发的强烈。

三、李世民的用人之举

谈及在用人上,李世民在古代历史中自然占得上风,他本身不仅吸引人才,其在重用人才时,也很是独特。

我们常说“唯才是举”,在李世民这里何尝不是。李世民的经历要超乎我们的想象。在隋末的大动荡时期,他对天下的局势自然有所考量和发现。

想要将天下拿得不易,但拿得后应该怎么“守”却更难。如此,李世民尤为在意忠臣良将,更何况是与他打天下的“老将”呢。

为此,在巩固统治时,李世民依靠的是众多有才干之人,也便是一些官吏们,而且他会借鉴和吸取前朝的教训,为不走隋朝的“老路”打基础。

而且在一些大的决策上,李世民喜欢多听各方的建议,因为在他认为如若自己“独断”,恐会使一些决策面临一定的错误,随之影响的是整个唐朝的走向。

如此,李世民身边少不了的是贤才,对于贤才他只会想方设法的拉拢。

纵观李世民身边的英才,也可以说是一个“功臣集团”,在他整个“夺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不管是出谋划策还是南征北战,都是重要的一支力量。在他们的参与下,李世民的势力才得以扩张,可以说尉迟恭在内的众将不可或缺。

李世民即位后,也同样量才任用,让他们得以发挥所长。

结语

尉迟敬德的功绩不容置疑,虽然在性格上有所弊端,但不乏是唐太宗时期一员非常重要的猛将。

在错综复杂的朝堂上,尉迟恭还是面临了很多的猜忌和传言,但好在李世民和尉迟恭都有自己准确的判断,而尉迟恭这个功绩满满的老臣也确实应该“功成身退”。

后世关于他们的流传多有生动,但尉迟恭不乏是一位“忠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