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吟诵濠江”——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非遗专委会顾问张九龄

 非遗之美 2024-03-13 发布于广东

張九齡教授,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張之洞的曾孫女。1945年出生。現任澳門華夏文化藝術鉴赏交流會會長,中國語文書刊雜誌、吟誦教學法專業委員會理事、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中國文化推廣大使”督導。并担任多個社團名譽會長和顧問,也是河北省和河南海外聯誼會理事。

本期人物/张九龄

澳门华夏文化艺术鉴赏交流会会长张九龄(右一)被聘为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非遗专业委员会顾问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非遗专业委员会会长姚泽民(左一)为澳门华夏文化艺术鉴赏交流会会长张九龄(右一)颁发聘书

右一:澳门大学孙可玉

在中國傳統文化家庭中生活的她從小耳濡目染,形成了熱愛傳統文化和把傳承、推廣傳統文化視為己任的一種生活本能。她很早就清楚,只有民族化才能世界化。她對採訪過她的人說:“我們現在要做的,是讓人們都知道,澳門不僅有賭場,還有文化,有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張九齡教授曾長期在澳門理工大學、澳門旅游學院等大學任教,從事漢語言文化等教學及研究,普通話水平測試理論及實踐的研究,教材開發和公務員及其他職業人士普通話培訓。任教期間,她組織並鼓勵、輔導學生積極參與各種朗誦、吟誦、演講、辨論等活動並獲多種獎項。她出版過五本普通話教材,有《澳門基本法讀本》、《工科普通話》、《室內裝修設計普通話》、《零售業普通話》、《會展業普通話》;生態科普書籍三本,有《澳門濕地常見動植物》、《澳門生態常見動物》、和《澳門生態常見動物書冊》;出版過歷史文化研究書籍《岐關路覆憶》,該研究成果和書籍的出版填補了中國交通史的空白。業餘活動寫詩、朗誦詩、吟誦詩,她撰寫的詩連續多次在 《澳門文學》刊登。

張九齡教授創辦澳門華夏文化藝術交流會,連任會長。她帶領會員參加多種形式的尋根拜祖活動、文化藝術交流活動、參加各社團慶典活動,帶領會員、學生朗誦、吟誦和跳禪舞、漢唐舞,多次參加澳門文化局舉辦的藝術巡遊活動,參加珠海市主辦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萃展演等活動。

張九齡教授連續五年開展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教學生中國禮儀,帶領學生表演“開筆禮”和“成人禮”。她教授學生練習、表演詩朗誦及吟誦,編寫多個吟誦劇本給大學生和中學生,把他們的習作推荐給中國網傳媒,參加面向全國的《詩畫里的中國》比賽活動。這些學生作品連續兩年獲大獎12個,多位老師獲優秀輔導老師獎,多間學校獲優秀組織單位獎。

張九齡教授在多種場合開辦講座,與語言文化工作者、大學老師、研究生、中小學校長和教師座談,並交流“傳統文化進校園”的經驗。在“名師名校活動 ”中,張教授走入澳門多間中學,在古典禮儀、詩朗誦、吟誦及教學等對教師進行培訓。她與澳門詩人、書法家、畫家合作,舉辦詩、書、畫聯展活動,在社會上獲得好評。

2022年,組織六間學校、九個節目參加由中國文化部、旅遊部支持,中國兒童中心、北京青年聯合會、廣東省青年聯合會主辦的“詩畫裡的中國”和中國網國家網平台組織的“文脈頌中華”活動。學生節目共獲十個大獎。澳門理工大學集體吟誦劇《詩經 小雅 鹿鳴》、朗誦劇《春江花月夜》獲兩個一等獎,一個二等獎。培道中學的集體吟誦劇《詩經·小雅·鹿鳴》獲兩個一等獎。廣大中學的集體吟誦劇《詩經·小雅·鹿鳴》獲一個一等獎、一個二等獎,粵語個人吟誦《悲白頭翁》獲三等獎。聖保祿中學的集體吟誦劇獲一個一等獎、一個二等獎。國際中學的個人朗讀《黃鶴樓》獲三等獎。鑑賞會張九齡老師、趙瑩瑞老師、孫欣老師獲得了中國兒童中心頒發的“優秀指導老師獎”

(图文来源: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非遗专业委员会/秘书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