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宋王朝的内乱:义嘉之乱

 licht3jh8evr0j 2024-03-13 发布于江西

义嘉之乱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刘宋王朝的一场席卷刘宋全国的争夺帝位之战,参与者主要是以刘子勋为首的阵营和宋明帝刘彧为首的阵营,之所以叫“义嘉之乱”,是因为刘子勋于泰始二年(466)正月初七在寻阳登基,改元义嘉,而这场刘宋王朝的内乱,以宋明帝刘彧的胜利结束,所以叫“义嘉之乱”。

孝武帝去世后的政局变化

刘宋孝武帝于大明八年(464)五月去世,其长子刘子业继位,然而其行事昏庸无能且残暴,诛杀大臣,引起人心不安,刘子业又虐待自己的叔叔们,结果刘彧暗中联合刘子业的左右,反而将刘子业刺杀(465年十一月),泰始元年(465)十二月,刘彧继皇帝位,成为了新一任的皇帝,然而他的合法性却遭到了挑战,毕竟是叔夺侄位。当时孝武帝诸子除了刘子业外,还有外镇的如刘子勋、刘子绥、刘子顼、刘子房,然而最年长的刘子勋不过11岁,因此其权力主要掌握在佐吏长史、司马手中,如其中邓琬是江州刺史刘子勋的镇军长史,因此掌握着实际权力,他们的态度直接决定着诸王的政治立场。

袁顗本为刘子业宠信之臣,后来又得罪了刘子业,在朝中感到十分恐惧,遂请求外派,于是被外派督雍、梁诸军事、雍州刺史,经过浔阳的时候,和刘子勋的长史邓琬“款狎过常,每清闲,必尽日穷夜”,非常不同寻常,毕竟袁顗有清望,又是出身名门,而邓琬性格贪鄙,又出身寒族,因此“人地本殊”,若非有所图谋,想必不至于如此亲密。而刘子勋当时都督荆、湘等八州诸军事,两人如果联合足以推翻前废帝刘子业。刘子业对刘子勋又是异常猜忌,毕竟宋文帝刘义隆是刘裕的第三子、宋孝武帝刘骏则是宋文帝的第三子,而刘子勋则是刘骏的第三子,给刘子业造成了政治压力,比如宁朔将军何迈就想乘着刘子业外出废掉刘子业,拥立刘子勋,结果被刘子业发现,将其杀害。刘子业因为何迈的阴谋,于是派遣左右朱景云“送药赐子勋死”,而朱景云走到湓口就停止不前。刘子勋的典签谢道迈、主帅潘欣之、侍书褚灵嗣听说后,找到邓琬一起商议,邓琬则义正言辞地说:“身南土寒士,蒙先帝殊恩,以爱子见托,岂得惜门户百口,期当以死报效。幼主昏暴,社稷危殆,虽曰天子,事犹独夫。今便指帅文武,直造京邑,与群公卿士,废昏立明耳。”于是起兵造反,于是在泰始元年十月时起兵,“移檄远近。”而刘子业却在这年十一月被宋文帝之子即刘子业的叔叔刘彧所杀,随后刘彧即位。刘彧即位后任命刘子勋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命令下达到江州的时候,刘子勋的僚佐纷纷去对邓琬祝贺说:“暴乱既除,殿下又开黄閤,实为公私大庆。”而邓琬却没有要停手的意思,直接说:“殿下当开端门,黄閤是吾徒事耳!”如何理解这段话呢?“开黄閤”是即“开府仪同三司”,而开宫门正南门即开端门,也就是成为天子,所以邓琬此时已经决定要拥立刘子勋为天子。王仲荤认为义嘉之乱是“以明帝刘彧为首的文帝系诸王和以晋安王刘子勋为首的孝武系诸王的统治阶级内战。”因此支持刘彧的有刘休仁(宋文帝第十二子)、刘休祐(宋文帝第十九子)等人,而当时的地方倾向则是支持刘子勋上位。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当时宋明帝刘彧在继位前杀害了昏君刘子业,一即位就杀害了刘子尚(宋孝武帝第二子),又继承了帝位,显然有极大地夺位色彩,对于宋孝武帝子系的安全来说显然造成了巨大的威胁。经过孝武帝一朝的统治,刘子勋的身份给他带来了巨大的优势。前废帝刘子业虽是孝武帝的法定继承人,其被杀害且年幼无子,即应当兄终弟及,而刘子尚也被刘彧杀掉,那么皇位就应当落到年已 11 岁的孝武帝第三子晋安王刘子勋身上,而且从寻阳起兵也和刘骏自寻阳起兵诛杀篡位的刘劭获取皇位事迹相同,从而给了邓琬起兵的勇气,正如王夫之所论:“夫子业不道,而孝武恩在人心,人未忘也。子业死,明帝与子勋两俱有可立之势,而子勋兄弟为尤正。”吕思勉也说:“案孝武以讨元凶立,实不得谓为不正,孝武正则子业亦正;所云淫虐,事既多诬;则明帝实为篡弑,此所以四方同契,不谋而咸奉寻阳也。”因此后来有“九州唱义,岂独在我”之说。

雍州刺史袁顗事迹上位已述,而其到任后立刻就与谘议参军刘胡“缮修兵械,简集士卒”,又“诈称被太皇太后令,使其起兵”,并且“建牙驰檄,奉表劝子勋即大位。”刘骏的另外一个儿子刘子元被刘子业任命为湘州刺史,中兵参军沈仲玉为道路行事,在半路听说了刘子勋起兵后不敢前进,邓琬乘机派人去迎接他,从而获得了湘州刺史刘子元的支持;刘子勋的一个弟弟郢州刺史安陆王刘子绥本来就接受了刘子勋的号召要讨伐刘子业,之后也是奉承刘子勋的命令;而刘子勋另外两个弟弟荆州刺史刘子顼、会稽太守刘子房都被其将佐选择支持刘子勋;之后徐州刺史薛安都、冀州刺史崔道固、青州刺史沈文秀也都选择支持刘子勋;接着东扬州的五个郡中吴郡太守顾琛、吴兴太守王昙生、义兴太守刘延熙、晋陵太守袁标都选择了支持刘子勋;接着益州刺史萧惠开认为:“吾荷世祖之眷,当推奉九江。”也是选择了支持刘子勋;接着湘州行事何慧文、广州刺史袁昙远、梁州刺史柳元怙、山阳太守程天祚都选择了支持刘子勋,之后豫州刺史殷琰也选择了支持刘子勋。因此刘子勋凭借其身份而得到了当时绝大多数地方官员的支持,支持者有:江州刺史刘子勋自己、雍州刺史袁顗、刘子勋之弟湘州刺史刘子元、郢州刺史刘子绥、荆州刺史刘子顼、会稽太守刘子房、徐州刺史薛安都、冀州刺史崔道固、青州刺史沈文秀、行会稽郡事孔觊、吴郡太守顾琛、吴兴太守王昙生、义兴太守刘延熙、晋陵太守袁标、益州刺史萧惠开、湘州行事何慧文、广州刺史袁昙远、梁州刺史柳元怙、山阳太守程天祚、豫州刺史殷琰,可以说整个刘宋王朝境内几乎都是拥立刘子勋的。而刘彧并非没有人支持,比如汝南、新蔡二郡太守周矜起兵于悬瓠响应刘彧,结果袁顗引诱其司马常珍奇将周矜抓住并且斩杀,让常珍奇作为太守,兖州刺史殷孝祖选择支持刘彧,挑选两千精锐抛弃妻子入朝支持刘彧,“众力不少,并伧楚壮士,人情大安。”然而刘彧派遣东平人毕众敬前去兖州募兵,结果毕众敬在刘子勋方的薛安都劝说下选择支持刘子勋,“州境皆附之”,并且击杀了殷孝祖的孩子,只有东平太守申纂据守无盐,不肯从命,但是之后也被击败杀害。

刘子勋于泰始二年(466)正月初七在寻阳登基,改元义嘉,任命刘子绥为司徒、扬州刺史;刘子房、刘子顼并加开府仪同三司,以邓琬为尚书右仆射,张悦为吏部尚书,袁顗加尚书左仆射,其余将佐也有加官进爵,由此正式开启了义嘉之乱。

刘彧的应对措施

而对于宋明帝刘彧来说,形势不能够再糟糕了。根据《宋书》记载:“时普天同逆,朝廷唯保丹阳一郡,而永世县寻又反叛。义兴贼垂至延陵,内外忧危,咸欲奔散。”(《宋书·殷孝祖传》)“会太宗初即位,四方叛逆”(《宋书·王蕴传》),以至于“四方贡计皆归寻阳,朝廷所保,唯丹杨、淮南等数郡,其间诸县或应子勋,东兵已至永世,宫省危惧。”又“朝廷唯保丹杨一郡;而永世令孔景宣复叛,义兴兵垂至延陵……”。可以说形势非常危急,如果不出意外,宋明帝刚刚到手的帝位保不住,而且很可能就此身死,不过刘彧占据中央朝廷,可以得到中央官员的支持,其次还拥有禁军势力可以为自己所用,而且较为团结一心。

刘彧采取以下措施来帮助自己平定叛乱。1、安抚人心。蔡兴宗对刘彧提出:“今普天同叛,宜鎭之以静,至信待人。叛者亲戚布在宫省,若绳之以法,则土崩立至,宜明罪不相及之义。物情旣定,人有战心,六军精勇,器甲犀利,以待不习之兵,其势相万耳。愿陛下勿忧。”于是刘彧一无所问,当时东方反叛,“将士多东方人,父兄小弟皆已附(孔)觊。”刘彧在派出军队讨伐时还特意强调说:“朕方务德简刑,使父子兄弟罪不相及,将顺同逆者,一以所从为断,卿等当深达此怀,勿以亲戚为虑也。”同时又知道豫州刺史殷琰“琰附寻阳非本意,乃厚抚其家以招之。”以至于“凡叛者亲党在建康者,皆使居职如故。”因此《宋书》称:“及即大位,四方反叛,以宽仁待物。诸军帅有父兄子弟同逆者,并授以禁兵,委任不易,故众为之用,莫不尽力。”可以说刘彧的宽大是其能够获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2、重用兄弟,并且逐个击破。既然是文帝系和孝武帝系的诸王内战,就需要重用兄弟了。刘彧能够在刘子业手中活下来,很大程度上是其弟刘休仁的保护,而在平定叛乱这方面,刘休仁也出了大力,《宋书》说:“休仁都督征讨诸军事,增班剑三十人。出据虎槛,进据赭圻。寻领太子太傅,总统诸军,随宜应接。中流平定,休仁之力也。”又刘休仁在战时“抚循将士,吊死问伤,身自隐恤”,以至于“十万之众,莫有离心。”在军事安排上,正月十八日,刘彧让刘休佑担任豫州刺史,“督辅国将军彭城刘勔、宁朔将军广陵吕安国等诸军西讨殷琰”,又让巴陵王刘休若“督建威将军吴兴沈怀明、尚书张永、辅国将军萧道成等诸军东讨孔觊”,而刘休仁则直接面对来自寻阳的挑战,刘彧在军事战略上采取逐个击破的战术,先讨伐东部起兵的叛军,再解决“中流”的军队,取得良好的效果。

战争过程

首先是东部战线,正月十八日时,刘彧让巴陵王刘休若“督建威将军吴兴沈怀明、尚书张永、辅国将军萧道成等诸军东讨孔觊”。孔觊则派遣他的将领孙昙瓘等人在晋陵九里列军,沈怀民到奔牛后,修筑壁垒来加强防御,而张永达到曲阿后,尚不知沈怀明的安危,于是退回延陵与刘休若会和,众人皆劝刘休若退保破冈,在“众无固心”的情况下,刘休若下令说:“敢有言退者斩!”这才遏制住了撤退的议论。不久后得知了沈怀明的消息,加上军主刘亮的到达,“兵力转盛,人情乃安。”这时候殿中御史吴喜向刘彧请求得到精兵三百前往增援,刘彧“假喜建武将军,简羽林勇士配之。”而吴喜“孝武世见驱使,常充使命。性宽厚,所至人并怀之。及东讨,百姓闻吴河东(因吴喜被孝武帝任命为河东太守)来,便望风解散,故喜所至克捷。”义兴太守刘延熙派遣将领杨玄前往对付吴喜,结果被吴喜击败斩杀,进逼义兴,而刘延熙“栅断长桥,保郡自守”,吴喜一时也攻不下来,于是也“筑垒与之相持”,直到二月一日攻破,刘延熙投水而死。当时沈怀明、张永、萧道成等人正在和孔觊的军队对峙,听说义兴方面失败后,孔觊的部队“皆震恐”,影响了士气。接着刘彧派遣积射将军江方兴、御史王道隆支援,进而打败了孔觊的手下将领孙昙瓘、程捍宗,二月三日攻克晋陵,赶走了袁标,同时因为吴喜逼近,吴兴太守王昙生、吴郡太守顾琛也都逃亡会稽郡。刘彧得知四郡平定后,于是留下吴喜统沈怀明等诸将东击会稽,召张永等北击彭城,江方兴等南击寻阳。吴喜继续领兵前进,会稽郡内部纷纷爆发动乱,上虞令王晏起兵进攻孔觊,孔觊逃到山里,后来被刘彧军抓住,被斩杀,顾琛、王昙生、袁标等人主动投降吴喜,结果全部被宽宥,而东军主一共七十六人,结临阵斩杀十七人外,其余全部宽宥,由此东方平定。

而与此同时,另外一路也给刘彧带来了好消息,刘休佑驻扎在历阳,辅国将军刘勔进军小岘,然后殷琰所署的南汝阴太守裴季之带着合肥城投降。此时寻阳方面的刘子勋也有所动作,邓琬派遣孙冲之以万人据赭圻,之后加孙冲之左卫将军,又任命陶亮为右卫将军,统领郢、荆、湘、梁、雍五州之兵一共二万人向下游进攻,然而主帅陶亮本无才干,听说当时是刘休仁统兵,加上殷孝祖到达建康那个,竟然不敢前进,屯军于鹊洲。很快双方就爆发了第一轮交锋,当时殷孝祖并非贤才,“陵轹诸将”,又想要推治有父子兄弟在刘子勋方的台军,导致人情乖离,莫乐为用,三月三日,双方爆发大战,殷孝祖率领众军水陆并进,攻赭圻,陶亮前往救援,结果殷孝祖被流矢射中阵亡,军主范潜率领五百人投降,可谓大败。当时宁朔将军沈攸之,“内抚将士,外谐群帅,众并赖之”,于是刘休仁让其代替殷孝祖指挥军队,又派遣宁朔将军江方兴、龙骧将军襄阳刘灵遗各自率领三千人赶往赭圻前线支援。沈攸之判断,陶亮等人有乘胜之心,如果不继续进攻,反而会显得台军(即刘彧方的军队)弱小,会提高对面士气,沈攸之主动推江方兴为主,由此统一军权。而孙冲之对陶亮劝说道:“孝祖枭将,一战便死,天下事定矣,不须复战,便当直取京都。”陶亮没有听从,从现实情况来看,殷孝祖真是因为轻敌而失败,陶亮如果听从这个计策,很可能也因此轻敌而败。三月四日,江方兴率领诸将进攻,而刘休仁又增派军主郭季之、步兵校尉杜幼文、屯骑校尉垣恭祖、龙骧将军济地顿生京兆段佛荣等三万人前去支援,数量上已经超过对面,结果大破南军,取得了胜利。五日时,刘休仁正式下令让沈攸之代替殷孝祖。陶亮听说战败后,连忙将孙冲之叫回鹊尾,留薛常宝等守赭圻。

这时候邓琬已经聚集起来不少军队,准备下一次的进攻了,邓琬派遣豫州刺史刘胡帅衆三万,铁骑二千,东屯鹊尾,加上之前派遣的陶亮等人的军队,一共十多万大军,而主帅刘胡又是刘宋王朝的老将,“勇健多权略,屡有战功,将士畏之。”而台军方面,吴喜平定三吴地区后,就率领自己的五千精锐赶到了赭圻前线。此外,支持刘子勋的徐州刺史薛安都的侄子薛索儿率领马步兵万馀人从睢陵渡过淮河,进逼刘彧所署的青、冀二州刺史张永营寨,于是刘彧让自己所署的南徐州刺史刘休范统北讨诸军事进据广陵,又派遣萧道成率领军队去救援张永,同时又派遣宁朔将军刘怀珍率领龙骧将军王敬则等人带着步骑五千前去帮助刘勔进攻寿阳,斩杀了庐江太守刘道蔚,接着和殷琰的手下形成了对峙。

而刘胡和沈攸之的战争则是决定性的。当时沈攸之率领军队围困赭圻,薛常宝粮食吃尽,向刘胡求救,刘胡带着丰盛的粮食,绑在船腹,假装翻船顺溜飘下,想要以此来供应粮食,结果被沈攸之发现。之后刘胡又率领步一万,砍山开路准备在夜间把粮食带入城中,结果因为堑壕阻隔而不能至。就在此时,沈攸之抓住战机,率领军队阻击刘胡,结果刘胡大败,“舍粮弃甲,缘山走”,台军“斩获甚众”,刘胡也受了伤,仅仅得以还营。薛常宝等人惶恐不已,于是在四月时突围逃跑,沈攸之由此攻克了赭圻城。刘胡战败后,邓琬于是提高增援力度,让袁顗前来增援,接着袁顗“悉雍州之众驰下”,上庸太守柳世隆想要袭击襄阳,结果没有成功,可见此时刘子勋的支持者已经出现了动摇的倾向。青州刺史沈文秀治下,明僧暠起兵响应刘彧,被刘彧任命为青州刺史,接着平原、乐安二郡太守王玄默据琅邪、清河、广川二郡太守王玄邈据盘阳城、高阳、勃海二郡太守刘乘民据临济城,都响应刘彧,合兵进攻青州的治所东阳城,然而也不能击败沈秀之,处于相持的状态。五月初一,杜叔宝的手下刘顺战败,刘勔“进向寿阳”,杜叔宝“敛居民及散卒,婴城自守”,刘勔与诸军分营城外,形成了对峙,接着弋阳西山蛮田益之起兵应建康,与此同时,张永、萧道成等人击败了薛索儿,薛索儿败退途中被杀死,可以说刘子勋的优势正在急剧缩水,需要快点取得胜利,邓琬认为刘胡和沈攸之相持不下,于是“加袁顗督征讨诸军事”,六月十八日,袁顗“帅楼船千艘,战士二万,来入鹊尾”,然而袁顗根本不懂军事,不接军情,甚至在军不穿戎服,大失人情,而且和刘胡之间关系也处不好,为刘子勋的战败埋了巨大的隐患。

在双方兵力聚集后,刘子勋方和刘彧方的大决战即将开始。而在决战前,刘子勋方有更多人选择倒向了刘彧,安成太守刘袭、始安内史王识之投降,接着衡阳内史王应之起兵围攻湘州,但是失败,接着广州刺史袁昙远的将领李万周反叛,杀死了袁昙远,被刘彧任命为广州刺史。此时袁顗和沈攸之等人相持,龙骧将军张兴世提出:“贼据上流,兵强地胜,我虽持之有馀而制之不足。若以奇兵数千潜出其上,因险而壁,见利而动,使其首尾周遑,进退疑阻,中流旣梗,粮运自艰,此制贼之奇也。钱溪江岸最狭,去大军不远,下临洄洑,莫出于此。”也就是绕道袭击袁顗后方粮道,得到了沈攸之和吴喜的赞同,于是实行此策,刘胡多次领兵进攻也未能攻下,结果刘胡军果然粮食匮乏,邓琬派去运送粮食也未能成功,被烧米三十万斛,军队形势日益不利,面对台军的日益进逼,刘胡假意欺骗袁顗,接着弃军而逃,袁顗称:“我当自追之!”结果也是弃军而逃,后来在逃亡路上被杀。八月二十五日,刘休仁率军进入袁顗军营,“纳降卒十万”,刘子勋方的主力就此败亡,刘胡率领军队二万跑到寻阳,假称忠诚,结果继续逃跑,刘胡也是在逃跑路上被杀。寻阳政权开始土崩瓦解,张悦杀掉邓琬向刘彧投降,沈攸之赶到寻阳,将年仅十一岁的刘子勋杀死,传首建康,随着刘子勋的死,义嘉之乱的结束已无悬念。

作为获胜方,刘彧并没有选择宽大处理。刘彧曾经被刘子业羞辱,差点被杀,等到他稳定局势后反而变本加厉,不仅杀光了孝武帝诸子(泰始二年(465)八月,沈攸之诸军进占寻阳,刘子勋即被杀,之后安陆王刘子绥、临海王刘子顼、邵陵王刘子元被赐死。十月时,松滋侯刘子房、永嘉王刘子仁、始安王刘子真、淮南王刘子孟、南平王刘子产、庐陵王刘子舆、刘子趋、刘子期、东平王刘子嗣、刘子悦一并被赐死。“世祖二十八子于此尽矣。”)还把自己仅存的五个弟弟中四个也杀光了,包括刘祎、刘休佑、刘休仁、刘休若。而且刘彧统治时期无多善治可称道,刘彧的暴行并没有为刘宋王朝赢得万世基业,相反在其死去后,后废帝最终还是丢了皇位,萧道成从中窃取权力,王敬则杀掉后废帝后,萧道成拥立宋顺帝。之后除掉尚书令袁粲、荆州刺史沈攸之等反对势力,建立了萧齐王朝。

义嘉之乱的分析

从表面来说,刘子勋一方拥有着巨大的优势,然而却最终落败,其主要原因就是“明帝赏罚分明,战略部署得当,且沈攸之、刘勔、萧道成等将领英勇善战、密切配合。而叛军方面则缺乏优秀将领,战略失误较多,且各地叛军缺乏统一指挥,最终被朝廷军队各个击破。”(韩清波:《论刘宋“义嘉之乱”的原因与影响》)吕思勉在其著作《两晋南北朝史》分析道:“(邓)琬与袁顗、孔觊等,皆非能用兵之人。刘胡虽号宿将,功仅在于平蛮,亦不足当大敌,且不免于偃蹇。《邓琬传》云:袁顗本无将略,性又怯挠。在军中,未尝戎服,语不及战陈,惟赋诗谈义而已。不能抚绥诸将。刘胡每论事,酬对甚简。由此大失人情。胡常切齿恚恨。虽近诬诋,然谓顗本无将略,当非全虚;即刘胡与顗不协,亦系实情,观其弃顗而走可知也。特不如史所言之甚耳。薛安都、崔道固、沈文秀皆将才,而去京邑远,势不相及。明帝所用诸将帅,年较少,气较锐。沈攸之既陷逆节,兵败便无所容,其致死也,盖非徒尽忠,亦谋自卫。吴喜、张兴世辈,则欲乘时以立功名。上流及东方诸将,自谓奉顺,且恃势大,不免疏虞,自非其敌。”吕思勉表达了军事较量决定一切的思想,刘子勋方缺乏优秀的将领,有将才的将领又声势不相及,而宋明帝方将才颇多,而且已无退路,加之年少,固然拼命,加之刘子勋方的轻敌思想,从而导致了失败。吕思勉最后一句话颇有道理:“然成败之分,固非逆顺所在也。”从当时的“顺逆”来看,无疑是刘子勋更具合法性,然而最终却是刘彧胜出,无疑是说明了“枪杆子里出政权”,天下是打出来的。

淮北的失去。从刘裕北伐消灭南燕后,青徐之地就在南朝的掌控之下,然而义嘉之乱改变了这一点,在义嘉之乱中徐州刺史薛安都、兖州刺史毕众敬、冀州刺史崔道固、青州刺史沈文秀等,皆选择了支持刘子勋的寻阳政权,当时刘彧正和刘子勋在南方对决,无力北讨,只好让当地的势力自己决出胜负,等到刘子勋身死,薛安都等人就请求投降,而明帝刘彧“天姿本刻薄,故仅能用之危急之际,及力所不及窎远之区,如蜀。所全者亦不过无足深忌之人,逮祸患一纾,而措置遂迥异矣。卒因此而失淮北及豫西。”(吕思勉语)在薛安都等人请求投降后,明帝“以四方已平,欲示威于淮外,遣张永、沈攸之以重军迎之”,当时蔡兴宗指出:“安都势必疑惧,或能招引北虏,为患不测。彭城险固,兵强将勇,围之既难,攻不可拔,臣为朝廷忧之。”明帝不从,于是泰始二年(466)十月,遣张永、沈攸之率军五万北讨。结果果然不出意料,薛安都降于北魏,常珍奇亦以悬瓠降魏,北魏抓住这个良好时机,于是派去尉元、孔伯恭等率骑一万救彭城,拓跋石、张穷奇救悬瓠,在北魏军和叛军的联合夹击下,张永等人惨败而归。泰始三年(467)八月,明帝再派去遣沈攸之率军北伐,又败于魏军。之后下邳、宿豫、淮阳等重镇皆弃守。之后本来投降的冀州刺史崔道固,青州刺史沈文秀,也被北魏围困,而朝廷无力救援,于是到泰始四年(468)二月,历城被魏军攻破,崔道固出降。泰始五年(469)正月,东阳城失陷,沈文秀被俘。至此,徐、兖、青、冀四州和豫州淮西之地,尽为北魏所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